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记述文 > 正文

加强社区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鼎城区城市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社区建设是社会管理与社会发展的一项浩大工程,是“新形势下城市工作的重要基础”[1]。通过实地调研,阐述了鼎城区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适合区情的社区建设管理对策。
  【关 键 词】城市 社区 社区建设
  
   社区是指进行一定的社会劳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2]。“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当前,随着鼎城区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农村人”变成“城市人”,城市社区逐渐成为社会成员的聚集点和各种矛盾的交汇点。因此,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成为维系鼎城社会稳定的关口。同时也是鼎城区被省综治办批准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的四个试点区县之一后,必须认真探索并努力实践的重大课题。
   一、鼎城区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状况
   目前,鼎城区共有城市管理模式的社区15个,全部分布在武陵镇。从调查情况看,经过不断建设与发展,社区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社区基础有所加强。一是组织体系不断健全。普遍建立健全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每个社区都建有党支部(总支)、居民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和协商议事委员会四大主体组织,整个工作网络已基本形成。二是工作队伍不断优化。2009年换届选举后,每个社区的工作人员达到5―7名,年龄在40岁以下的达到35%以上,党员比例达到75%以上,大专以上学历达到29%以上。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有了明显改善。三是工作条件不断改善。目前,城区的15个社区除1个没有办公服务用房外,其余14个的办公服务用房面积都达到了300平方米以上。同时,市、区两级财政加大了对社区的支持力度,每年拨付给社区的经费分别为4万元和3万元,加上社区自筹收入,已能基本满足社区低限运转。
   (二)社区功能逐步拓展。一是行政管理功能日益强化。多数社区承担了25个党政部门交办的100多项行政管理工作。二是公共服务网络日益完善。基本建立了劳动保障、社会救助、卫生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网络。服务内容逐步拓展到了社区服务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社区平安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等各个领域。三是社区便民服务日益多样。社区尽其所能地开展了家政服务、便民医疗、社区保洁、文化娱乐等各类便民服务。
   (三)社区地位逐步提升。一是成为了推进工作落实的重要基础。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排查纠纷、调处矛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二是社区已成为承载政府职能延伸不可或缺的平台。目前,所有社区都建立了政务服务大厅,政府部门进驻设立工作点45个,各类代办点60个。三是成为了居民享受生活的理想之地。在社区环境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修缮了7个社区花园。在社区安全上,实行“一警一室”制度,建立了500多人的治安调解队伍和50人的城区专业治安巡逻队。在社区活动上,鼎城社区夕阳红老年艺术团、渡口社区太极拳队、临江社区舞龙队等文体组织常年活跃在大街小巷,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截至目前,鼎城区已拥有鼎城、临江2个省级示范社区,渡口、迎宾2个市级示范社区。
   二、鼎城区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鼎城区城市社区建设基础差、底子薄,当前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基础建设亟需加强。一是阵地建设落后。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普遍比较陈旧,功能也不齐全。如渡口社区,1994年建设的办公用房现在已成危房,远远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经费投入不足。市、区两级下拨的经费是多数社区的主要经费来源。有限的经费难以保证社区正常支出,导致不少社区负责人经常为经费问题到处“化缘”。三是基础设施较差。鼎城区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工作队伍比较薄弱。一是选人用人不够规范。存在“盲目进人”、“关系进人”的现象,影响了社区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人员结构不够合理。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100名社区工作人员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65%左右,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29%,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三是工作水平有待提高。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加上工资待遇不高,专业培训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三)工作矛盾十分突出。一是行政工作繁杂与社区功能发挥的矛盾。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几乎所有行政机构都可以给社区下指令、交任务,导致无暇顾及本应承担的社区工作任务。二是改制企业移交与社区承担能力的矛盾。原集体企业纷纷改制或破产,大量“单位人”成批移交给社区管理,成为社区新的不稳定因素。三是运行体制不顺与社区职能行使的矛盾。表现为社区与党政部门、驻区单位、物业公司的关系不协调。党政部门指派任务的随意性太大,驻区单位、物业公司对社区工作不配合,全区80%以上的驻区单位没有与社区形成管理共同体,共驻共建难以落实。
