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教学设计 > 正文

认识角的教学设计

时间:2017-05-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教案设计

课题:《角的认识》

单位:佛山市东平小学

作者:朱庆发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认识角”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它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在第二学段继续认识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作好铺垫;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继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能正确找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基本图形,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并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放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因此本着在教学中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将教学过程活动化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常见的物体,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构建角的概念;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做一做等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并注意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思路:

“角”对于二年级小朋友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教学中将观察、操作、演示等方法有机贯穿于课堂中的各环节,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

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做一做、比一比、折一折、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通过儿童化语言、投影、操作演示、表扬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的可见与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三角板、圆形和三角形纸片、剪刀、活动角。学具准备: 三角板、圆形和三角形纸片、剪刀、硬纸条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情引题,初步感知

(课件显示:美丽的树林,树林里有一座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构成的小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树林吗?小兔也非常喜欢树林,它在美丽的树林中建了一座漂亮的新房,今天正在乔迁新居呢!

师:小朋友们,兔子家的小屋漂亮吗?谁能在小兔的新房上,找到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学生回答后,电脑逐步抽拉出小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然后电脑闪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上的一个角。

师:同学们刚才闪动的图形是什么?你认识吗?那么角是怎样一个图形?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设计意图】创设小兔乔迁新居图,通过让学生找一找,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一)认识生活中的角

1、小虫带我们欣赏房子中的角

2、欣赏生活中的角

师: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角,小动物们还带来了几幅图片呢?

(课件显示:小熊带来五角星,并闪动五个角。)

师:瞧,这是什么?

(生:五角星。)

师: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为五角星是由五个角构成的图形。)

(课件显示:小袋鼠带来佛山东平河大桥的图片。)

图片地址:

师:这是佛山新城中的东平河大桥,塔栓和缆索构成许多优美的角。

3、寻找生活中的角

(1)寻找街景图中的角

师:刚才两幅图片中都有角,小鹿带来的图片中有没有角呢?咱们比一比,看谁眼睛最亮。 (课件显示: 街景图)

(学生活动:寻找街景图中的角。)

(2)、寻找生活中的角

师:小动物们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生活中的角,其实角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在我们身边和周围的许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我们分组找一找、说一说、看一看哪个小组找得准,找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寻找身边和周围物体上的角。)

4、小结:在生活中藏着很多角,只要做个有心人,还能发现更多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知了角后,再让学生回到生活的现实场景中去找出更多的角。通过这样从实物到图形,再从图形到实物的反复转换,使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空间观念就会不断地生发并逐步形成。

(二) 体验角的特征

1、指角

(1)师:同学们眼睛真亮!找到这么多角!这个三角板上也有角吗?谁愿意上来指出三角板上的角?

三角板:

(学生逐一指出三角板上的角。注: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师:老师明白了,他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角还有哪些部分呢?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谁再来指指看?

(请若干学生上来指一指。)

(3)师:这几位同学的指法对吗?我们来看看智慧老师的指法。(课件演示:智慧老师分别规范地指出三角板上的三个角。)

(4)师表扬指法正确的同学,鼓励指法不规范的同学再指一次(并纠正其对角认识的偏差)。

篇二:《角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角的认识》说课材料

大板镇中心小学 杨金凤

一、教材分析:

《角的认识》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空间与图形》中第一小节的内容。它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以后学习直角、锐角和钝角及几何图形打下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材是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的,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教学时利用红领巾、张开的剪刀和三角尺等生活实物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初步的认识角,这一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培养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因此教学设计时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对角也有一定的感性经验,以具

体形象思维为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子画角。

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遵循从“感知→表象→概括”这一认知规律,学生在“发现角---认识角---试画角”的体验中,抽象思维和空间观念都得到培养。学生在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这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知识打下很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经历运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因此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掌握用尺子画角的方法。

2、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其主动探究知识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建立角的表象,初步形成角的空间观念。

2、经历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地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发现角。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首先让学生观察最熟悉的红领巾上有哪些数学知识?学生可能会说有三个角,让学生指一指。

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样的角?教师结合学生的举例出示一组生活中的角(实物):梯子、剪刀、衣领、灯架。

