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介绍信 > 正文

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的主体性:语文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角色由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在得以长足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困难,需要理性地看待并研究,特别是语文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不容漠视。必须正确认识主体性的作用,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进行反思性教学并改革教育体系,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达到教师主体性的弘扬,加快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主体性;反思性教学
  如果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是因为它不仅是知识学习的引领者,而且是精神进步的引领者。教师职业的天然使命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让学生一方面要养成科学的理性精神,另一方面具有丰富的心灵和人文情感,不仅能传承文明,还能做自己灵魂的主人。
  一、正确认识教师的主体性作用
  杨启亮先生认为,教师主体性既有作为人的主体性的一般特征,又有与其职业特点相对应的特殊的特质。这决定了教师主体性具有复杂性和独特性,以下是我们应明确的基本认识。
  (一)教师对教学活动具有决策权和调控权。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能自主地支配、调控各种主客观条件。教师的互动能力使自己具有一种强烈的人际吸引力,善于在各种情境(包括沟通、合作、竞争、冲突等)中与学生交往,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有效地展开教育活动。
  首先,教师要调控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学生的回答偏离标准甚远,教师也不要给予绝对的否定。
  其次,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一位教师在讲述《醉翁亭记》时,通过设置想象情境和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知文本,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促进角色。他设置这样的情境: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本中的详尽注释,以及网上资料,以“导游”身份写导游词。分小组合作轮流当“导游”、“游客”。导游依次介绍景点,游客可向导游随时提问,然后各组分别选出最佳“导游”、“游客”。十几分钟后,一份份精彩的导游词呈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思维能力,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最后,要激励学困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顾及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都能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权利。在教学中,学困生往往信心不足,缺少动力,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励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师对教学内容具有选择权和组织权。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来开展的。不仅包括课本、还包括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一切教学信息。以课本为出发点,深入了解课本的教学要求。这只是搞好教学的第一步。教师还要敢于跳出课本,把学生感兴趣的、以及最新社会生活信息的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即使是同一个语文教师在同一天面对不同的班级,他对课堂的组织也不一样。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有不可预知性,教师在课堂应主动地、自由地作出相应的调整。一个好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既对教材的结构体系十分了解,又善于突破教材。从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从具体的教学情况出发。灵活地来选择组织教学内容的教师。
  (三)教师对课程开发具有建设权和研究权。
  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传统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这无形中窄化了教学途径,僵化了教学面孔,限制了教师主体性的发展。而现在就强调教育专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师联合起来开发课程资源,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亲自设计课程内容,参与课程管理,因为最了解自己的学校和学生特点的是教师。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广大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科研素质。
  二、新课程改革要注重教师主体性的提高
  教师主体性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任何教育理论只有通过教师的实践活动才能成为现实的成果,只有当它为教师所理解、接受并发挥出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时,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一切,强调的是“师道尊严”,注重的是“周密计划”,追求的是“严谨有序”。语文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能力的形成,还要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体验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同时更强调语文教师采用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教学。因此,教师主体性的弘扬应先从教师的自身做起,通过终身学习来培养和训练自己,以达到全面提高。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各种随机事件,做出的迅速而有效的判断,并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使教学任务有效完成的一种技术。例如一位教师让学生简介《赤壁之战》的作者,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作者是司马迁,宋代人。语音未落,笑声四起,这名同学面红耳赤。教师平静地说:“虽是一字之差,却让司马迁多活了一千多年,但这全是我们同学的错吗?谁让两人的名字只一字之别,又都是史学家、文学家呢?谁让《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是史学名著兼文学名著呢?并且谁让我们刚学完《史记》又要学《资治通鉴》呢?”这种幽默的话语,既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把学生混淆的知识作了区别,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活跃,可谓一举三得。
  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钻研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个性化的设计,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良好的教师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智能发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是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生成,发展不可缺失的催化剂。
  (二)改革教育体系,为教师主体性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
  要激发教师的自主性,就要建立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我们现在所说的环境主要指的是外在的环境,也就是指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评价方式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教育必须培育和弘扬人的主体性――这是当今全球教育改革的走向。当今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条件和前提的。教育是建构人的丰富而全面的主体性,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目的和本体。这没有固定划一的教育模式,只能由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自由、自主地选择,使之既适宜教师主体性的弘扬,又适宜学生主体性的培育。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评价方式,应该以有利于学生、教师的个性全面自由发展为指标来进行。
  (三)主动参与课程开发,并且进行反思性教学,来确立教师主体性。
  教师要主动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在客观上可以使国家或地方课程更切合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它们成为“可操作”的课程。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经历+反思=经验)。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探究与解决自身、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增强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布鲁巴奇认为反思性教学过程有三个阶段:对实践反思,实践中反思,为实践反思,即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及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进行反思,教师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对新课程的标准、教材的每一章节,每一句话甚至每一字词仔细阅读并深刻理解,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学校的硬件设备,大胆的对教材进行删减、替换、增加、拓展和整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减少遗憾,使教学高质高效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更能激发教师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教然后知不足”,教学后反思会发现有许多不近人意之处,促使教师不断的学习。
  教育改革的历史告诫我们,任何消解教师教学和科研主体性的指令教育都无法促进教师专业的真正发展,无法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充满探索和创造的生机与激情,更无法真正实现教育形成“本真的人”的目的。所以,教师教育作为培养教师和促进教师成长的活动,必须承担起提升教师教学主体性和科研的主体性的双重责任。参考文献:
  1、刘素杰:《对教学主体性的再认识》,《素质教育大参考》2004年第9期。
  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赵宇灿:《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要转变》,《陕西教育》,2006年第ll期。
  4、(美)布鲁克菲尔德:《批判反思型教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5、马兆华、汪宜蔚《论语文课堂教学机智》,《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6年第9期。
  6、陈月芹:《(课程改革中教师主体性分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1月第6期。

标签:主体性 语文教师 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