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黑板报 > 正文

浅谈内部财务审计在供电局中的运用机制与作用|供电局建立网格化小组考核机制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内部财务审计是在一个单位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从财务角度所进行的独立评价,对一个单位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我国目前供电局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供电局内部审计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更好地促进供电局的发展。
  关键词:内部审计 供电局 发展趋势 运用机制
  
  内部财务审计是在一个单位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从财务角度所进行的独立评价,它由独立于被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来完成,是为了检查单位内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是否执行、会计核算流程是否遵守、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产的使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供电局经营目标是否达到。供电局由于下属部门众多,会计核算层级复杂,内部财务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供电局内部审计的内涵
  供电局内部审计是供电局为防止局部利益可能损害供电局的整体利益,要求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且独立于各职能部门之外,由本部门或本单位专职内部审计人员或机构对各职能部门的经营活动或经营状况等方面做出相对独立的评价和鉴定,为供电局管理者服务,从而达到内部效益最大化。
  ■二、供电局内部审计的职能
  2.l 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2.l.1监督供电局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一方面要监督供电局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维护国际法纪。另一方面内审人员还要监督供电局内部方针、政策和程序的遵循程度,保证供电局拟定的内部控制规范和高效率运行。
  2.l.2 监督供电局经济活动的真实性。财务收支是反映供电局经营情况的重要信息,因此也是内部审计的一个主要方面,内审人员通过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查,以衡量和确定供电局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的真实性,会计报告制度的可靠性。
  2.l.3 监督供电局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审查供电局的经济业务活动是否全面、有效、及时,有无损害供电局利益的行为。内审人员应及时将审查的结果向管理层报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供电局管理的意见和措施,使管理层明确症结所在,尽快处理,确保供电局运行的效率。
  2.2 内部审计评价职能
  2.2.1评价供电局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供电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控制内部其它要素的主要力量。内部审计通过履行其职能,对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健全性、适当性进行评价,找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为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提供依据。
  2.2.2 评价供电局的经济效益。通过对供电局财务收支,生产经营活动的审查,客观的评价供电局的总体业绩,并分析影响供电局经济效益的因素,发现问题所在,有利于管理层堵塞漏洞,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挖掘供电局的发展潜力。
  2.2.3 评价供电局的社会效益。供电局的经营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供电局的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必须注重社会效益的提升。内部审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供电局的目标与方针是否适应了供电局及环境的要求,是否与社会的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以此来确定供电局的方针、程序、标准和道德准则。
  ■三、供电局内部审计的现状
  3.1 内部审计工作需进一步提高
  供电局内部审计涉及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工程投资审计、专项审计等。相应内部审计机构人员业务能力需不断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创先是一个增加经济效益的巨大潜力。
  3.2 执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偏差
  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大多数是事中、事后的查错补漏,虽然内部控制制度上要求审计前期介入,但大多数都流于形式,有的单位还让审计部门直接介入财务稽核等具体业务,反而加大了审计风险,而内部审计的真正任务是通过事先的预防,为供电局经营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促进经营者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供电局经营者则根据内审人员提供的资料信息,参考内审人员的意见制定经营决策,使供电局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事实上无论经营者还是内审人员都不一定能做到。
  3.3 内部审计的工作方式与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原因,使内部审计的工作方式与技术手段普遍比较落后,方法单一,这与供电局的持续、快速发展极不协调。以审计手段的智能化来说,目前我国供电局审计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水平还很低,而且也明显落后于财务、业务等方面利用计算机的情况,处于滞后状态。作为监督的“再监督”,审计的硬件条件一定要优于受监督者,但事实是资源配置与审计任务严重不对称,从而使审计任务的完成程度打了折扣,内部审计也就不能起到应有的监督和威慑作用。
  除了存在上述问题外,供电局内部审计还存在单位领导是否重视,审计程序、标准的制定以及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审计法规体系是否健全,审计目标与单位经济效益目标是否一致等问题。
  ■四、供电局内部审计的应对策略与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供电局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压力很大,但在挑战并存的同时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局内部审计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因此,客观地分析和探讨供电局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将有助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供电局内部审计,促进其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4.1建立与现代供电局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
  为适应现代供电局制度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制衡的运作机制,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目前内部审计模式有二种模式较好,就是监事会领导的模式和总经理领导模式。在监事会领导的模式下,由于监事不能兼任公司的经营管理职务,即没有经营管理权,而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审计促进供电局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这种方式的最大不足是内部审计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定,难以实现其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总经理领导模式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它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独立的监督和评价。比较而言,监事会领导模式的领导层次较少,地位超脱,相对独立性强。因此,这种模式应是现代供电局中内部审计机构模式的首选。
  4.2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供电局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内部审计能否顺利、有效开展的关键,是提高供电局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发挥供电局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根本保证。它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业务方面要精通会计业务、熟悉本供电局经营,也表现在政治思想方面要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能够同供电局内部的违纪违法及腐败行为作斗争。因此供电局要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录用,按照建设一支素养高、业务精的供电局内部审计队伍的目标,经常进行有关业务培训,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开展供电局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讨,总结实践经验等途径,大力加强审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培养,使审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技术职称资格化的供电局内部审计专业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供电局内部审计工作的更高要求,使整个内审队伍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从而提高内审质量。
  4.3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职能,由监督型审计向管理+效益型审计转变
  供电局的内审工作不能仅局限于查账,应该充分利用熟悉规章制度及财务状况的优势充当一个“好参谋”。在现行的体制下,有了科学管理的框架,要让管理得到强化,得到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就需要内部审计大力开展管理审计。管理审计是对组织的状况及环境以及是否以合理、健康方式实现目标进行持续调查,以便对组织的措施表达意见,对组织经营进行更好的控制。管理审计注重审查组织管理机制发挥程度,其主要内容包括:决策系统是否良好,是否能正常发挥作用以及决策的效率和成功率;计划是否周密、全面,计划地执行程度和效果如何,控制是否合理有效;组织结构是否合理,能否适应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权责利是否清晰;领导体制是否科学、领导是否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及现代管理知识。
  4.4改变审计模式,开展风险基础审计
  内审部门的职责不仅仅是检查、监督财务部门或者有关经济责任人的问题,而是着眼于全局目标。客观上,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增加了内审的风险性。审计人员应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对供电局内部各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风险等级评分制度,选择风险高的单位优先审计、重点审计。理论上,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是建立在内部控制基础良好的前提下的,也规定审计时采用制度基础审计,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审计机构都在使用账项基础审计方法。因此,审计结论普遍存在重大隐患。内审人员应着眼于风险基础的审计。风险基础审计体现的审计思路以项目的审计风险为质量控制依据,首先,研究所从事的日常活动、供电局的内部控制及其运行。然后,通过对有关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检查,由概括到具体、由表及里的认识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与供电局实际状况的关系,确定会计准则的遵循状况。审计全过程所搜集到的证据、信息,构成审计意见的合理保证,这也是风险基础审计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的原因所在。风险基础审计主动发现和控制各项风险,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因此,改变审计模式,开展风险基础审计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刘三昌.供电局内部审计技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卢肖杨.供电局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经贸导刊,2003,(6)
  [3]于明静.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J].财会研究,2006,(9)
  [4]段惠萍.供电局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强化措施[J].经济师,2009,(2)
  [5]李芳,马力.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建议[J].审计月刊,2008,(10)
  (责任编辑:刘旭华)

标签:浅谈 供电 财务审计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