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检举信 > 正文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_五大名窑宋瓷美

时间:2019-01-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说汝窑传付不足百件的论调是借误的,我认为至少不下几千件。”   北京东三环附近的一座高档住宅楼,存都市喧嚣的浸染下显得浮华有余却沉稳不足。然而,推开其中一户人家的大门,却立即会被里面的静谧与古朴所震撼。这就是著名的瓷器鉴定大帅钱宝城先生的瓷器鉴定工作室。
  钱老的学生笑脸迎出,客厅转角处的一间摆满精密仪器的隔间里,钱老正小心翼翼地放下一件瓷器,走出,握手,寒喧。想不到已年过卉稀的他手劲儿是如此有力,日,精神矍铄、言语间风趣、乐观,的确是大家风范。
  作为被司法部特聘的文物与痕迹鉴定专家,可以说钱老身上的担子压力很大,要知道目前国内如他这种鉴定专家极少,并且由他签字确认的鉴定书是法官判定刑事、走私等案件的重要依据。也正如此,钱老能存百忙之中接受采访,也是令我感到十分荣幸的事。
  挚爱宋瓷
  钱老出身于河北一个大户人家,满族正蓝旗,自幼就对瓷器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家中的琊些老物件总能引发他的无限感慨。按他的同忆,存孩童时代他就知道家中的那些瓷器是好东西,虽说惜懂中并不知其价值不菲,但从家人总是提腥他不要轻易触碰它们,要小心口可护的言语间,让他知道那些看似平常的瓶瓶罐罐是有故啦的。慢慢地,他开始对那些瓷器产生了感情,每天都耍近观远望一番。
  年轻时代,因家传的因素,钱老不仅在瓷器收藏上已经小有成就,同时因在玉器厂工作,对玉器他也颇有研究。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他收藏的品种也越发广泛,历史票证、钱币等也都成了他的收藏对象。并且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古玩店,在以藏养藏中不断提高自己收藏方面的知识、修养与见识。
  但相对来讲,钱老说自己最喜爱的还是瓷器,特别是对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情有独钟,不夸张地说已经到了着魔的程度。尤其是近二十余年,从最初的拜访名师学习,到有了一套自己的收藏、鉴定理论,并且被权威机构认可,钱老越来越觉得宋瓷才是他的挚爱,以至于关掉了古玩店,独自来京专门进行宋瓷的研究与收藏。
  与一般的收藏家不同,钱老的瓷器藏品看起来并不多,而且单就宋瓷来说细数也就二十余件,但经他鉴定的瓷器却已不计其数了。这不由得让人产生一丝疑问:究竟是称他为收藏家呢,还是鉴定家?
  钱老听罢此问,笑了笑说:“从走上收藏这条路开始,经过40余年我有一种顿悟,就是怎么给收藏家定义。戟许每个人的追求不同,但于我来说,抛开藏品的诸多包括价值、文物、历史、文化等因素,收藏就是一种极致的体现。我只收藏最顶级的物件,其他的已经过手无数,对我根本就产生不了“诱惑”了。况且我现在的收藏是实实在在的,并不会靠藏品如何如何,因此我的个人观点是,藏品真的不在数量多少,而在于精。没准儿我的一件瓷器的价值就能顶别人好几百件了……至于收藏家还是鉴定家的界定,这个我自己不好评价,但可以说,如果没有最初的收藏,我也不会下这么大工夫研究藏品,同时不研究藏品,彻骨地吃透它们,我也不会收到顶级的物件。有时候,事物都有着它的双重性,不可单一来说。其实话说回来,头衔这东西对我来说根本不重要了,每天开心地看着自己喜爱的藏品,并且帮助他人辨别、鉴定藏品的真伪,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借用你们杂志的名字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养生方式呢?
  宋瓷机缘
  钱老对宋瓷的专门收藏与研究可追溯到20余年前,当时他刚来北京,就是为了与名师交流学习。拜的第一位名师就是我国著名的古瓷鉴定专家孙学海。
  真正痴迷于宋瓷,按钱老的话说也正是孙学海先生引领入门的。让钱老记忆犹新的一件事就是有一天孙学海先生到他家里做客,发现他喝水的一把小壶颇为惊诧。马上拿在手上,仔细端详后对钱老说,“这把壶你怎么能用来喝水呢?保护起来吧!它有着极高的历史收藏价值,要小心保护才是啊!”