最后小结: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那究竟什么是角?数学中规定的角与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角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它。揭示课题“角的认识”

第二环节:实践探究,认识角。

1、找共性

①摸一摸书面或本皮上的角,你有什么感觉?(感知角的顶点是扎手心,是尖尖的;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②闭眼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③说一说角的样子?(训练语言与思维同步)

④用一张纸折出一个角来。(动手操作能力)

⑤在本上画出一个角。(抽象出数学的角)(可以找一学生板书)

这一环节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摸、想、说、折、画等),学生经历了对角的感知—空间的想象—语言的表述—动手的折画等过程,最后抽象出数学的角。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

三角尺上找一找角在哪儿?(生动形象的呈现出由实物角到图形角的的转化过程)

2、抽象概括角: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

注意引导:

①正确找到书面或桌面上的角。

②教师指导摸角,并用语言叙述。(一个顶点,两条边。) 第三环节:动手操作,试画角。

这一教学环节,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自己来画角,交流角的画法,讨论后老师归纳:画角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画顶点,再画两条边。为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创造了条件。 (师演示画角)

将注意事项在全班强调:

角的符号∠与小于号<加以区别。(板书)∠1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

由易到难,由答案唯一到开放,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1、找角(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认识角的教学设计).(实物)

时针与分针的夹角、镜框、五角星(十个角)、一元硬币(没有角)

2、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明理由)

3、动动手、动动脑: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发展思维)

总结:你有哪些收获?(认识了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子画角) 关于角还有更多的知识,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的。(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角的积极性)

五、特色

这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角会有更为理性的认识,掌握画角的基本技能。抽象思维和空间观念都能得到一定的培养。

这节课的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精心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对熟悉事物的观察和动手操作增加感性认识。在抽象角的图形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经历了对角的感知—空间的想象—语言的表述—动手的折画等过程,最后抽象出数学的角,完成了从“物——形——初步认识”的过渡,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

形象动态的多媒体演示,更清晰的呈现了由实物角到图形角的转化过程,促进了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形成能力。

篇三: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吉巷中心校 黎彩玲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实物操作,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够比较出角的大小。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物逐步抽象出几何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三角板、活动角、材料袋、练习纸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在这幅图中,这些物体的面上你发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呢? 师:观察的真仔细,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都已是我们的老朋友,在它们当中其实还隐藏着我们的一位新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

师:那同学们可要看仔细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把它给请出来。(播放课件)谁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进行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角

1.摸一摸,直观感知角特征

师:同学们看了这么多角,现在想自已动手来摸一摸角吗?

生:想。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动手摸角的各个部分,通过分解摸角。)

2.画一画,认知角各部分的名称

师:同学们,其实刚才我们摸到的就是角。现在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把这个角画在黑板上好吗?

生:好。(伸出手)

师:首先我们要先画一个点。然后顺着这个点画一条线,看清楚了,这条线是怎样的呢?

生:直直的。

师:说的真好。我们顺着这个点往这再画一条线,这条线也是――――直直的。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角了。在数学中,角的每个部分都有它自己好听的名字,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那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这个尖尖的点叫作角的顶点。一起说“顶点”。这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一起说“边”。这条直直的线也叫作角的边。一起说“边”。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角有几个顶点呢?有几条边呢?

生:一个顶点。(板书:一个顶点)

生:两条边。(板书:两条边)

师:也就是说,角是有…….。(补充板书:角有……..和………)

师: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老师已经把同学们的发现写在了黑板上。大家一起大声读一遍。

师:在数学中,为了更清晰地表示一个角,还会给角加上一个弯弯的线来表示这是一个角。

师:同学们认识角了吗?

3. 辨一辨,巩固角的特征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个图形,你能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幅。是角吗?你来说?

生:是角。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因为它有一个顶点,还有两条边。

师:请你来指一指好吗?(学生指角,注意指角方法的纠正。)

师:同学们真的是认真学了,这确实是一个角。那第二个图形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不是角。

生:上面的那个边是弯的。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指着黑板上的角)如果是角的话,它就应该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那第三个图形呢?

