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讲话稿 > 正文

【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思考】 如何看待政治冷漠现象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政治冷漠,是一种政治态度,在国内外越来越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特别是当代中国某些大学生中存在着的政治冷漠,更是令有识之士尤其关注。本文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索,并尝试提出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冷漠;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2-0000-01
  
  一.大学生政治冷漠概念的界定
  政治冷漠早已成为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大学生政治冷漠是指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大学生由于外界或个人的原因,不参与或消极参与政治活动的政治行为以及对政治活动与政治问题采取冷淡、漠视的政治态度。
  作为一种客观事实,政治冷漠体现了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理性行事,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学生对现行政治体制的模糊认识和对现实政治的潜在离心倾向。这不仅会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的顺利进行,也会对现代政治的民主基础构成较大的挑战。
  二.大学生政治冷漠的现状及其分析
  (一)漠视甚至主动放弃政治投票和政治选举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都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教育程度上看,受过高等教育的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力超过中等教育者,受中等教育者超过初等教育者。大学生没有热情去耗费时间金钱等去了解候选人的情况,或者是投票点进行投票等,他们的参与行为很大程度上只是有关方面积极动员的结果,而并非真正的出于责任感。这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的政治参与基本上还停留在以政治动员为主的层次上,公民自主意识上参与水平并不高,因此,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上参与的程度是极为有限的。”
  (二)消极参与党团组织的活动
  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对政治生活缺乏理性的认识,导致政治认知的直观化、浅表化和政治评价的功利化。一方面是积极地递交入党申请书,另一方面入党动机的功利色彩浓重,大部分学生入党就是为了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前途。所以当他们加入组织后,就会更加远离政治生活。
  (三)网络参与的非理性化特点显著
  基于网络的特点,很多的政治事件以及后续的讨论都是最先在网上成为学生关注的热点的。但值得我们引以关注的是大学生在网上最为关注的却是一些低级的内容,各高校论坛上关于时事政治的帖子很少,点击率和跟帖也特别低,这也是大学生政治冷漠的一些反映。在现代政治社会,政治冷漠是政治现代化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大敌。
  三.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原因
  (一)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
  传统政治文化也是造成政治冷漠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处于转型时期,新的政治文化在构建过程中受传统政治文化残余和西方不良政治文化的影响,而面临着许多困难。在漫长的封建专制时代,中国形成了一种臣属性政治文化,人民群众被称作顺民、臣民、草民,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就是服从,对政治参与抱被动的态度,这是人们政治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萎缩,政治参与意识淡薄的表现,是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产生的历史根源。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当经济生活得到满足和提高,才能为政治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指出:“对大多数人来说,政治参与只是实现其他目标的手段。如果个人能够通过移居都市、获得地位较高的职业或改善他们经济福利等方式实现这些目标,那么,这些方式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参与政治的替代物。”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民意表达不畅通,当代大学生政治效能感低。政治效能感是指一个人认为他自己的参与行为影响政治体系和政府决策的能力。一般来说,政治效能感强的人比政治效能感弱的人会更多地参与政治。大学生虽然是一个具有较高知识素养的群体,然而,在学校、在社会中他们仍是处于弱势地位。人只有意识到自己可以而且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才会去决定或参与决定涉及自身利益的政策。在自身的利益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学生意识到个体的政治参与并不能改变现实状况时,他们的政治效能感就低,就更倾向于消极对待,最终抑制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从而弱化了他们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
  四、消除大学生政治冷漠的对策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冷漠现象具有一定合理性,它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理性,同时也减少了政治参与的盲目性。但是如果一个社会沉默的人太过庞大,改革就会失去民间推动力,不仅会严重影响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而且更不利于和谐稳定。
  (一) 努力营造参与型政治的氛围
  传统被动参与型政治文化成为政治冷漠产生的诱因。大学生的思想较其他的社会群体的思想活跃,主体意识比较强,他们喜欢参与政治活动,以向宿舍、班级、学校、社会展示自我的存在。这就需要改被动消极参与为积极主动参与,加强大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教育,努力营造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政治的氛围,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和政治观点。国家要加强政治制度化和法治化建设,促进政治参与的法治化,疏通参与渠道,健全政治参与制度,有效地吸收和疏导公众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需求。要发挥新闻媒体、互联网络以及其它各类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二)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教育和引导
  学校要强化素质教育的理念,要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放在首位来抓,通过教育和实践的感染,帮助大学生树立巩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提升他们的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学校要变单纯的教育、管理为教育、管理与服务有机的结合,关心、重视当代大学生合理的利益需求,引导大学生将实现个人价值与担负社会进步的使命有机统一。学校要加强对党员、团员和骨干同学的思想教育,要帮助大学生认识作为公民应该参与的投票、选举等政治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重视学生的利益表达,完善信息表达的途径和渠道
  在校大学生是我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部分力量。通过提高他们的政治效能感,有利于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更能为我国政治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要充分重视学生利益表达。首先,学校要把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切实贯穿到行动中。其次,政府在制定有关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政策时,要充分吸纳学生的正式参与。最后,建立一套由学校、社会、政府组成的信息畅通、反馈及时的学生利益表达机制和监督机制。
  总之,大学生承担着建设、变革和创新的重任,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实践者和原动力,其思想观念特别是参与政治的意识尤其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在客观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政治参与的渠道,健全政治参与制度,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理性、有效地参与政治。
  注解:
  ①陈振明.政治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②[美]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宁夏出版社,1989:56.
  参考文献:
  [1]蔡定剑.公民素质与选举改革调查[J].战略与管理,2003(2): 38.
  [2]刘德霓.当代中国政治冷漠现象成因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2,1:143.
  [3]刘金文.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浅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 (9).
  [4]孙兴春.对当代青年的“政治冷漠”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 2006, (9).

标签:当代大学生 冷漠 现象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