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黑板报 > 正文

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 浅谈如何加强和改善农村小学学校管理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小学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小学是这个奠基工程的主体部分。从事这项伟大工程的小学教师,工作最辛苦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但管好农村小学的重任在校长肩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小学校长更辛苦。本文主要分析农村小学校长管理艺术。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长;管理艺术
  
  随着教育的发展,目前农村小学的学校管理极为重要。一方面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对农村小学的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就个人工作浅谈一下如何加强和改善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认识。
  1.加强和改善农村小学的管理工作,校长是关键
  校长既是学校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也是学校的领导者。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功能。一位真正好的学校校长,不仅要有管理意识,更要有正确的领导意识,更要具备公仆意识。这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小学校长要懂领导,善领导,更要具备领导意识。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同事关系。总之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在学校中,人和人之间,事和事之间,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领导做好协调工作,做好同事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使机构和机构之间,彼此配合;人和人之间,通力合作;事和事之间,互相促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校长要真正发挥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只有在工作中重视协调,善于协调,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全体人员在愉悦的环境中,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合力,献计献策,共同把事情做好。首先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2.在学校要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
  学校工作就是要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都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课堂教学时,坚决反对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形式化,要求教师平时课堂教学要有新意,不要总是老一套。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们对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测、校本研究、骨干及课改典型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各种教学活动及竞赛活动等常规性的内容进行有效实施。为此,我个人认为,校长除了管理外还不能脱离教育教学一线。假如只做管理脱离一线,对于教学管理只会夸夸其谈。因此,我想作为校长还应该做教改、创新的尖兵。这样才能有效、深入的带领和推动教改。走出自己符合本学校实际的一条教改之路。
  3.“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即教书更要育人”
  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优秀教师队伍。优秀教师队伍:个人认为是思想素质高、业务精湛。这样的教师队伍也是学校管理的关键。学校的一切工作以及效果全依靠于所有教师,要更好地发挥主导功能,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因此首先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使他们知到作为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只有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发展的环境;教师素质,包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德育知识、心理学知识、德育渗透的技能技巧的等素质。这些都有待于加强和提高。俗语说:什么样的将,带出什么样的兵。因此作为校长要以身为范,严格要求自已。这样才能带动和影响教师;其次是教师在学生面前更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育人的能力。
  其次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优秀的班主任队伍是使学校管理取得成绩的保证。班主任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着班集体的形成和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是班集体的创造者,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时间最长,距离最近的人,又是对学生影响最深、最大的人,也是学校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和窗口。教育部曾指出要“班主任专业化”,要求将班主任工作从“副业”变成“主业”。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学校对班主任的选拔和任用一定要全面了解。不然会影响一个班级孩子的一生。
  4.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现在的教育是以孩子为中心。同时现在学校的管理更是以教师,学生为主题,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信任的基础之上。人本管理和传统的以技术为本,以资本为本的管理模式的个性为中心的管理,而不是简单地以人为中心。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人,应该由人出发,以人为本。作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人本管理就是使每个人能充分施展才能,通过双方的配合,将组织中的成员培养成技术加管理型人才。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题中应有之意”。按照现在的教育理念,对青少年要做到先理,再疏导,再教育。使孩子明白其内涵。关注师生需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极大地激发全校师生参和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除加强对师生日常行为的规范,还要加强对教学环境的改善。学校管理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管理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要想实现管理的绩效,就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将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
  5.“学生是创建和谐校园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创建和谐校园活动的主要参和者”
  5.1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个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能否得到诱发,直接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感到宽松自由,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只有了解学生、保护学生,才能创设出使他们乐学的情境,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欲望。
  5.2 注重校园内“和谐”人际关系。学校是孩子良好道德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学者表明:“儿童的价值观将会被他们的人际关系、态度、教学风格方面的榜样功能作有意无意的影响。”把德育蕴含在任课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丰富多样的学校活动、催人奋进的校风、学风之中,其效果远远优于直接灌输的德育方式。通过教学,师生交往、课外活动的不同方式,把社会价值转化为儿童、大区别在于强调以人少年应该遵守的,并和其身心发展水平相符合的行为规范,形成尊重、关爱、公正、有序的校风、班风和学风,构建师生共同的道德价值体系和精神生活,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守信、友谊、宽容和关爱。这种现实的、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可以渗入他们的心灵,起到比说教更好的教育效果。
  5.3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寓教于乐、寓道德教育于生活之中,不仅提高了儿童的参和意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熏陶,而且有利于帮助儿童形成共同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形成团结、协调的人际关系,增强其集体意识和凝聚力。
  当前,在小学校开展加强学校管理,共建和谐校园活动的总体目标任务,就是努力把一所中小学校建成为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校园,切实保障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对我们农村小学校更是一次机遇和挑战。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农村中小学校管理工作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收稿日期:2011-12-23
  

标签:浅谈 学校管理 改善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