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教学设计 > 正文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诊断与治疗进展|退变性脊柱侧凸分型

时间:2019-01-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随着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手术治疗是退变性脊柱侧凸的首选治疗方法,虽然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效果明显,但在手术过后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这给患者及医护人员带来极大困扰。本文主要对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诊断;治疗?
  【中国分类号】 R68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60-02??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aging society, degenerative scoliosis, the incidenc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seriously endanger people"s health. Surgical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scoliosis is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although degenerative scoliosis surgical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but there will be a series of problems after surgery, patients and medical staff to bring this great distres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iagnosis of degenerative scoliosis and treatment of a brief overview.?
  【Key words】 Degenerative Scoliosis; Diagnosis; Treatment??
   1.前言?
  所谓退变性脊柱侧凸,是指既往无脊柱侧凸病史,继发于椎间关节或者椎间盘退变的脊柱结构性侧凸。退变性脊柱侧凸主要见于腰段及胸腰段,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人群。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 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人数逐年上升。虽然手术治疗是此类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是该病与先天性、特发性以及神经肌肉性脊柱的侧凸不同,其缺乏统一的外科手术治疗标准,这对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极为不利。?
  2.退变性脊柱侧凸发病机理?
  退变性脊柱侧凸多发于50岁的中老年人群中,患者一般都没有脊柱侧凸病史,容易与特发性的脊柱侧凸相混淆。理解并掌握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自然史及其临床特点,有利于与特发性脊柱侧凸所引发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相鉴别,做出准确的诊断。?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一般位于位于腰段及胸腰段,继发于椎间盘退变,因此又将其称为 “椎间盘性侧凸”。Daffner认为,小关节或椎间盘的不对称性退变会引起脊柱节段不对称性负荷的产生, 进而引发全脊柱的不对称负荷,导致脊柱的不对称退变,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基础侧凸的发生。老年女性绝经期多会伴发有骨质疏松,椎体之间会发生不对称负荷, 容易引发压缩性骨折以及椎体楔形变,加重侧凸的发展。Faldini则认为,椎体间复合体的塌陷引发旋转及侧方的畸形。?
  3.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诊断?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完成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X线片表现为椎体骨质疏松,椎体边缘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小关节有肥大、增生。腰椎出现轻度后凸畸形胡熬着生理前凸消失,脊柱侧凸的弧顶区椎体一般会表现出旋转畸形、侧方压缩以及楔形变,相邻的椎体之间会出现侧方滑脱或者移位。基于此,在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X线扫描时应取站立位、动态位、脊柱全长前后位、侧位等。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影像学测量参数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矢状面影像学测量参数,主要包括:(1)矢状面Cobb角(腰椎T12-S1、胸腰段 T10-L2,胸椎 T1-T12)。(2)S1后上角与 C7铅垂线(C7PL)之间的水平距离。(3)骨盆的倾斜指数。(4)椎体之间的最大前后移位。第二,冠状面影像学测量参数,主要包括:(1)侧凸Cobb角(包括代偿性侧凸及结构性侧凸的Cobb角)。(2)骶中心垂线(CSVL)与C7PL之间的水平距离。(3)结构性脊柱侧凸远端及近端的稳定椎。(4)L3与L4椎体终板的倾斜度。(5)椎体之间的最大旋转度。(6)椎体之间的最大侧方移位。上述参数中与退变性脊柱侧凸临床表现联系较为紧密的是L3与L4椎体终板的倾斜度、腰椎前倾、胸腰段后凸以及椎体的侧方移位。对伴有椎管狭窄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除了进行X线检查为,还应行MRI 及CT 检查, 确定是否有神经受压以及受压的部位及受压程度。?
  4.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分类?
  从目前情况来看,学界及临床对于退变性脊柱侧凸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Edward等依据脊柱节段及畸形的类型将退变性脊柱侧凸分为以下两类:(1)退变性侧凸有很小或者是没有旋转畸形的。(2)在原有特发性脊柱侧凸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退变性脊柱侧凸,一般都伴有较大的旋转畸形,且这种畸形的患者生理曲度消失严重。Edward对于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分类对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仍不是确切的分类标准,要得到明确的退变性脊柱侧凸分类,需要学界及临床共同研究统一的分类方法。?
  5.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5.1手术治疗的目的:青少年治疗脊柱侧凸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外观,而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目的主要是环节患者的疼痛,改善躯干肌力的不平衡性。基于此,是否选择手术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治疗主要取决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畸形进展较为严重,有严重的神经根症状,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患者往往因为无法承受退变性脊柱侧凸带来的疼痛而选择手术治疗,但因疼痛而选择手术治疗需要对疼痛的性质进行分析:首先,区分疼痛是脊柱根性疼痛还是背部疼痛,或者是两者兼具。其次,区分疼痛是否远离脊柱侧凸畸形。最后,分析疼痛是在脊柱侧凸的区域内、区域上或者是区域下。?
  5.2手术治疗的指征及原则: 选择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需要具备以下指征:(1)继发于严重的脊柱畸形及脊柱畸形的肺功能障碍。(2)继发于矢状面及冠状面失衡的肌肉劳损。(3)进展性的脊柱侧凸,侧凸进展超过10年,椎体的侧方移位大于3毫米,伴有严重的顶椎旋转,短节段锐性侧凸或者腰椎侧凸大于40°,胸椎侧凸大于50°。(4)顽固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及神经根疼痛。(2)采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腰背部疼痛。但是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要慎重考虑是否采用手术治疗,因为年龄大的患者一般都会伴有其他疾病,手术治疗的风险较高。对于必须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年龄大的患者,应采取后路减压+长节段内固定侧凸矫形融合或者后路广泛减压、后路有限减压+短节段内固定融合的手术方案。?
  选择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需遵循以下原则:首先,给患者的椎管减压,解除神经压迫。其次,对患者的脊柱进行稳定,防止畸形加重。最后,畸形矫正。?
  5.3手术方案的选择 :对于轻度的侧凸及侧滑脱患者应选择单纯的减压手术方法;对于中等程度的的方法,中等程度的侧滑脱及侧弯可以选择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方法,但是必须要保证矢状位的平衡;对于中重度侧弯伴有矢状面及冠状面失衡的患者,可以选择前后路联合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
  5.4内固定及融合范围的选择: 目前,医学界对于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融合及内固定范围仍有较大的争议,过大范围的融合及内固定有可能造成动静交界区应力集中, 导致新的脊柱不稳产生。内固定及融合节段的选择原则是保证手术后达到在脊柱冠状位和矢状位的平衡, 特别是对腰椎侧凸的手术治疗,重建腰椎的前凸比侧凸畸形的矫正更重要。目前,椎弓根螺钉固定是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特别是对伴有脊柱后柱缺陷及骨质疏松的患者。融合及固定的范围应尽量限制在上下端椎范围内,包括减压后的脊柱节段。同时与下端椎相邻的退变性椎间盘若无法排除其不是疼痛源时,也应一并融合。此外要避免融合节段终止于侧凸畸形及后凸畸形的交界处,以防术后出现平背畸形使患者不能平视或者后凸畸形加重,此时应将融合节段上移至胸椎节段。伴有脊柱矢状面及冠状面失代偿,融合范围应延伸到骶骨位置。??
  
