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竞聘书 > 正文

[小议《伤寒论》中的表里同病] 伤寒论表里同病的治则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60-01   【摘要】本文从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同病的不同方面,对《伤寒论》表里辩证法进行了探析,对表里病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以求提高对表里病的辨治能力。
  【关键词】伤寒论 表里病 中医治法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论联系实际, 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中医经典著作,自唐以来就被奉为学习中医学者必读之书。伤寒论》的治则可概述为四个方面:治未病;治病求本;调理阴阳,驱邪扶正,以平为期;表里先后,轻重缓急。其中表里先后,轻重缓急的辩证论治是其中较为复杂的部分。《素问。至真要大论》云:“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仲景将这种兼顾内外,复杂的调治思想应用于外感热病与内伤杂病的治疗中。《伤寒论》在表里同病时,因发病有先后,病候有轻重,病势有缓急等不同情况而厘定治疗原则。其中又包括治表、治里、先治、后治、缓治、急治、并治、等多种治法。先试析如下:
   一 先解表后治里 如第32条云“太阳与阳明合并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柯琴曰“太阳主表,则不合下利,下利而曰必,必阳并于表,表实而里虚耳。”分析病机太阳表邪不解,邪迫阳明,水谷不化,下利清谷。所以症状既有的表证,又有下利便溏的里证,自下利说明由表邪内迫引起,但并未引起脾胃等内脏的虚症,里病由表病引起。病情偏重在表故不须治里,葛根不仅可解表邪,升津,解肌,又可生发脾胃之清气以止下利,表里同治,从而使表解里自和。36条云“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柯琴曰“若喘属太阳,呕属少阳,故胸满而喘者,尚未离乎太阳,虽有阳明可下之症,而不可下。如呕者,虽有阳明可下之症,而不可下。如呕多,虽有阳明可攻之症,而不可攻,亦以未离乎少阳也。”“不可下”说明虽有阳明病某症候,但燥热不甚,肠道尚未结实。宜“麻黄汤”说明虽属太阳与阳明合病,而病重偏重在表。权衡表里轻重缓急,治表为先,故曰“不可下,宜麻黄汤。” 106条云“太阳表不解,热解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解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柯琴曰:“首句以反不结胸句,知其为下后症。此以尚未可攻句,知其为未下症。急结者宜解,只须承气;硬满者不易解,必仗抵挡。”蓄血证通常会有两种不同的转归,一是血结轻浅,人体正气尚强,邪热可随瘀血而去。二是血结较深,正不胜邪,此时须用破血攻瘀之法。但当表证未解时,以免表邪内陷,固当先解其表,待表证解后,瘀血不去时,方可用桃核承气汤攻下瘀热。
   由此可见,以上几条所言都是由表证引起的里证,而且都以表证为主,里证不甚。相应的里证都可以随着表证的化解而自然祛除。虽然表里症候同时存在,但根据症状的轻重缓急既可判断先解表后治里,以解表为主,表解里证自处的治疗原则。
   二 先治里后解表 如91条云“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里宜桂枝汤”。柯琴曰“下利而腹尚胀满,其中即伏清谷之机,先温其里,不待其急而始救也。”本病邪气在表,应当给予发汗解表的方法,医者却错误的给予苦寒攻下之法。结果重伤了脾胃阳气。此时应当按照表里轻重缓急的原则去处理。该病伤及脾阳,里证相对于表证更加急迫,危重,所以要求救里为先,速给予温补脾肾,回阳救逆的四逆汤。92条云:“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从患者的症状看本病应属太阳表证,从脉象上看不浮却沉,表证却见里证,舍证从脉,与常规不符。究其原因,此证多由少阴阳气虚弱,复感风寒所致,属表里同病之太少两感。宜表里同治,用麻黄细辛附子汤类方扶阳,发汗解表。若服药后病不愈者,则说明少阴里阳亏虚较重,表里双解法无效,此时虽仍有表证,但以里证为主,里阳虚为主要矛盾,故先用四逆汤温振里阳而救里。124条云:“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其脉未显浮像,而反见脉微而沉,推知太阳表证未解,外邪内陷入里,外邪入里却不见心下及胸膈部硬满而痛,说明邪未结于上,太阳之邪循经入里,与瘀血相结合而滞于下焦,故见患者神志不清,小腹硬满等症状。此等症候治当破血逐瘀,泻热逐邪,故用抵挡汤主之。
   由此可见,以上几条所言都是表里同病,里证重于表证。根据所言症状,都是以脏腑虚损症状为主,根据表里轻重缓急原则,应以治里证为主,扶助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三 表里同治 如18条云:“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本条所言的喘息,究其原因为风寒在表,引动宿疾。若是所有喘疾之人,必肺失宣降,风寒内迫引动宿疾,则喘息作也,是谓新感引动宿疾。根据《内经》所云:“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后调其内。”本条所言之喘是从外之内也,故治疗时先用桂枝汤解肌祛风以治表为主;而喘息症状又发作明显,是盛于内也,所以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再加厚朴杏仁定喘,实与内经旨意相吻。38条云:“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表实证不当有烦躁,今却见烦躁,仲景于大青龙汤中用石膏来治疗,以方测证,说明此烦躁是里热所致。烦躁又与不汗出并见,烦躁源于里热,而无汗则使热无宣泄的通道而郁滞在里。综析全证实属外感风寒表表实,内有郁热而烦躁,方用大青龙汤外解风寒表邪,又清郁滞里热。40条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由于外寒与内饮相互搏击,壅塞于肺,肺失清宣,则咳嗽喘息。然而水饮为患,影响气机升降,所到之处皆会发生相应的病变,故有许多的或然证,水饮为患,一般不渴,若水饮内停,以致气不能化津时,亦可见口渴之象,然而毕竟是寒饮内停,故常是渴而不多饮,或渴喜热饮。是证外寒内饮,表里同病,故用小青龙汤解表化饮,表里同治。
   综上几点所述,《伤寒论》中涉及表里同病的内容非常复杂,但由大方面分,不外乎以上三点,在临床实践中,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上述三种情况中讲其细分,以便更好的辩证,力求准确的治疗。
  
  作者单位:712046 陕西中医学院2010级中医研究生

标签:伤寒论 小议 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