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讲话稿 > 正文

【李斯特与拉威尔钢琴音乐创作之比较研究】李斯特音乐创作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弗朗茨?李斯特与莫里斯?拉威尔都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作曲家。文章通过对比研究、共性研究、文本研究等方式,重点探讨了两位作曲家在音乐创作阶段、特点、风格上的异同,总结出这项研究的目的、意义。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演奏李斯特、拉威尔的钢琴作品,进一步对钢琴音响色彩、挖掘钢琴的表现力做出了探索性的分析与阐释,以期更全面地掌握李斯特和拉威尔创作的总体风格。
  关键词:李斯特 拉威尔 音乐创作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一生深受哲学和宗教的影响,作品中深深打上了这些烙印。拉威尔是19世纪末法国多种美学思潮碰撞、各种姊妹艺术互相影响时期的一个作曲家,正是生长在这个时期,在这种文化碰撞中,尤其是在艺术思潮中的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的影响下其风格逐渐确立。
  
  一、李斯特与拉威尔在音乐创作阶段的分析比较
  (一)李斯特的音乐创作阶段分析
  从1839年到1849年的10年里,李斯特开始他的旅行演奏生涯。他不断地进行创作,写下大量不同题材的作品,其中除了自己的创作《大练习曲》《旅行者画册》《匈牙利狂想曲》等之外,还有大量的改编曲。李斯特为了演奏的需要,把贝多芬、舒伯特的交响乐,帕格尼尼的小提琴练习曲等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并取材莫扎特、罗西尼、梅耶比尔等人的歌剧编成钢琴独奏曲。从这些李斯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斯特的创作是和他的演奏密切联系的。他无论在创作还是在演奏上,都不断地追求钢琴艺术表现方法的革新,并尽量发挥和丰富钢琴这门乐器的表现性能。
  从1848年到1861年,李斯特在魏玛进行了频繁的音乐活动。他创作了大量的管弦乐曲,如《浮士德交响乐》《神曲交响乐》《十二部交响诗》等;钢琴曲,如《b小调奏鸣曲》《高级演技练习曲》《协奏曲》《匈牙利狂想曲》《旅行岁月》等;他指挥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等人的作品,并进行演奏和教学活动,同时也写了不少评论文章,如《柏辽兹及哈罗尔德交响乐》《茨冈及其音乐》等。
  众所周知,创作是为演奏服务的,两者成为一体并互为补充、融合。在探讨创作时,也应有演奏阶段的划分。李斯特的钢琴创作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见表1)。
  其中,在印象派钢琴演奏风格时期,整部《旅行岁月》共分为3集:第一集《瑞士游记》是一部描绘自然风景与人内心情绪描写相结合的套曲作品。第二集《意大利游记》写的是游意大利的印象,虽然也有地方风光的描写,但大部分是对意大利文学艺术的印象描绘。在这集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出李斯特力求通过音乐形象表达对诗和雕刻的艺术追求,通过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具体内容。第三集《罗马游记》中包括了李斯特在1867―1877年创作的7首钢琴作品,这些作品大部分是李斯特居住在罗马时完成的。由于创作这集作品时李斯特处于晚年,世界观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虽仍旧描写的是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但在题材的选择及表达方式上已和前两集有了明显不同,这集里描绘的已不再是大自然中的风景,而是贵族宫廷中形态各异的画面。代表性作品是《艾斯特山庄的柏树林》和《艾斯特山庄的喷泉》。
  (二)拉威尔的音乐创作阶段分析
  拉威尔的创作阶段与李斯特一样清晰,可分为:
  1.学生时期(1889―1905年)。拉威尔的创作努力地追求独创性,追求在旋律、和声及钢琴织体方面的一些新创造。但是和德彪西一样,他也遭到了学院派的反对。同时,他早期的钢琴作品《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1899年)、《水的嬉戏》(1901年)、《镜》(1905年)、《F大调弦乐四重奏》(1902―1903年),还有管弦乐伴奏的声乐套曲《谢赫拉查德》(1903年)、一些钢琴小奏鸣曲(1903―1905年)等,都显露出拉威尔在风格上已受到当时印象主义艺术思潮和德彪西风格的影响。由此,史料记载中常常把拉威尔和德彪西相提并论,甚至说他是德彪西的模仿者。但从后人梳理拉威尔创作风格的发展轨迹来看,他的作品明显摆脱了印象主义美学思想的束缚,创作出大量不同于德彪西风格的作品,形象更加清晰,感情更加明朗。
  2.旺盛时期(1905―1920年)。拉威尔这一时期的创作体裁极为广泛,其中最出色的作品有竖琴与管弦乐合奏《引子和快板》(1906年)、管弦乐曲《西班牙狂想曲》(1907年)、无钢琴伴奏的独唱曲《五首希腊民歌》(1907年)、独幕歌剧《西班牙时间》(1907年)、钢琴套曲《夜神》(1908年)、舞剧《达夫尼斯和克罗哀》(1911年)、《鹅妈妈》(1909―1911年)、钢琴组曲《库普兰的墓志铭》(1917年)、小提琴与管弦乐合奏的《茨冈狂想曲》等。
  3.晚年时期(1920―1937年)。这一时期的拉威尔由于身体衰弱,作品数量减少,但质量并未降低。他完成了富有魅力的歌剧《孩子与魔术》、两首钢琴协奏曲、管弦乐《波莱罗》、歌曲《堂吉诃德》,还有若干室内乐作品。
  
