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介绍信 > 正文

【茶汤里的故事】 聊斋志异10篇故事

时间:2019-01-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北京多年,老北京小吃尝了不少,几乎每一样都像皇城根下的青砖写满了历史和故事。从豆汁儿到炒肝,从羊杂汤到驴打滚,那其中的技术、讲究,叫懂行的人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面茶汤,是我曾经吃过的小吃,本没有太多印象,但最近看到一篇中学课文讲的是天津卖面茶汤小买卖人和他们的故事。作为故事的主角――茶汤,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
  津门胜地,出了两位卖茶汤的高手,把这种稀松平常的街头小吃,干得远近闻名。这二位,一位赛胖黑敦厚,名叫杨七;一位赛细白精明,人称杨八。
  杨七手艺高,只管闷头制作;杨八口才好,专管外场照应。
  杨七的手艺好,关键靠两手绝活。
  一般茶汤是把秫米面(高梁面)沏好后,捏一撮芝麻酒在浮头,这样做香味只在表面,愈喝愈没味儿。杨七自有高招,他先盛半碗秫米面,便洒上一次芝麻,再盛半碗秫米面,沏好后又洒一次芝麻。这样―直喝到见了碗底都有香味。
  他另一手绝活是,芝麻不用整粒的,而是先使铁锅炒过,再拿擀面杖压碎。压碎了,里面的香味才能出来。芝麻必得炒得焦黄不糊,不黄不香,太糊便苦;压碎的芝麻粒还得粗细正好,太粗费嚼,太细也就没嚼头了。这手活儿别人明知道也学不来。手艺人的能耐全在手上,此中道理跟写字画画差不多。
  我没有吃过天津的茶汤,其香如何不得而知。但是,北京的面茶汤倒是喝过几回。
  别看这普通的街头小吃,它可是系出名门,最初是明代皇家茶点,民间仿而效之。将炒熟的糜子面放上红糖,用滚开的水冲成,茶汤味甜,味道可口。
  与其同类的“油茶”则是用牛油或素油将面粉炒熟,再加入开水。
  “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这首《都门竹枝词》勾划出了旧京街头小吃的多样化。虽然茶汤、面茶都叫“茶”,但却不是同类小吃。
  电视剧《四世同堂》里也有这样的镜头,齐老太爷到地摊上买兔儿爷的场面,其中就有卖北京小吃冲茶汤的在吆喝。一把大茶汤壶冒着热气,大铜壶金光锃亮。大铜壶肚膛内点煤炭,沿着肚膛盛水,茶汤就用烧得滚开的水直接冲入放有茶汤原料的碗内。盛水的大铜壶有40公斤重,冲茶汤的手艺人不仅要有劲,而且要有熟练的技巧,否则茶汤冲不好,还要被烫伤。
  冲茶汤要技术,茶汤原料也很讲究。它要用糜子面放碗内,用热水调匀,然后用铜壶的开水冲入碗内冲熟,撒上一层红糖,中间放一撮白糖。它的质量要求是,冲得的茶汤把碗反过来朝下,立即下坠,挂在碗边,用手拍动,松软抖动,不能从碗内掉下。目前茶汤供应,似乎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原因在于没有或买不到真正的糜子。
  令我没想到的是,不仅北京、天津有茶汤,山东也有。曾经去山东就吃到了一顿既简单又适口的加餐饭:白面加糖,滚开的沸水一冲,搅匀了,配上肉馅烧饼,热乎乎下肚,美哉!

标签:茶汤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