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竞聘书 > 正文

基于真实工作过程导向的工学结合实践_工学结合实践报告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重要的环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以真实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工学结合,有利于学生顺利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更有利于学生在本专业内顺利就业。以高职院校开展基于真实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研究为切入点,站在实习基地建设的层面上总结经验,期望对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做出贡献。
  关键词:工学结合;真实工作过程;实习基地建设。
   作者简介:许淳(1970―),男,安徽滁州人,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码:1001-7518(2012)08-0013-03
  
   一、工学结合与真实工作过程概述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实现能力本位教学的重要保障与实施途径,下一环节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形式,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在实施顶岗实习这一实践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符合岗位所要求任职能力不足,校方与企业的沟通协调不及时,实习期间学生管理不到位、实习生存在放任自流现象等问题,学生在校内未进行真实工作过程的培养也是导致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针对诸多情况,应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在拓展稳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不断增加专业对口顶岗实习岗位的基础上,校企共同努力,全面加强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方面的教育和管理,积极做好工学结合这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切实有效推进工学结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顶岗实习带动工学结合,以工学结合促进顶岗实习
  1.以为企业服务为纽带,拓展顶岗实习岗位。多途径的开拓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来稳固工学结合教育基础。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选择,决定着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应高度重视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有计划有目的的加强与学校专业对口,社会声誉好、规模较大、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的企业之间的联系,作为工学结合的重点合作单位,通过对其技术及培训需求的了解,分批次派出专业教师主动参与该企业技术开发与研究,主动送技术上门等方式,增加企业对学校的深入了解,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
  2.以本区域行业协会为依托,拓展工学结合项目。实践证明,与一个或多个企业合作,拓展顶岗实习岗位的做法,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初期,没有产生规模效应的情况下,能基本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需要。但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院校与单一企业合作的方式已远远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思路创新,积极与本区域行业协会进行良好的合作,最大化的拓展顶岗实习岗位。
  (二)“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共同实践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模式
  1.以场地为依托,引进资源,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是实现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之一,是校外实践项目不足的重要补充,而以往凭借学院自己的力量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会有大量问题出现,比如生产设备投入、生产与运行成本、原材料购买费用、设备维护保养费用等。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充分利用教师、公关、场地的优势,积极与企业协商,共建实习基地,与企业紧密合作,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模式,由学院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以企业生产性项目为主开展实践教学,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
  这种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方法,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在生产性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感受到一线的生产与生活环境,接受生产实践的磨炼。还能有效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日后顶岗实习能力,真正融“教、学、做”为一体,有效推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施,实现了学校和企业互助互利、双赢共进的局面。
  2.工作过程是否真实,在于是否能够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与行业前沿是否接近。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过去的工作过程能否适用于现在的工作过程,这种工作过程的实用性与真实性值得思考。工作岗位上的所有工作步骤、工艺流程的全部生产程序,某个环节有变化,都会影响学生今后的顶岗实习、就业,如果能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解决得好,对学生的未来将受益无穷。
  二、实习基地建设
  (一)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提高实训课开出率,降低实训成本,提高实训质量,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1.为了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与实训功能,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必须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力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因此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于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对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发挥导向作用。将实践教学基地转变为工作环境场地,通过校内仿真工作环境,将教学场地转变为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场所,从单一的技能训练,生产和服务工作的场所转变为设计、生产和熟悉工作环境、流程的场所。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不但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生产流程或工艺的原理,以及生产工艺、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探究新知识,并不断拓宽与丰富专业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而且对人生都会产生有益的尝试与体验。