  二、李斯特与拉威尔在创作特点方面的分析比较
  前文已对两位作曲家创作阶段做了一定的罗列与归纳,而当纵观整个背景资料时,我们必须对作曲家所属音乐时期的音乐特点与个人的创作特点进行了解,在此,首先必须了解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其一,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主要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音乐自由奔放,形式较少拘束,喜用抒情和描绘,以及强烈地表现个性;其二,注重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的结合,特别是与文学、戏剧、绘画的紧密联系,许多作品都趋向于标题性的构思;第三,比任何时代都更注重音乐的民族性。
  (一)浪漫主义时期李斯特的创作特点
  浪漫主义时期李斯特的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交响乐和钢琴音乐方面。在交响乐领域,李斯特首创交响诗这种单乐章标题交响乐体裁,并在交响乐中创造性地运用了主题变形手法,即把一系列的主题动机呈示,并交替加以变奏发展。李斯特十分喜爱运用这种音乐表现形式,但又不拘泥于此,有时他也会在写作中一个音不差地在不同调上重复原来的主题,这种手法对后世作曲家影响很大。
  在钢琴音乐领域,李斯特吸收融合了肖邦的创造,那种肖邦十分小心使用的咏叹调式的华彩段落,被李斯特用得极其广泛。他时常将这种华彩段落插入很短的乐句中,有时又使之分散在音阶的片断里,有时则把这种华彩手法频繁使用于慢的模进式的乐段之中。同时,他的钢琴创作又与他的钢琴演奏艺术密切联系,其钢琴作品风格和他的演奏风格密不可分。在李斯特的演奏中,他大大发展了钢琴的表现能力,这从他创作的练习曲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钢琴演奏技巧超过了他的前辈与同时代人,当然,可能除了他的恩师车尔尼。李斯特在自己的钢琴作品中大量运用八度弹奏,有时为了强化旋律线条,有时为了增强伴奏效果,有时则仅仅为了在听众中引起轰动效应。李斯特使用的炫技钢琴技巧还包括八度,有时是十度的半音阶乐句、和弦伴之以颤音、双音颤音以及各种各样的装饰音。
  除了在钢琴技巧发展方面的巨大贡献外,李斯特还在音乐方面为后人提供了学习与研究的范本。李斯特出生于匈牙利,又在德国生活多年,但他的音乐风格、技巧都说明,在他心中追寻和向往的却是法国式的浪漫主义,这也是他那个时代欧洲流行的一种时尚。为了弥补自己在法国文化根基方面的不足,李斯特从早年开始就大量阅读法国文学著作,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法国作家是拉马丁和雨果,这种以精通法文为荣的习惯,首先表现在李斯特将自己的大部分作品都冠以法文曲名,如《艾斯特山庄的喷泉》。
  在了解浪漫主义音乐及李斯特音乐特点后,我们再来看印象主义音乐特点:追求感官印象的描绘,用音乐来表现作曲家通过听觉、视觉、幻觉甚至是嗅觉所捕捉到的对于自然现象、景物、人物等的感觉和印象。印象主义音乐缺乏传统音乐中那种严密的组织,只追求标题所启示、象征的总体意境。而拉威尔的创作体裁和数量都不及李斯特,但他也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喜好。
  (二)拉威尔的创作特点分析
  舞曲是拉威尔最热爱的体裁,他从古代和当代舞曲中汲取精华与灵感,融入自己特有的表现手法之中。这些作品有拉威尔式的幽默、讽刺与伤感。在具体的创作手法上,他偏爱大七和弦与二级音上的九和弦,和声显得有力干脆、更外向,节奏活泼有趣,并带有尖锐的标点化的停顿。在对待曲式的态度上,拉威尔比较尊重传统的古典乐派曲式规则,因此人们把他称为音乐建筑师,因为他的创作总是把他的音乐语言和素材,经过符合逻辑的推理分析,缜密地装进自己的音乐框架之中。奏鸣曲式是拉威尔首选的一种曲式,而当他选择舞曲曲式时,十分注重其与古典乐派舞曲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曾有许多评论家认为拉威尔过分讲究、费心于曲式,而削弱了对音乐情感的表达。但他的朋友则认为,拉威尔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主观、非常敏感和情绪化的人。拉威尔自己曾说过,一个音乐家并不需要口头说自己如何具有敏锐性,而是通过一切作品加以具体说明。当我们欣赏他的作品时不难发现,在其有节制的收敛之中仍蕴涵着拉威尔特有的热情与奔放。
  因此,拉威尔的创作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他的创作是以法国传统的音乐文化为基础。他一方面继承了法国古典作曲家拉莫和库普兰的典雅而清秀的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又发展了柏辽兹和比才那种鲜艳绚烂的配器色彩,作品从内容到表现手法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都具有清晰明确的逻辑和形式。第二,他的作品素材来源于民间创作,尤其是吸取西班牙民间音乐的特点。事实上,受西班牙音乐的影响,拉威尔在整个创作生涯中常用西班牙文为乐曲冠名,模仿西班牙民间乐器进行创作,其作品中常充满西班牙风格的民歌、舞曲的旋律和节奏。但是,拉威尔只是自由地运用民间音乐的特点,而不是引用民间音乐的主题。除此之外,拉威尔也热爱其他民族特别是东方民族的民间音乐,他曾改编过希腊民歌、马达加斯加民歌等。
  
