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黑板报 > 正文

海宁徐志摩诗歌节【第二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节“中国新诗艺术与发展前景”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吉狄马加(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青海省副省长)   新诗发展必须向传统诗歌寻求一种传承,同时诗人在创作中需要普世情怀。   中国新诗已经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在这过程中,中国新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传统。这传统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悠久的古典诗歌,古老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来自横向的移植。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可翻译的。这种不可翻译说明语言本身有一种最独特、最精微的东西,这恐怕也是整个民族在文字语言,特别是在诗歌语言上形成的美学特征。
  中国新诗尽管在诗歌的内容、形式的嫁接上,进行了探索,但是在国际化背景下,我们发现真正的诗歌还是民族语言内在形成的东西,是民族的传统。
  新诗的发展如何回归语言本身和文字的美学传统?这美学传统是在诗经里有过,在汉赋里有过,在唐诗宋词元曲里有过的。这在我们现代诗歌的延续过程中是个考验。
  现在的新诗和古典诗歌怎么在美学上进行很好的对接,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当阅读时,可以看到在这种文字语言以及美学传统上,特殊的音乐性等,能够与古典诗歌一脉相承。而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和世界交流中,诗人怎样更准确地个性化地表达一个时代。诗人在关注人类命运以及走向时,怎样从人类的精神出发,去关注人类经历的每一步历史进程?
  今天很多诗人在反映时代时,缺少关注自身命运,关注人类命运。所以我想我们必须有一种普世价值。诗人面对自身灵魂,关注这个世界,在道德上必须是坚守的姿态。
  现在很多诗人在语言、文字上的探索,为新诗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但我们在思想的高度上,在诗人应有的哲学高度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在与世界级诗人比较时,我们依然有优势,我们经历伟大变革的时代,必然会对我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而这种冲击,是我们这一代中国诗人可以见证的,我想通过大家的努力,在充满智慧的中国诗人中终究会出现一些影响这个时代,影响未来历史的诗人。
  李小雨(当代女诗人,《诗刊》常务副主编)
  诗歌应有一种传承,传承一种对爱、美、自由的追求。
  徐志摩之所以被这么多人记住,流传了半个多世纪,主要是因为他用极具个性化的朴素语言、个人化的内心情感和个性化的追求,表达了全人类共同的愿望和情感。他之所以成功,是其诗最大限度地把个人的情感和社会化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今天的诗,今天的诗人,又该如何回归社会的和文字的美学传统?
  现代诗是非常多元化的、自由的,各种流派风起云涌。在如此热闹的情况下,为何诗歌离大众越来越远呢?这里有诗人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内部的原因是诗人缺少对生活的认识力和判断力,以叙述代替思考,以语言的外部描写代替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即所谓的“无难度写作”;外部原因是物质大潮中的浮躁、急功近利,使诗歌和诗人不注重静下心来的写作,网络诗歌的随意性又让诗更成为表达个人情绪的不加选择的无限空间,诗与大众越来越远,成为“小圈子”中的热闹景象。
  那么,今天的诗歌距离徐志摩究竟有多远呢?如何打造出具有个人的、个性化的又具有普遍意义的好诗呢?我们缺乏那种有思考深度、有哲学难度的诗,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强调一种关注时代和民族命运的诗歌精神。
  王明韵(诗人、《诗歌月刊》主编)
  徐志摩的诗是充满爱、美、自由,以及人性的光芒,是值得我们每个诗学者学习的。我在想,一首诗与现实生活有多远?其实这种距离是没有办法去丈量的,所谓的距离,应该正好是一首诗的距离,大家知道我国是政治大国,政治事件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诗人应该抱怎样的态度去写作?在许多重大节日里,很多诗人从共产党诞生那天写起,一直写到现在。而我们写诗要有思索的余地、反思的余地,去吸纳、去释放,我们应该回到诗歌本身鞠躬尽力地去写,要恰如其分地去写,在天地之间一个人是渺小的,但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朱先树(诗评家、《诗刊》编委)
  现在不好的诗很多,好的诗有,但不是太多,有大部分人是用诗的名义在写作,而少部分人是真正的为诗歌而写作,不能一概否定,如诗歌运动的价值大小,不好说。包括汶川大地震,有那么多诗,当然它是以诗人名义来写作的,这中间有艺术的东西,我们对它期望不要太多,真正的一部分人为诗歌写作,那很好,希望有更多的更优秀的作品出来,立足于脚下的土地,眼看远方,能看多远就多远,感受我们的时代。
  车延高(诗人、中共湖北省武汉市委常委、纪检委书记)