   (四)功能亟待完善。一是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由于服务平台建设滞后,面向弱势群众的社区救助、社区安全、社区卫生等公益性设施发育不全。二是便民服务层次不高。目前,便民服务仅限于购物、家政、婚介等方面,且规模小、层次低,没有商业企业进驻社区,没有形成连锁规模经营,社区服务商业体系尚未形成。三是志愿服务进展缓慢。在建立社区民间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组织,开展居民互助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等方面进展缓慢。
   三、加强鼎城区城市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立足鼎城区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我认为,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建设,必须从高度重视、建强队伍、理顺关系、完善功能四个方面入手。
   (一)高度重视,推进社区建设持续化。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保障。要充分认识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社区建设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区建设新格局。二是加强社区统筹规划。要将社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社区市政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便民服务网络建设等。三是加大建设扶持力度。抓住鼎城城区旧城改造和西区开发的契机,改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要将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的建设和改造纳入城建计划,严格落实如市委市政府规定的“开发商新建小区,须无偿为社区居委会提供100平方米办公服务用房”等各项政策,加快升级社区基础设施。四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社区经费投入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
   (二)优化队伍,推进社区管理优质化。一是抓管理,规范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工作人员动态管理机制,严把进口关,严格按居组法选举优秀的同志进入社区工作,原则上每个社区配备工作人员5―7名,不随意进人。按常发[2005]1号文件精神,建议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实行合同制,财政只按核定职数拨付工资,卸任后与社区依法解除合同。二是抓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要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制度。建议在市、区两级党校设立社区工作人员培训班,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坚持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三是抓激励,增强队伍活力。要合理确定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实行打卡发放,并建立工资待遇正常增长机制。要妥善解决好其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按常发[2005]1号和常政发[2007]5号文件精神,对长期在社区工作且成绩突出的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逐步解决副科级待遇。对机关干部下派到社区工作且表现特别突出的,要优先提拔。在每年公务员招考中,将优秀社区工作人员纳入招考范围。
   (三)理顺关系,推进社区运作科学化。一是理顺党政部门与社区的关系。按照“政社分开、责权统一、财随事走”等原则,科学合理地界定政府和社区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责。建议凡是在社区设有专干的部门可对社区下达相应的工作任务,但对于工作量大,需要较多经费的专项工作或活动,应视情况给予社区相应的行政权和拨付必要的工作经费。二是理顺驻区单位与社区的关系。驻区单位要转变观念,树立“资源共享、驻区共建、服务社区”的意识,能够向社区提供帮助的,要尽力给予支持;能够向居民开放的文体设施和公共活动场地,要逐步向居民开放。要建立驻区单位联系支持社区建设的长效机制,并纳入城市文明创建考核范畴,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三是理顺物业公司与社区的关系。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管,促使物业公司配合社区开展工作。
   (四)完善功能,推进社区服务水平提升。一是突出核心职能。重点突出基层政权建设、治安维稳、就业保障、计划生育、民政救济、城市管理六个方面的职能。对核心职能以外且社区无力承担的工作,要逐步取消。对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工作,要逐步剥离。二是拓宽服务领域。建议由民政局牵头,大力培育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慈善组织、文体组织和生活服务组织。由团区委牵头,大力培育社区志愿者组织,动员青年加入志愿者队伍,为居民提供救助、助残、老年服务等,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拓宽服务领域。三是支持发展社区服务业。要发挥政府规划、政策导向的作用,对开办商业性社区服务项目的,有关部门要依法简化审批手续,落实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特别是要鼓励大型商业企业通过连锁规模经营为社区提供购物、餐饮、家政、中介等便民服务,推进社区服务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粗放型向集约型、互助型向产业型延伸发展,形成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多元化的运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徐昌义.成都社区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
  [2]华夫.社区与社区建设[J].中国档案.2003.

标签:关于加强 社区建设 城区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