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寒假日记 > 正文

[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尝试] 创新教育的例子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的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支柱,创新性思维则是思维能力强弱的标志。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开发作为教育的目标,这是培养创新型、开拓型人才的需要,也反映了当今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语文是基础工具课,它具有模糊性和灵活性特点,十分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它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思维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得到发展。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灵活多样的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在很小的年龄便开始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学生学习过程中读、背、说、写、思的过程,就是学生个体的一种创新过程,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十分重要的。?
  一、创新是教师教学的最高技巧?
  教学是知识的科学“加工”、复原和创新发现的过程。教为学服务,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教师的创新完全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创新也只有教师的智慧才能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慧。?
  教学中教师的教是学生学的条件和辅助。学生的独立学习是以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为前提。课本不同于“剧本”它只是简明的例子和扼要的说明,对于教材深层次的科学性,纵横交错的结构性,丰富的智力性,以及认知的程序性等需要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加工”创新出来,教师自然充当着“编剧”、“导演”的角色,编和导恰恰都是创新性劳动。?
  教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是多种因素的创造结晶,是精神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它无固定流程和模式。教学具有极其明显、极其丰富的教师个性,象世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一样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种教学,教是教师劳动的创新。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形成了“学生跟着老师走,老师跟着试题走,试题跟着专家走,专家跟着感觉走,感觉关在框里头”的局面。为了要考虑分数,老师不得不将“雪化了是春天”这样美妙的、富有创造性的答案判了“死刑”。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标新立异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学亦是如此,学生永远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教学是创新的思维活动,其知识的获得以智力背景,以知识结构中的有关观念为基础,同化新知识,教的创新就是学生复现知识进行智力创造的条件和桥梁。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活力。那种满堂问、繁锁的课文分析的教学方法必须改。要根据年级段的不同,课文内容、形式的不同,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创新教育。课外活动是培育创新幼苗的一片沃土,语文教师应当率领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开辩论会、办手抄报、办文学社等多种形式在这片沃土上播下创新的种子。?
  二、创新是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
  学习是一种独立的智力活动,是别人所不能替代的,不可能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简单地装进另一个人的头脑,知识需要每个人单独去掌握,任何不经过独立思考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可靠的。学习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逻辑思维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付出的与所收获的成正比。每个儿童都蕴藏着一种创新潜能。教学是在已知领域里活动。然而,对学生来说则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即是一种创造、创新。布鲁纳说过“发现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正确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学习不是简单地接受别人的思考,而是要经历一个复现知识的起源和途径的过程,这是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思维的途径,语文是最基础的智力语言活动,包含着无穷的创造因素。?
  知识是经验的总结,教材一个有序的整体结构,知识的发展主要是体现在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更一般更抽象形式的转化。因而,学习必然是一种创造的客观事实和理论根据。所以,把知识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就成为学生创新学习的基本原则。教师也只有结合教学,逐步向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这种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
  总之,教学是教和学的双方共同创新活动,只有赋予教学创新生命,才能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得到最好发挥,最终转化成学生的创新思维,它凝聚着学生对知识的热烈渴求,也凝聚着教师对知识的深层挖掘,对教材设计的独具匠心和对学生创新思维明智指导。教师必须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同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要创新,要成为创造型人才,必须打好坚实的基础。

标签:语文 尝试 思考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