  徐志摩能够成为中国诗歌的一座丰碑,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是他本人的才华所形成的艺术成就;二是他的成功离不开他家的物质基础;三是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的文化高地。
  看了海宁的史料,海宁历史上有三百多位历史名人,应该说在这些文化高地上,就必然产生一些文化名人。
  李白与杜甫,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两个高峰,唐代之所以能出现诗歌的黄金时代。唐代本身成为了一个文化艺术的高地,这与它在经济社会事业的整体发展,雄厚的物质基础是分不开的。从目前诗歌面临的情况来看,我们诗歌界要向教育界学习,在文革期间教育界的社会地位是不高的。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整个教育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形成了自己的地位。
  从现在诗歌发展角度看,能使社会形成一种共识,用战略的眼光营造诗歌繁荣的高地。要看到在物质时代文化的附加值,形成一种强大的传承的文学语言效应。
  晓雪(诗人、诗评家、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诗歌应是高尚的语言,写诗必须是全身心投人。
  大家对徐志摩非常熟悉,但对他的诗论,研究和重视不够。实际上,我们把他零星的诗歌理论集中起来。会发现他在诗歌理论上也是颇有见地的。
  说到底什么是诗,谁都想来答复,准都不曾有满意的答复。对诗,他认为诗与美和恋爱一样是不能定义,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来定义的。所以他认为,宇宙间的恋爱、美和诗都是自己的体验。
  他指出,写诗光靠灵感不行,还要有艺术的自觉性。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用我们的耳去倾听,用我们的心去思想。另外,他强调必须有充分的自由。而在强调自由的同时,他又强调使命和真理。这正是徐志摩的文学态度,许多话现在读来依然非常深刻。
  洪烛(青年诗人、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在这里,我提两个问题,第一是中国诗歌姓什么?个人答案,中国诗歌姓“新”。当我们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走过时,我觉得中国的诗歌一直在变。
  第二,中国新诗的精神是什么?我个人的答案正如胡适的第一部诗集,叫尝试。一种勇于尝试的精神。
  如何处理好诗歌的先锋性与经典化之间的矛盾,如何使之更好地相互促进,是目前新诗面临的难题。我呼唤“新新诗”,并不是一味先锋,一味地结构,一味地摧毁传统,相反,它需要反对的是“伪先锋”。我呼唤的是融先锋与传统于一炉的集大成者。
  张德强(诗人、浙江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
  近年来,新诗正在复苏、复兴、重振雄风。这不是诗人的自我安慰、盲目乐观,而是被越来越活跃的诗坛现状所证明了的事实。
  ①新诗应该多反映当下的社会现实生活,多表现当下的人类生存状态,多关注当下公众的情感变化。
  ②诗人应该努力创作出更有个性特色的作品,用别具一格的诗笔来描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王久辛(诗人、《中国武警》杂志主编)
  从徐志摩诗歌中得到启示:诗人应有国际化的视野。诗歌应是与个人理念相统一的作品。
  徐志摩的人生经历给我们的启示,一方面他的诗歌的情趣与他的志趣是完全吻合的,也就是说他的表达与诗歌理念是统一的。他的诗之所以能流传,主要是含有一种雅致的情调,这种雅致的表达全赖修辞,给汉语精确、微妙的着色。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褚汉江(海宁诗人、海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①为人:志摩对封建社会对家庭的叛逆精神源于西方的“个人本位”思想。
  ②写诗:徐志摩爱情诗中的冷色调形成于西方现代文学中的悲剧意识。
  章景曙(海宁市文联名人研究中心主任、海宁市徐志摩研究会会长)
  从王国维、徐志摩、穆旦的诗歌里学习诗歌追求美、自由和爱的精神,同时诗歌必须是真诚的。特别是当今社会,徐志摩的意义越来越明显,他主张和谐,主张爱,主张和平,他有充分高度的人道关怀,这些正是值得学习的。而在穆旦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的诗歌非常敏感、非常丰富、非常尖锐、非常真诚、非常新颖、非常深刻,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王学海(诗论家、浙江省作协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海宁市文联副秘书长)
  将问题纳入中国本土视野当中来观照,并重视“立象尽意”,对我们今天诗坛讨论的担当与诗美是非常有启迪性的。自然,日常生活美学元素的渗入,对诗歌的语言,必定将会产生新的润滑体。
  因为眼睛,我们需要诗美;
  因为灵魂,我们需要思想。
  邱东晓(海宁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诗歌是反思自己母语和文化能力的挑战。生存挑战的急迫,反证出诗歌对存在的意义。它绝不只是装饰品,它是每个诗人最后的安身立命之所,而且,它是也仍将是我们古老文化的鲜活能源。故而,我们今天反思的“精神”,是对人性之美的考量,是对人文精神和诗歌精神的介入和平衡,更是让诗歌真正安顿我们,让我们历尽劫难而生的最佳历练。
  (整理:王 铮)

标签:海宁 新诗 发展前景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