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悔过书 > 正文

初中历史教材 我看历史教材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巨大进步,使得教育面临着不断的挑战,因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竞争中牌战略主动地位。而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这是经济发展,富国强民的需要,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昌盛的需要。
  关键词:素质教育 传统教学 与时俱进
  新教材打破了原有历史教材中所必须的时空概念、新教材也打破了原有历史学科发展的整体、新旧知识地衔接性并不理想、新教材中知识重复出现、新教材本身也存在历史观点的错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也没有以前的学生来的全面、稳妥、扎实。
  历史课程本身历史悠久,一方面有着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传统,同时也有需要克服的弊端和应该扔掉的包袱。
  1.新教材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编者在编写教材中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中“新”的精神。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通史”体系,构建了新的专题史体系。按照《课程标准》,高中历史教材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三个必修模块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荟萃》六个选修模块。且每一个模块都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各个模块又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模块的组合化。构成了一个视野更阔、内涵更富、联系更密的新历史学科体系。
  2.新教材使用了许多史学新观点,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如新教材淡化了“社会形态”的概念,世界历史发展是多样性的,各国家、各地区的历史发展都有其实际的情况,机械地用这种模式研究各国的历史,这不仅不是科学,也忽略了各国新的历史元素。新教材采用了学术界比较认同的观点,将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关注的是全球而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关注整个人类的发展。
  3.由于旧教材中注重历史的时空性、统一性,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经常沦为知识的“传声筒”,而学生也成为只会接受的“容器”,这不仅不利于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而且也不利于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而新教材则注重学生和教师的配合和交流,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新教材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此外,这次的新教材更加突出了“图文并茂”的设计,而新教材中出现的图片、文字等内容,给学生以无限遐想的空间,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产生新的创意,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4.顺应课程和考试的综合化趋势,重视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强调综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之一。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社会化,使人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发展自己。人在社会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都是综合性的,教育和课程的综合化趋势正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反映。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在分科教学中应当重视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渗透。高考实行“3+X”方案,客观上也要求我们这样做。我们在编写历史教科书的过程中,对此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中学历史学科相关性比较强的科目有政治、地理、语文。与政治学科的联系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研究和认识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历史中的政治、法律、军事等内容是过去的政治,因此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相关的哲学、政治和法律知识;现实的政治都有着历史的渊源,我们学习历史的时候不忘关注现实,也能很自然地与政治时事联系起来。与地理学科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时间与空间构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两个维度,人类历史是按时序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发展的,地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类活动,有时甚至起着决定作用。“天时、地利、人和”在历史决策中都占有很重的份量。重视历史与地理的联系,一方面是理解历史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高中历史新教材现在已经在全国大力的推广,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经历了新旧教材的更替过程,更重要的事经历了新教材的循环教学,可是现实,更多的是发现新教材中诸多的不适应性。
  新教材打破了原有历史教材中所必须的时空概念。历史学科本身是一门时序性特别强的学科。但是历史新教材是以专题的形式加以编撰,虽然也保留了一定的时空性,但新教材部分内容交叉重复,有时还会出现时间上的混淆。这是高中新教材内容的最大问题。新教材也打破了原有历史学科发展的整体,没有体现历史学科发展的横向联系。如在新教材必修3中,第一章所提到的“百家争鸣”,在分析历史背景的时候,必然要联系到政治模块中,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割据现象以及经济模块中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等相关内容。可是新教材却将此时的历史背景分成几个模块,这样就割裂了历史的完整性,不利于学生的整合。
  新旧知识地衔接性并不理想。如在新教材中已经淡化了“社会形态”的概念,可是,就是在今天的历史学界都没有一个合理的“替代品”,那对于历史基础教育的高中教育又该何去何从.同时,学习本身也需要循序渐进,尤其是历史前后知识要有一定传承和铺垫,专题之间必须有渐进性。但是,高中新教材每个模块里,章节之间多少都显得有些突兀,缺少渐进性、联系性。必修l里的二三单元之间,虽然都是交待世界的历史,但是时间转换太过突然,很容易出现思维的暂时“短路”。
  新教材中知识重复出现,而且不知道哪部分才是重点,如果每次都详讲,必然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如果简单介绍,又不能讲的很透彻,反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混乱。例如,新教材必修1中交代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其中提到了梭伦改革,到了选修教材中又再次将其列为主要内容重新学习。这样重复毫无意义,学生不仅课业负担加重了,而且学习兴趣也随之减弱。而且对于老师的负担也会加重,尤其是刚刚接触新教材的教师在不能把握所有教材的时候,讲课也会出现不分“轻重”的现象。
  新教材本身也存在历史观点的错误。如在新教材中的必修1里出现的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不是以五四运动为开始,而是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开端。这套新教材的编撰也经过了为期不短的时间,可是还是会出现错误,并且没有及时的修改,一用就是几年。一套完善的教材可使用的时间应该不是很久,代替它的教材应该会出现新知识的补充。(作者单位: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

标签:我看 教材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