  因为这把壶钱老是早年间用很少的钱淘换来的,甚是喜欢,于是就带在身边当茶壶用了,还真没对它有更深层次的研究。经孙学海先生一说,钱老顿时重视起来。而后,经过孙学海先生的鉴定,果不其然,这是一把极其珍贵的宋代汝窑瓜棱壶。釉为乳浊釉,壶把上有明显的色釉斑,这些都是汝窑的明显特征,同时它的支钉比芝麻粒还要小。并且在放大镜下看釉面,会发现有寥若晨星的斑点,这是因为玛瑙沫为釉,而烧制过程中未能融化的玛瑙所形成的光点。因为汝窑分为民汝窑和官汝窑,过去为宫廷制作瓷器自然是不惜成本,民窑是不会用玛瑙为釉的。由此也证明此壶为汝官窑出品。
  打那以后,钱老对汝窑的瓷器便开始了夜以继目的学习与研究,并又先后拜访了数位明师,说到这里,钱老特别强调这个明师的“明”,是明白的“明”,而不是有名的“名”。说到这儿,钱老有些欲言又止,我便也知趣地没再追问,想着先放下聊着,没准儿一会一高兴,钱老就会自己说出些什么呢。
  因之前有着收藏瓷器的经验积淀,钱老接触汝窑瓷器后便对宋瓷的种种研究也愈发深入起来,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熟练掌握宋瓷的断代以及鉴定技巧。同时在老师所教授的学识的基础上,钱老也自己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鉴定方法,并得到了众多专家的认可。
  由此,他的另一件北宋官窑瓷器三足奁的得来可以说是命运的安排,现在说起来还令他眼含热泪,感慨不已。
  那还是若千年前,当时钱老鉴定宋瓷的声望已经颇高了。十位徐姓藏友拿着一件瓷器来找钱老,说看不清楚窑口以及年代。钱老拿过来一看,惊讶之情不亚于当初孙学海先生看到他那把汝窑瓜棱壶。经过鉴定,那件三足奁出自北宋官窑,价值按当时来说已不下几百万了。
  听罢鉴定,徐姓藏友很高兴,在后来的闲聊中钱老无意中流露出对这见瓷器的喜爱之情。于是就说,徐老兄,这件瓷器可要好好保存啊,哪天你要是想出手了,第一个可得想到我啊。钱老回忆说:“其实当时本是一句玩笑的话,谁知徐老兄作出了一个令人更加惊诧的举动,说,钱老若真喜欢,这件东西就送给你了!”
  “这可不行!”钱老赶紧推辞,可徐姓藏友却执意要送。说:“要不这样吧,送你不要那就卖给你吧。你给1500块钱好了。”结果,在众人的簇拥下,这把价值连城的北宋官窑三足奁,钱老以2000块钱拿到了手。
  “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徐兄的仗义相送。按说这件器物的价值他当时已是心知肚明的了,而他做出这样的举动,我已经不能用语言来说出这是怎样的一种情谊了……”说到此时,我看到钱老眼中已是满含热泪了……
  宋瓷解析
  在钱老的20余件宋代瓷器藏品中,有两三件是他用极少的钱收得的。若问极少是一个什么概念,钱老伸出五指比划了一下。“50万?”我惊讶地问。
  “你把那个万字去了,而且就是前两年在潘家园的地摊上收得的。我每周六都会去逛地摊,这里面自然有机缘巧合的因素,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知识的铺垫和购买技巧。就说50元买的那件东西,卖主开价600元,我一看就基本确定了是好东西,死磨硬泡,说那也就是个回家给老婆插花的 瓶子,兜里统共就60块钱,想讨好夫人,可也别让我兜里一分不剩啊。”
  就这样,那件宋官窑的瓶子被钱老拿到手了。并且回到鉴定室内,通过微观仪器证实了钱老的眼力丝毫不差。
  “宏观定年代,微观定真假”。这是钱老鉴定瓷器的守则。所谓宏观就是用传统方式,经验在里面占了很大成分。但一定要将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观特征,并入到宏观的历史传统的鉴定方法中,来进行综合的判断才能万无一失。在几千倍的高倍显微镜看瓷器釉面的气泡渐变、衰变的过程,你才会发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所以说,谁也别说现在没有‘捡漏’的事情发生,谁也保不齐民间依然有好东西呢。这里我还要说一点,就是那些所谓的‘学院派鉴定专家’,说汝窑传世不足百件的论调是错误的,我认为至少不下几千件。我在这里说,故宫的有些专家真的是害人不浅,这句话到哪儿我都敢说,不怕得罪人,保护老祖宗留下来的文物才是最重要的。”
  说完,钱老像是看透了我的心思,说,别怪我太激动,我真是有点恨那些毁文物的人。咱们换个话题吧,我给你简单介绍一下宋瓷五大窑口吧,也别光听我“讲故事”,回头该说我是“天桥把式”,光说不练了。
  钱老讲述道,中国瓷器的发明,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发明是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瓷器的前身是粗瓷,远在秦汉时就有生产。到三国时期,青瓷作为瓷器的代表诞生了。发展到宋代达到了高峰,名窑辈出,品类繁多,当时最为著名的有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汝窑被排在首位,曾经是皇家的贡窑。当然。五大名窑也有其他的排序,这里就不多说了。