  
  参考文献?
  [1] 吕国华.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选择[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03).?
  [2] 海涌.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影像学评估与适应证选择[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03).?
  [3] 吴优,夏虹,尹庆水.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1,(10).?
  [4] 李中实.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08).?
  [5] 宋海峰,邱贵兴,王以朋,仉建国,沈建雄,田野,赵宏,吴志宏,赵丽娟.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03).?
  [6] 文文,汤逊.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伤残医学.2009,(02).?
  [7] 邱勇.退变性与特发性成人脊柱侧凸的影像学鉴别及其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1,(01).?
  [8] 郑召民,刘辉,张奎渤,李佛保.退变性脊柱侧凸症的治疗和手术融合节段的选择[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03).?
  [9] 邹德波,周东生,张凯宁,吴莹光,张虎,任延军,杨允.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5).?
  [10] 陈自强,李明.成人脊柱侧凸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08).?
  [11] C.Faldini,S.Pagkrati,G.Grandi,V.Digennaro,O.Faldini,S.Giannini.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features and surgical treatment[J],2006. ?
  [12] Max Aebi.The adult scoliosis[J],2005.?
  [13] Sengupta DK,Herkowitz HN.Lumbar spinal stenosis: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indications for surgery. 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03.?
  [14] SchwabF,DubeyA,GamezL,etal.Adult scoliosis:preva-lence,SF-36,and nutritional parameters in an elderly volun-teer population.SPINE.2005. ?
  [15] Avraam P,Ensor E,Denis F.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associated with spinal stenosis.Spine Journal.2007.

标签:脊柱 变性 诊断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