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教学反思 > 正文

交往――构筑你我健康|健康阅读构筑梦想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教育。那么如何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幸福,正确引导,细心呵护,让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呢?
   关键词 幼儿教学 心理健康 树立观念
  
  一、树立正确的科学教养观念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营养,幼儿总是先感受到成人对自己的爱,进而发展到爱自己、爱周围的人。如果教师不爱幼儿,幼儿就无法适应冷漠的幼儿园环境与温馨的家庭环境间的巨大反差,就会怕上幼儿园、怕老师,患“幼儿园恐惧症”;如果教师对幼儿的爱不公平,只偏爱那些聪明、漂亮或老实听话的幼儿,那些有创见、爱动脑动手的幼儿就会受到压抑,相貌、智力平平的幼儿就会感到自卑。因而,教师要力求做到充满热情地去爱每一个幼儿。
   因此,我们应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我们不仅要以慈母的胸怀去关心每一个幼儿,还要努力成为幼儿的朋友。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以民主、宽容的态度走近幼儿,认识幼儿,用亲切的微笑驱散幼儿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幼儿的胆怯,用慈爱的抚摸鼓励幼儿的进步,用赞赏的语言肯定幼儿的成功;让“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成为幼儿积极进取的动力。
  二、创造幼儿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心理安全需要的环境,对其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上入园时,老师和蔼亲切的微笑,同伴间一声友好的问候,就会让幼儿逐渐融入一个心理安全、情绪稳定的环境,对其新的社会交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
   现在的幼儿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视为“小皇帝”,被宠着。但特殊的家庭环境和居住条件,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彼此交往、协作、谦让、友爱的机会。代之而来的是孤僻、任性、依赖、唯我独尊,做事缺乏自信。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特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友善的集体生活氛围,有助于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二)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
   不同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各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如:幼儿在体育游戏中既完成了基本动作,又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而智力游戏对幼儿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创造性游戏则满足了幼儿的情绪,培养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性格。
   游戏中,总有个别胆小,害羞,懦弱的幼儿,他们往往不敢与同伴交往,更不会主动投入游戏中去。为培养其自信心,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地加入同伴的游戏中,可以用关心的语气询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去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老师跟你一起玩好吗?”并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如在游戏刚开始时,有的幼儿不知玩什么,教师可通过扮演角色,用游戏口吻激发幼儿 和 老师所扮的角色一起玩,让幼儿逐渐克胆怯的心理。在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愿望,投入到游戏中以后,教师应即时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加入到同伴的集体中,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一次成功,胜过百次说教,幼儿的自信心就会有效地得到培养。
   在游戏的趣味中感受规则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幼儿意志品质。由于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不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因此,遵守规则的能力也较差,针对这一共性特点,我们设计了一些规则性较强的游戏,将游戏与规则融为一体,使幼儿在游戏中将被动遵守规则转变成为一种主动行为,目标最终在愉快中完成。
  三、用“爱”为幼儿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环境
   别看这些孩子年龄小,其实他们个个都是“小精灵”,他们的内心个个如明镜,他们缺乏的只是生活的经验与知识的积累,他们也像大人一样渴望平等。那么,我们作为老师自然不能给孩子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我们要让他们感觉到他们与我是平等的师生、伙伴关系,让他们在宽松自在的环境中学有所长、玩得尽兴。我经常蹲下来同他们交流玩耍,因为蹲下来不只是一个动作,那是一种平等情怀。因为蹲下来,才能体会到孩子那颗充满渴望的童心,从而促使我们用一种平常的童心去欣赏孩子,孩子会因为这份欣赏而充满自信,我们也会因为这份欣赏而变得快乐。如:我们班的一位小姑娘叫颖颖,天生内向害羞,来到集体环境中的她更是显得少言寡语。各项活动中回答问题似乎总与她没有关系,那双闪动的眼睛总害怕与老师的目光相撞,可是我从来没有放弃对她的细致观察,在活动中只要我了解到她已掌握,会不失时机的蹲下来与她一起回答问题,渐渐的她感觉到了我对她的喜欢信任与欣赏,渐渐的这份喜欢与欣赏增添了她的勇气与自信,现在的小荣荣不仅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而且在各项活动中都表现的勇敢、自信、活跃。
  四、家园合作,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家长们常常抱怨:教育孩子特别累。最让人头疼的,是孩子与人交往的问题。见到一位熟人,总要家长提醒了,才会打个招呼,分别时,也要家长提醒了,才会说声再见,根本没有以前的孩子那么懂事、合群,不用怎么教,嘴就“甜”得不行。
   其实,孩子之所以不擅长与人交往,原因并非是由于孩子内向,溯本求原,其原因恰恰是因为家长。
   初为人父母,家长们缺少教子经验,往往有种不知所措之感,会表现得过于严肃,力求让孩子尽快进步。在这种压力下,孩子的表现,已是种畸形的表现。孩子每天惊恐于自己如何做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性格自然会趋于内向,不擅言谈。
   家长的另一种代劳方式,则更加限制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家长带孩子出门时,遇到熟人,家长往往会抢先一步催促孩子:“这是小王阿姨,快向王阿姨问好。”“这是张叔叔,问张叔叔好。”这种情形多了,孩子会感到难堪并产生依赖心理,认为一切都有家长安排,自己当然也就无需思考,像吊线木偶一样无法真正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
   教育孩子,无论是社交教育还是其它教育形式,都需要家长,找到一种与孩子相匹配的方式。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下,才能让幼儿健康的发展。如果没有密切的配合,那也只是徒劳,并不能真正的帮助幼儿走出代劳的环境之中,只有这种紧密的配合下,幼儿的交往能力会再不知不觉中成长,从而起到质的变化。
   让我们一起用先进的理念,精心编织育儿的“摇篮”,用科学的方法辅助幼儿插上展翅的“羽翼”,期待着今天的“雏鸟”,一定会长成明天的“雄鹰”,遨游于广阔的蓝天。

标签:你我 构筑 交往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