  首先说汝窑,它的窑址据考证在汝州境内(今河南宝丰清凉寺),故名汝窑。其特点是胎质较粗,俗称“香灰胎”。以青瓷为主,釉色有天蓝、天青、粉青、淡青、豆青、卯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通体施釉,釉层较薄,有玉质股的温润。由于多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
  汝窑瓷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等为主。传世的汝窑器常见器型有碗、盘、洗、瓶、尊等日用品。汝窑的烧制时间较长,宋朝初年始烧,元代末年封火,历时380多年。明代宣德朝在江西景德镇御器厂所仿,只重釉色,不重胎色,底款“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清三代时。尤其乾隆朝,仿得最好,既仿器型、又仿釉色、又仿胎色,底款“大清乾隆年制”。
  而官窑则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政和元年建立的,前后仅存留17年(公元1111年至公元1127)。五大名窑中有人习惯将它排在首位,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官窑是宋代为满足宫廷特殊需要而设立的窑场,因此得名。官窑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其主要以烧制青瓷为主,釉色以月白、粉青、大绿、油灰和米黄等多种,以粉青为上。南宋官窑制品造型端庄,线条挺拔,浑厚滋润。如玉似冰。胎体较厚,天青色略带粉红颜色,釉面上布满纹片,纹片形状有冰裂纹、流水纹、鱼子纹、百圾碎等,以冰裂鳝血纹为上,梅花片、墨纹片次之。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也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哥窑的确切窑址至今亦没有发现。哥窑瓷器从色泽区分,有月白、灰黄、粉青、灰青、油灰、深浅米黄等种类。哥窑瓷最显著的特征,是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澜,如同凝脂,金丝铁线纹;若置之于显微镜下,可见瓷釉中蕴含的气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腻的釉面间进裂有大小不一,密匝或疏落的开片纹,其网纹之色浅黄者宛若金丝,细黑者如铁线,二者互相交织,因而被称为“金丝铁线”。宋代哥窑胎质坚细,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边稍下处形成略微凸出之环形带,因口沿处胎骨略暗而被称之为“紫口”,此为宋哥窑瓷之一绝,尽管以后历代有许多仿宋哥窑。但在烧制上皆未能臻此绝艺。
  定窑则属民窑,曾经一度是贡窑。始建于隋,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烧造时间近八百余年。窑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管辖,称为定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也有黑定、绿定、紫定、红定,瓷质细腻,胎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称为“黑定”、酱釉称为“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有用模压制的花纹,称为“印花”。修胎工艺留下了“竹丝刷纹”,窑内高温烧造留下了“泪痕纹”。在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尚药局”“五王府”等铭文,都是朝廷订烧的瓷器,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钧窑则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八卦洞与神星镇一带,因古钧台而名。始烧于唐代,盛于北宋,金元时继续烧造。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北宋徽宗定为御用珍品。
  钧窑瓷器胎质细腻,坚实致密,叩之有声,清脆动听,圆润悦耳,犹如金属,釉色莹润,五彩缤纷,古朴典雅,艳丽绝伦,尤以多种窑变为其他窑口产品所不及,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红,色彩纷呈,争奇斗艳。古人有诗赞曰: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成岚。
  钧瓷釉层较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不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钧瓷最突出的成就,在于铜红釉的稳定烧成,它改变了以往单一色釉瓷的局面,在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标签:五大 宋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