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黑板报 > 正文

新课改理念【贯彻新课改理念,抓好体育教学工作】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导下,体育教师担任着什么角色?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在课改实施的今天,体育教学新理念的探讨也在不断完善,而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这是我们的责任,体育课的教学应根据《新课程标准》全面、具体的进行,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师生交流,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需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传统教学的陈旧观念不仅教师要转变,更重要的还是要改变学生的观念。在转变观念的过程中,往往有些学生认识不够,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师生观念共同转变达到共识,才是名符其实的现代体育课,才能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新课改;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导下,体育教师担任着什么角色?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在课改实施的今天,体育教学新理念的探讨也在不断完善,而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以下方面的培养:
   1. 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让学生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优质品质。
   1.1 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1.2 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1.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能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1.4 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1.5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2.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2.1 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2.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作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2.3 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2.4 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3. 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人体直接参与各种身体练习,并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练习时必须付出艰苦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因此,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3.1 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3.2 培养学生健身锻炼,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 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气功等都可以进行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 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4.1 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4.2 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5. 劳动素质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
   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这是我们的责任,体育课的教学应根据《新课程标准》全面、具体的进行,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师生交流,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需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传统教学的陈旧观念不仅教师要转变,更重要的还是要改变学生的观念。在转变观念的过程中,往往有些学生认识不够,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师生观念共同转变达到共识,才是名符其实的现代体育课,才能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胡振开著《老师实用心理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
  [2] 袁凤生著《学校体育教育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3] 《中国学校体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第3、4、5期

标签:教学工作 抓好 贯彻 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