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经典话语 > 正文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历史教学改革日新月异,在历史课程的改革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师的当务之急。在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作为一个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笔者深感责任重大。历史教学过程中,究竟怎样才能让他们真正学会自主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下面笔者就提升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创设最佳历史教学情境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提倡学会阅读教材,着眼于提升历史阅读能力
  历史教材图文并茂,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在中考历史开卷考试这一背景下,学会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就显得尤其必要。笔者认为历史科的阅读可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问题设置”式阅读
  针对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学习内容,教师可采用“问题式”阅读法,可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回答问题。
  2.“立足文本”式阅读
  此法就是让学生用类似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历史课文。人教版教材相对比较简略,使用这种方法阅读时,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读,先找出知识点,排一排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
  3.“提纲挈领”式阅读
  针对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内容,教师可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阅读指出思路,进而降低教学难度。
  4.“线索式”阅读
  历史教材很多内容都有非常明晰的线索,通常最常见的是时间线索,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是以时间线索来叙述的,按这一线索来阅读,能快速的完成阅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5.“图文转换式”阅读
  历史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历史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和历史课本相配套的有历史地图册,这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学生在阅读历史知识的时候,引导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历史知识、历史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问题,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6.“比较、迁移扩展”阅读
  历史的学习不仅要着眼于历史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分析和迁移等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这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引导。要进行比较阅读,即把同类内容的课进行对比阅读,找出它们的异同,得出一般规律。
  通过以上几种阅读方法的运用,再加上学生通过学习自己不断总结出新的阅读方法,学生就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使自己学会自主学习。
  二、培养科学历史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中学历史教学尤其是初中历史教学在强力推进新课标的今天,应重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强化创造意识的渗透,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创造人格与个性,使学生富于创造。如何培养科学历史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呢?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探索:
  1.改变课堂教学程式,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创造动机
  根据教育的开放性原则,适当改换传统教学模式,开辟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生担任学习主角,加强学生的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如以讨论、辨析、导演历史小剧等多种形式,诱发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中,在激发其自主意识时,刺激他们的创新兴趣。
  2.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
  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探索之误。无错无以自悟和更新,这些思维的“黑匣子”,正是撞开创造大门的金钥匙。
  3.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思维是动作的内化,动作是思维的外现。教师要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参与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调查、文物考古、模型制造、古画摹仿等,使学生感官与感知并用,劳心与劳力结合,激发思维创新发展。
  4.扩大信息输入的容量,加强思维“能源补给”
  教师要针对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及创造个性,善于引进大量的课外知识,加强信息量的补充,使学生在丰富的信息中,活跃思维,诱发创新。
  三、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最佳历史教学情境
  强化学生历史学习的主体作用,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激发学习兴趣又应创设最佳的历史教学情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展创设历史情境教学实践,我认为创设较为有效的历史教学情境方法大致有以下五种:
  1.新颖、别致的导入
  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
  2.恰当、适时的演示
  恰当、适时地演示课本插图、地图、实物等,及播放音像制品等直观资料,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使知识内容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想象、分析、综合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
  3.精彩、形象的讲述
  一位教育家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气氛的同时,要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使之具有艺术性。艺术性的语言与历史情景的展示相结合,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产生“移情现象”。
  4.巧设情境,导引参与
  教师在讲述和演示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设置历史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导引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键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换位体验、激疑设问,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疑问和惊奇中思维,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5.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
  为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弥补课堂教学的欠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带入”历史。如结合乡土历史教学,参观遗址、博物馆;邀请革命前辈做报告、编演历史短剧、撰写历史小论文、欣赏历史书画。这些活动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保证,亦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思维的发展。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可择法,教亦可创法。关注历史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历史教学来说显得尤其必要。历史教师要勇于扬弃旧的传统教学模式,选用以适应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新教法,并大胆进行教改,自主创新的教育路子,以创造教育为主轴,带动创造教学的研究与投入,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标签:主体作用 发挥 学生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