  三、李斯特与拉威尔在创作风格方面的分析比较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与发生在文学艺术、诗歌领域的浪漫主义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充满了个人的情感,艺术家主观想象因素明显加强,用一种特有的抒情格调和自由奔放的表现手法去描绘大自然中的各种景物,赋予音乐标题性、旋律性、乐句伸缩性、色彩多样性、音乐对比性及情绪多样化等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特征。
  李斯特被归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但在音乐创作风格上接近于印象派的程度,远远超过他的同时代人。①在他的创作中,复合调性、匈牙利调式、变音和弦等新颖元素的使用令他的音乐更具感染力,并对印象主义音乐产生深远影响。在演奏上,作为一位极出色的钢琴家,李斯特并非有意从创作上去追求声音的刺耳和混合密集的音群,但喜欢在表演时竭尽全力去获取键盘上许多声音一齐发出的共鸣效果。
  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是在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双重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音乐具有新颖、雅致、清新、灵巧的特点,同时也缺乏音乐发展所固有的内在动力。
  拉威尔的音乐除了具备印象主义特征外,还吸收了传统音乐的成果,并对民间音乐的素材加以运用,形成其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现代性的、自由无拘束的乐思与古典性的均衡形式、敏锐的色彩性的音乐处理手法与朴素的民间音乐素材、新奇的异国或童话情趣,都通过他冷静而富于逻辑性的创作思维和娴熟而精确的创作技巧结合成精美优雅、清新有趣的音乐。
  综上所述,李斯特的创作诗意浓厚、内涵丰富,充分体现出他晚期创作色彩倾向覆盖一切的特点;拉威尔的作品精致典雅、细腻感人,具有典型的法国音乐特征。两位作曲家在创作中各自凸现出的独特个性,都体现出了作曲家各自特有的创作旨趣。
  注释:
  ①张式谷,潘一飞.西方钢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277.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亚科夫?米尔什坦.李斯特(上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3]李斯特.李斯特论肖邦[M].张泽民,高士彦,虞承中,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4]李斯特.李斯特音乐文选[C].俞人豪,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5]埃弗雷特?赫尔姆.李斯特[M].王庆余,胡君?,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6]沈旋.杰出的管弦乐色彩大师――法国作曲家拉威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贺秀梅)

标签:李斯特 威尔 音乐创作 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