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介绍信 > 正文

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如何超越既得利益 第一代企业家

时间:2019-02-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柳传志这一代企业家靠“管理自己”来强大企业,所历练出的“中国式成功”智慧成了他们真正融入现代商业文明的阻碍。   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在向世界级企业提出的挑战中,有一个战场不怎么为人们所关注,那就是企业家之间的挑战。只不过他们的对手应当是像福特创始人亨利?福特、IBM创始人托马斯?沃森、丰田创始人丰田喜一郎等这样的人。道理很简单,未来几十年或百年之后,历史衡量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标准一定不是一时一事,而是这些企业家给自己创造的企业留下什么?给社会留下什么?
  以亨利?福特为例。我想,如果只用一件事来描述亨利?福特,那一定是那最著名的“五美元”行为。1914年1月5日,福特宣布将工人日薪金提高到五美元,而在当时他们连五美元的一半都拿不到。当时有人问福特:一个清洁工如何可以拿到那么高的工资?福特的回答是:通过收集地板上的小工具和小零件,清洁工每天可以为我们节省五美元。而在福特的日薪五美元政策中,有一个特殊规定,那就是要照顾家庭与行为节俭,否则就不能够享受日薪金五美元。为此福特专门成立了一个社会部,去走访应聘者的表现与家庭情况。
  由此,福特强调一个清洁工也可以拿日薪五美元,想证明的是美国式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员工对工作的热情付出,只能通过对员工的回馈来获得,而绝对不可能通过强迫得到。
  事实上,亨利?福特这种做法在IBM创始人托马斯?沃森,杜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杜邦,宝洁的两位创始人威廉?格兰特和詹姆斯?甘保等等一批清教徒企业家身上都可以看到。正是这一批企业家,创造出了主流的美国式企业文化。同样,丰田创始人丰田喜一郎致力于“节约”与“改善”的精益生产方式,一样可以在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东芝创始人土光敏夫,京瓷创始人稻盛和夫等人身上找到,也正是这一批企业家,创造出了日本式管理模式。
  如果要用一件事来描述柳传志,那大概是他著名的管理九字真言:“定战略,建班子,带队伍”。这九个字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一代企业家的成功。但柳传志2000年后大举进攻投资银行业务、进军地产甚至最近的复出,是战略性的举措吗?我个人觉得与其说这是一种战略,不如说是一种“对中国国情的机会主义把握”。
  当然,这种做法需要我们设身处地去理解。柳传志这样描述过自己经营联想的处境:“鸡孵蛋的最佳温度是39度,而我们创业的温度是42度,只有生命力极强的鸡蛋才能够孵出蛋来”。业界尊柳传志为“教父”时有一个总结:“伟大在于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的确,在柳传志这一代企业家靠“管理自己”来强大企业的奋斗历程中,都充满了若干无奈却又有效的“中国式成功”智慧,这种智慧成就了这一代企业家,却又成了他们真正融入现代商业文明的阻碍。
  历史学家们早就证明,1840年之后中华帝国的衰败,并不是生产力层面的衰败,而是文化层面的衰败。中华帝国真正的转折点要往前推到明朝,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中,清楚地回答了这种衰败的文化原因:道德取代法律,人情代替效率,主观判断代替数量化分析,个人名声大于百姓生命,而这正是中国在近代被西方超越的根本原因。
  柳传志作为中国现代商业文明的开拓者之一,并不是单一个体的存在,他的存在代表着中国突破上述“落后困境”的程度。如果我们这一代企业家被眼前所谓的成功蒙住了双眼,而丧失了历史的责任感与未来的使命感,甚至为了既得利益去阻碍新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新,那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责编/葛沐溪

标签:既得利益 中国 企业家 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