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活动总结 > 正文

论后现代主义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_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时间:2019-02-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文章针对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的来连接与教育课程观的关系,最后论述后现代主义教育课程观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教育课程观;课程改革;启示
   一、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1)反表象主义。表象主义认为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是对立的、二元的,哲学的任务是研究主体如何正确地认识客体,如何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从而获得客观真理。后现代主义则反对主客体的二元对立,反对所请的客观真理,认为那种作为对科学、道德、宗教和艺术所提出的永恒性问题的仲裁者的哲学已经终结,否认人类生活的思想和艺术实践中存在“第一原理”。(2)反基础主义。基础主义认为人类文化和知识存在一个可靠的基础或“阿基米德点”,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这个基础,以此来构建文化的等级秩序或思想体系的大厦。“后现代主义”反对从“第一原理”推出一切的思维方式。主张以差异、多元取代统一、普遍,以模糊性取代确定性。(3)反本质主义。本质主义认为不论本体论还是认识论都存在着本质与现象的区别,认为本质是事物内在的、固有的属性,哲学的任务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后现代主义”反对这种现象与本质的逻辑的二元对立,消解哲学所追求的超验的“本体。”
   二、后现代主义教育课程观的代表性观念
   (1)课程内容关注生态和教育的关系。这种课程观主要是针对现代主义对自然所采取的对立态度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和整个人类的生存危机的现状提出来的。它关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深层的问题、整体性的互动关系,以及自然而然的发生过程,要求教育者将全球陛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生态的调节、保护问题作为课程和教学的重点。(2)课程模式强调开放式和生成式。在后现代主义看来,课程实施是由实施课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参与的活动,这样的课程模式是开放式的,是随着师生的互动交往过程而不断展开、调整,不断发现、探索新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的课程。因此,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3)关注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自我意识是自己作为一个独特存在的个体的认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他人所面对问题的意识和理解,表现为独特和丰富的内在世界。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三、基础改革课程理念与后现代主义教育课程观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改革,这其中一些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所具有的积极的、肯定的、建设性的内涵也是值得重视的。由于后现代主义教育的出现,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崭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我国目前的课程改革当然也不能不受到影响。强调课程教材设计的整体性,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使它们有效地融合起来。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己经把后现代课程理论纳入到其中,教育理论者已经开始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之运用于课程实践当中。
   四、后现代主义教育课程观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1)过程性――教师和学生不断的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省,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2)个性与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一道风景。后现代课程观认为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对世界的认识,允许并尊重每一学生的不同个性与不同理解。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3)整体性,综合性与平衡性――培养健康和谐的人。后现代要求课程具有一定的平衡性,突出课程的一体化要求,用整体性取代孤立和支离破碎,促进学习者感情、体质、审美、精神、智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偏向于其中的一点。我国目前的新课程重视了课程的综合化问题,体现了综合化的理念,设置了一部分综合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种简单的相关综合,综合的范围、层次都有待提高。那么,改革单一的课程模式和调整失衡的课程结构就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革新所必须解决的理论课题与实践任务。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对课程的基本理解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眼光,也促进和引发了我们对课程目标、实施及评价问题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当然,作为一种理论思潮,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观点并不完全完美无缺,其本身也受到了许多理论学派的批判。当然,如何把它变成一种有效的批判工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催生出具有反思性的教师、自主性的学生和创造性的教学,还有待于现代教育者进一步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治河.扑朔迷离的游戏――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2]多尔.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标签:后现代主义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