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竞聘书 > 正文

西方浪漫主义绘画作品【欧洲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与绘画作品审美元素相似性探究】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与绘画作为姊妹艺术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体现在审美上。文章从二者的审美标准、审美主题、审美作用和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导出艺术精神本质。   关键词:浪漫主义绘画 浪漫主义音乐 相似性
  
  音乐与绘画历来被称为艺术中的两生花,在它们各自发展的进程中,展现出艺术审美标准与审美追求上的很多相似之处,这一点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和绘画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笔者通过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和绘画作品审美元素相似性的解读,以及对二者审美相似性的诸多侧面剖析,重新感受浪漫主义音乐与绘画艺术的魅力。
  
  一、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与绘画审美标准的相似性
  浪漫一词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的意思,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浪漫主义艺术的审美标准是在对古典主义的颠覆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情感成为推动艺术审美的主导性因素,有反理性主义的成分在里面。艺术家的创作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创作形式及艺术语言较古典主义的含蓄内敛更加自由奔放。浪漫主义艺术家的作品有超越现实感,笔者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浪漫主义是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先驱。浪漫主义艺术更强调直觉、想象和感觉,有些“非理性主义”的艺术气质。自此,刻板僵化的古典主义的艺术标准被打破,新的审美标准建立起来了,这一点在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肖邦的音乐作品《夜曲》以及浪漫主义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的绘画作品《自由引导人民》中得到印证。
  浪漫主义时期的绘画作品反对刻板的理性描绘,强调鲜活的、具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的传达;反对艺术典型化,主张绘画表现个性化,注重所描绘形象的性格特征和精神状态;反对用古代传统的艺术标准限定绘画创作,强调利用戏剧化的情节、强烈的色彩感、富于激情的主观创作,使画家的感情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传达;反对刻板的雕刻般造型和过分强调素描为主要表现手段,注重以动荡的构图、奔放而流畅的笔触,运用比喻或象征的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借以抒发画家的社会理想和美学标准。浪漫主义音乐在审美上也类似绘画反传统,为了表现民族性、时代性、现代性的创作,在技术上他们精心编织色彩缤纷的一串串旋律,摆脱了传统的音乐创作公式与小节线对于旋律的束缚,从而增强了抒情性与表现性,浪漫主义音乐家创造性地利用配器法对各种乐器组合起来的弦乐进行调度,如同画家调配色彩,形成了音乐中的色彩感与诗意形象,增强了音乐上强烈的戏剧感。浪漫主义音乐家注重感性、弱化理性,强调个性的发展,作品富有想象和神秘的梦幻,这与浪漫主义绘画的主张如出一辙。浪漫主义音乐家与画家在创新、激情、民族性的艺术创作宗旨下,建立起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评价标准。
  
  二、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与绘画审美主题的相似性
  (一)民族主题
  浪漫主义产生的年代正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欧洲局势动荡复杂的历史时期,因而音乐与绘画主题中有很多民主革命与民族革命的历史性主题。例如芬兰音乐家西贝柳斯交响史诗《芬兰颂》《卡莱瓦拉》(又译《英雄国》),舒曼创作的《拿起武器》《自由之歌》等音乐作品,体现出浪漫主义音乐家的爱国主义情结。在绘画上,西班牙画家戈雅在1808年拿破仑入侵西班牙后,于1814年创作了《1808年5月2日》和《1808年5月3日》两幅油画,用色粗犷,一反其以前典雅温润的颜色,画了很多关于战争、死亡、疾病的主题,表达了对于战争、压迫、殖民的不满。
  (二)梦境是浪漫主义主题的主要来源
  创造源于想象,想象中不免充斥着大量的主观性、超现实主义因素,这点在浪漫主义创作主题上也有体现。例如,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曼的《梦幻》、浪漫主义绘画大师戈雅版画组画《狂想曲》,都是源于梦境般的艺术感受而产生的艺术灵感。
  (三)异域情调的追求
  浪漫主义时期的画家与音乐家都表现出对异国情调的向往。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和画家都注重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绘画元素。例如,意大利音乐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朵》,就是一部富有东方情调的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作品。《图兰朵》为人们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公主传奇的爱情故事。《图兰朵》凝结着普契尼深厚的中国情结,在这部歌剧中,普契尼特地选取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并以此作为《图兰朵》的重要音乐主题之一。在绘画上与之相对应的是浪漫主义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这是画家1832年在阿尔及利亚旅行后,为灿烂的东方异域情调所吸引,他被眼前精致的阿尔及利亚华丽的民族服饰,皮肤白皙、头发黝黑的妇女形象所构成的色彩交响曲深深吸引,在归国后创作了这幅被称为“欧洲最美丽的画”的作品。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和画家将个性、主观、想象、感性、奇特、像梦一样的异国情调等这些特征都吸纳到自己的创作中,有时甚至加强了这些感情,一直影响到20世纪的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为何浪漫主义音乐家与画家钟情异域风格?笔者认为,异域文化中的神秘感与距离感能激发其创作灵感,这也与浪漫主义中的灵动的神秘色彩暗中契合。在浪漫主义艺术家主题选择的问题上,夏尔?波德莱尔的观点很有说服力:“浪漫主义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
  
