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决心书 > 正文

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论孔子启发式教育的现实意义】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出现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在大半辈子的教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启发式’教育是其创见。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①朱熹对此作了恰切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也就是说,当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诱导和引发,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根据孔子的经验,要想做到这一点,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施教。“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教学要“当其可”,难易适当,防止过难过易。可见,“启”和“发”是在自学、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教师的启发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和思考的能力。这既是“启发式”教育的起点,又是所要达到的目的。
  孔子“启发式”教育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1)强调教学过程主要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2)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3)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意义。以上三个方面,是孔子启发式教育的精髓所在。
  今天,人类的知识量迅猛地增长。知识是无穷的,而学生在校时间是有限的,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贯彻“启发式”教育。根据当前中学教育状况,应实现下列几个方面的转变:从“满堂灌”的知识传授转为着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个模式”的教育转为“因材施教”,从以教师单纯传授知识为主导作用转为以引导为主导作用,从以学生为教育的消极对象转为学习的积极主体,从知识结构的单一化转为各科知识的全面化、综合化。下面谈几个具体的问题:
  
  (一)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
  人们常引用韩愈的一句名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以此来说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传授知识。学生在校期间,如果没有教师的传授,要获得全面、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不可能的。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只有在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之上,才能循序渐进,渐及于高深。这一思想孔子称为“下学上达”,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基础厚,后劲足”有相似之处。教师传授知识,这是教师的本分。但传统的对教师主导作用的看法,其不足之处就在于把教师的本分工作视为教师主导作用之所在。它忽视了对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看成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因此,教学必然出现“满堂灌”。其后果是学生不具备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不具备创造的才干。“青”不会胜于“蓝”,学生永远超不过老师。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到底是什么呢?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通过自学、独立思考去动手解决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不在于传授给学生知识数量的多少,关键在于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这也是“满堂灌”的“注入式”教育和“启发式”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二)不拘一格,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贯彻“启发式”教育原理的一种教育方法。它与“启发式”教育是紧密联系的。孔子就是第一位“启发式’教育和“因材施教”法的倡导者。孔子说:“中人之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之下,不可以语上也。”③这说明受教育者由于天赋资质的不同,以及后天受到的教育及主观努力的不同,形成各自的特点和差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教育学也肯定了它的存在。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和差异,进行不同的培养和教育,这是符合今天教育学上照顾个别差异这一原则的。
  目前,中学教育对“因材施教”存在一定的误区。有的学校只是把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学科培训,然后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而对一般学生、差生则置之不理。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普遍性原则,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导致了不良的后果。我们应该认识到,“因材施教”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贯彻这一要求应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措施中去,如上课的提问难易程度、课后作业的不同要求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全面平衡、部分突出”的效果。总之,“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素质和特点来进行教育和培养,就是要不拘一格的培养人才。
  
  (三)提高学生的能动性。
  孔子赞扬弟子颜回以学为乐,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④可见当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主动性充分调动,学习则成为一大乐趣。
  那如何引导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呢?一是根据教材,找出隐含内容,进行深入浅出地教学。教师在课堂讲授中。适当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如图片、故事等,从而来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但应注意的是,引用的材料切忌胡编乱造、东扯西拉,要牢牢把握引用材料始终为教学内容服务这一宗旨。此外,还可以适量组织一些有趣味性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找材料,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联系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实践,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在实践中锻炼才干,培养能力。
  
  (四)扩大知识面,全面提高人才素质。
  孔子重视全面培养人才。据《史记》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不少弟子精通文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孔门弟子的知识面已经很可观了。
  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边缘科学的产生,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已明显地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高考综合科目的设置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培养的人才,要求具有战略头脑,不仅对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预见性和创造性,而且又要有处理、解决某些复杂的重大问题的能力。当今世界是充满竞争的社会,要努力培养精通专业知识,同时具有其他知识技术并能善于管理的人才,注意培养社会紧缺人才,及时了解世界先进科技的发展状况,不断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着丰富的借鉴意义,值的我们认真地进行研究和探讨。

标签:孔子 启发式 现实意义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