  高等职业院校在实习基地中,以真实工作过程为导向,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将得到综合发展。学习活动不会是全体学生统一进行,而是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进行。课程不再是教师讲解为主导,而是以工作过程组织的“模块”形式。学习时间的长短,要依据完成任务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安排。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得以实施的条件与保障。认识校内生产性实训的特点和内涵,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图径与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更好地培养技能型人才、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技能与就业竞争力都得以加强。
  2.企业是围绕市场需求来实施生产的,由于市场的变动,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规格、数量必然会随之而变动,院校实践教学计划与企业生产计划也必然会产生矛盾。因此,必须加强与企业和有关厂家的密切联系与合作,承担厂家和企业为推广新技术、新产品而进行的适应性培训和针对性培训,继而成为企业和厂家为推广新技术、新产品进行操作、演示与培训的基地,院校与企业或有关单位间要不断加强沟通、技术联络,最大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与进步。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学院的教育应主动贴近社会、走进企业,力求培养行业、企业对路人才,自觉地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根据工作岗位任职的要求,实现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建立切合实际、真实的实践教学课程标准,以此为依据,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规范,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重实践、技能型专门人才。
  3.高职院校的任务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高等教育,也是终极目标。高职院校教育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依据,确定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科学、合理地确定高职实践教学计划与具体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培养目标的基础;也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掌握各种职业技能的保证;还是学院有效地利用教学设备、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的重要前提。实践教学计划与内容的确定,必须注重其的针对性、应用性和适用性,要根据岗位任职能力的要求来实施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
  (二)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进行生产性实训
  生产性实训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处理和解决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这种被看作是职业人的综合职业能力,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由综合能力、课程实训、岗位实践三方面构成。
  1.综合能力。具备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将所学到的各方面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也包括与人沟通交往、团队合作能力,及时调整心态、完善自我,适应职场及周围变迁的能力,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协调组织、服务他人、展现自我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形成独立解决设计任务的能力。
  2.课程实训。以学期为单位,相关的专业基本理论讲解完之后,即开展实践教学。把实训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边学习边进行专业实践教育。通过有效的课内实训和课外实训,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会大幅度的提高,以此来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3.岗位实践。高职院校大多在第三学年即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但并未考虑到学生没有真实工作过程为基础,会有岗位任职能力不足等种种缺陷。建议学生可以进行工学交替,或者边工边读,校方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之后,集中某一时间段到企业参加真实工作的岗位实践,接受企业一线的锻练,体验真实工作过程,加强对专业岗位任职能力的深入了解。这样会更有利于学习专业技能,使专业教师更加有的放矢的开展实践教学。
  (三)探索毕业设计(论文)与工学结合的有机融合
  毕业设计(论文)和答辩是学生毕业前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在毕业前最后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完成学业之后,要将其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综合运用,是对自己的一次难得的的训练和挑战,是检验工学结合成果的最佳途径,也是对学生三年学习的综合验证。因此,如何使高职学生的工学结合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有效地进行毕业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议以顶岗实习作为知识、技能综合运用的平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真题真做,实现真实工作过程所产生的真实效果。
  毕业设计题目可以由企业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针对在设计、生产过程中遇到各种的技术性问题,形成材料后提供给学院的专业教研室和专业教师。如果能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是学生最佳的选择。也是学生并进一步学习企业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工学结合与毕业设计有机融合的预期结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
  学生较好的完成毕业设计,会给企业留下非常好的印象,证明该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很强,能够很好的适应工作,也为自己创造了极佳的就业机会,为今后自身的发展、职场空间拓展、工作职位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设计与工学结合的有机融合,还可以开阔专业教师的教学视野,产生好的题目与设计思路,从而制作出好的作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培养以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实践教学与毕业设计有机结合也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
  三、结语
  基于真实工作过程导向开展工学结合,就是贯彻和落实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再利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巩固实践教学成果,以实现学生直接走上就业工作岗位,轻松进入工作状态,从容开展事业的高职教育终极目标。
  学院和教研室还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根本,进行调研,广泛听取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经过论证,及时调整实践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以保证达到应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艳艳.市场导向下高职教育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论坛,2010(4):62.
  [2]王一群.基于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思考[J].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4.
  [3]孙卫平.以市场为导向,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47.
  责任编辑 夏焕堂

标签:工学 导向 实践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