  三、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与绘画审美取向、作用、价值的相似性
  浪漫主义强调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性,强调感受、注重直觉,甚至是幻觉般的精神体验。梦境般的音乐主题和绘画主题是浪漫主义艺术的重要来源。例如,浪漫主义绘画大师戈雅版画组画《狂想曲》与浪漫主义音乐大师魔幻梦境色彩音乐如舒伯特的《魔王》《幻影》《幻想曲》等,在审美取向上都具有相似之处,他们在意境中表达艺术家的内心情感,使观者与听者获得共鸣。
  在审美价值与作用上,浪漫主义音乐与绘画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例如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肖邦、舒曼等都是在音乐中运用大量古典主义手法。肖邦被称为浪漫主义音乐家的领军人物,在他的身上交集着古典与浪漫的特质,因为他的很多音乐技巧是古典主义的,但他把自己的音乐看作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从而为19世纪作曲家树立了重要的典范。例如他的代表作品《夜曲》《C小调波罗奈兹舞曲》等,肖邦在精神层面的嬗变确立了他作为浪漫主义大师的地位。另一位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曼的《幻想曲》,意境优美、富于诗意,使人在心灵上获得超凡脱俗的精神体验,在音乐技巧上也是脱胎于古典主义。他们都摆脱了传统的音乐创作公式与小节线对于旋律的束缚,增强了抒情性与表现性、主观创造、感性、梦幻色彩、异域情调的追求,他们的这些艺术特质与审美标准为未来印象主义音乐的出现与发展提供了养分与土壤。在绘画领域同样如此,浪漫主义画家的技法在审美取向与标准上有了发展,对于后来的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绘画、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认为他的技法是古典主义的,精神上是浪漫的,应该说从德拉克洛瓦绘画的基本面貌上来看,他是师承著名古典主义画家鲁本斯,只不过是对古典主义的继承与发扬,但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真正断裂的根源不是技法而是精神,是对于自由、民主解放意识的构建,对于人性自我的释放与推崇,这与古典主义中对于神话宗教典故的讲述、对于神权崇拜的精神内核有着本质的区别。例如,他的代表作品《自由引导人民》就是用古典主义的绘画技法讲述了人民在自由女神的带领下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故事。这里的自由女神的形象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贵、典雅的自由女神形象,而是一个平民化的女神形象,从这幅作品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德拉克洛瓦在绘画精神、审美趣味、艺术风格、绘画面貌、画面的技巧处理上举起了一面浪漫主义的大旗。
  从这些浪漫主义绘画、音乐作品的剖析中,我们对浪漫主义音乐与绘画的审美价值得出如下结论:对于浪漫主义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不应仅停留在技法、技巧层面,而应深入到精神层面中。
  
  四、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与绘画审美相似性的成因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与绘画都有共同的时代背景,审美的哲学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它强调主观和灵感,强调人性的自由和解放。
  浪漫主义画家和音乐家在时代变迁中完成角色转换的同时促成了音乐主题的新取向。这种变化在音乐家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主要是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所致。17世纪的作曲家是受托为贵族保护人而创作,而18世纪的作曲家则依靠城市音乐会的听众。因而,浪漫主义音乐家的作品以最能反映本民族的精神实质的内容与人民进行精神上的交往,使作品深入人心。浪漫主义画家有许多也是宫廷画家出身,早期审美趋向于皇室而后转向市井,戈雅就是一例。
  
  结语
  在浪漫主义时期绘画与音乐的对话与对位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浪漫主义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精神,是艺术家对艺术风格的一种重新构建而非简单的技法创新,它唤醒、激发的不单纯是艺术家创作、观赏者的激情,而是心里对于自由、平等的渴望与追求。浪漫主义的出现、发展推动了绘画、音乐史的进程,建立起了新的艺术秩序和审美观,同时昭示人们艺术不是技术技巧娴熟的代名词,而是对自由、情感、内心体验、人性本质的追求与展现。艺术是纳新而非固守、是创新而非自封,只有这样,我们离音乐与绘画的本质才会越来越近,也离我们的心灵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1]方智诺.西方音乐史略[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6.
  [2]范梦.世界美术通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高立丽,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张海军,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

标签:相似性 欧洲 浪漫主义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