生:是角。

师:那第四个图形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不是角。顶点那儿是弯的。

师:你的意思是说没有顶点,对吗?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刚认识了角就能准确地判断出角。

4.找一找生活中的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其实在我们周围的一些物体的面上也隐藏着角,你能在我们周围找一找哪儿有角吗?

(让学生找角,并点名展示,指出顶点和边,对指角方法进行纠正。)

师:看来这样找下去我们在周围就能找到许许多多的角。

5.找一找图形中的角,深化对角的认识

师:角很顽皮,它不仅隐藏在我们周围,更喜欢隐藏在一些图形里,你们想把它找出来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第2题,在书上写写吧。(学生做题,教师巡视,针对性地指导差生。)

师:完成的同学,请用坐正的姿势告诉老师。

师:我们还是依次来看。首先第一个,谁来说?

生:3个角、1个角、2个角

师:这么多答案,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我们请认为是1个的同学上来说一说并指一指。

生:有1个角,因为这条边是弯的,这两个不是角。

师:他说的有道理吗?明白了吗?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图形,它有几个角呢?

生:3个角。

师:咱们再一起来看看第三个,它有几个角呢?

生:2个。

师:你能上来指指这两个角吗?(学生上台指角)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第四个图形呢?一起说吧。

生:5个。

6.做一做,发挥想象创造角

师:同学们,像这样找下去,在周围可以找到很多角,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创造一个角呢?

生:想。

师: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请小组长取出信封,分发材料。同学们可以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做角,也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做角,做角过程中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内其他同学合作。做好后同桌之间相互指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做角,教师进行小组指导,适当点拨。展示作品,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四种材料以及有独特想法的作品分别展示。)

(二)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比较角的大小

师:同学们真的是心灵手巧,一会的功夫就创造出了这么多的角。刚才同学们在专心创作自己作品的时候,他也没闲着(出示小红),他也想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

师:他的方法还真巧妙。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三个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师:先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谁来汇报一下你的想法? 师: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生:第一个最小,第三个最大。

师:你说的很好,能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吗?

生:1号角最小,3号角最大。因为1号角的两边叉开的最小,3号角的两边叉开的最大……

师:你们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

师:看来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的小角就小,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是经常可见的,比如:扇子。

师:对,这是一把扇子,如果我们把扇子的两边看作角的两边,当扇子打开的时候角会怎样呢?请看大屏幕。

播放时并旁白:当扇子慢慢打开的时候,角是在慢慢变大。当扇子合拢的时候角又会怎样呢?请接着看。播放并旁白:当扇子慢慢合拢的时候,角是在慢慢变小。

师:由此我们更加坚信:角是有大有小。而且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的大小的有关。

2.活动角,动手比较角大小

师:(取出活动角)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个造角的工具,它能张开,也能合拢,它是一个活动角。同学们,你能用它来造一个角吗?

师:造好的同学请举起你造的角,让同学们和老师欣赏一下。

师:老师刚才也造了一个角,我们来比一比谁造的角大好吗?

先选一个比较明显的角进行比较,通过眼睛观察进行区分大小。

师:这两个角的大小比较明显,用眼睛观察就可以分辨出大小。(再找一个)但是这两个角,谁的大谁的小呢?

师:看来用眼睛是不好直接观察出结果了,有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先别着急,小组内讨论一下,交流并动手试试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是怎么比较的呢?请到前面来给大家演示一下,边演示边说。其他同学请仔细看。

生:我们是把这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

师:同学们看明白了吗?他的方法好不好?

生:明白了。好。

师:其实在很久以前,数学家就发现了这个方法,并给它命名,叫重叠法。你们太了不起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发现比较角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还可以用重叠法来进行比较大小。

3.游戏小结,疏理知识

师:临来时,我班的同学听说我们今天要学习角,他们特地编了一首儿歌让我带来送给同学们,你们想听听吗?

师:播放儿歌。你们会玩吗?两个同学一起玩一玩吧。

(学生活动做游戏。)

三、欣赏总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其实我们就生活在角的世界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生活中奇妙的角吧。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生活中奇妙的角,其实关于角的奥秘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探索,这节课就先上到。

标签: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认识角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