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军训作文 > 正文

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承担对其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员工是构成企业的细胞,是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如何承担好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是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问题。无论理论界还是实践界,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研究,并进行简要评价,帮助企业理解承担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承担对员工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 社会责任;员工;梳理;评价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对利益相关者承担的一系列责任。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指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中企业对员工应承担的责任。自1924年英国学者欧立文?谢尔顿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以来,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的研究也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发展而发展。但是相较于企业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例如股东和消费者,这方面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
  一、国外关于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研究现状
  (一)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研究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利益者相关理论的提出以及SA8000认证机制的实施是国外学术界关于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研究的真正推动力。
  利益相关者理论将学者们的研究注意力聚焦到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明确提出了企业应该对员工、股东、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在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之前,理论界就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从谢尔顿1924年首次提出社会责任,到霍华德?鲍恩在其出版的《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正式给社会责任下定义以来,都没有明确提出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鲍恩当时在书中给社会责任做的定义是企业家有义务根据社会目标与价值观来制定政策、做出决策、采取措施。该定义强调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能够忽视应该履行的义务和责任。国外的学术界还就企业社会责任是否只是对股东的社会责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W.C.弗雷德里克等学者强调企业不应该只注意到自身的利益,而应该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企业在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下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者如果因为社会责任行为而减少对股东回报,实际上相当于对公司征税,通过决定这些自我强加的税收的使用方式来逐渐破坏配置资源的市场机制,并委任自己作为非选择的公共政策的制定者。
  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所首次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定义,他们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这样一些团体,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不能存在。美国学者伊戈夫?安索夫是第一个将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到管理学中,他认为"要制定出一个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综合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他们可能包括管理人员、工人、股东、供应商以及分销商"。弗里曼?爱德华将股东、雇员、供应商、顾客、环境以及社区这些与企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企业都视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他认为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是某些主体的利益。从他们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中,员工都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此后,伍德?唐娜是第一个将利益相关者理论正式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学者。她认为利益相关者的满足程度是衡量企业业绩的唯一标准。M. B.克拉克森是第一个运用实证研究,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根据研究结果,他还建立一个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型。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国外学者才正式提出了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
  SA8000认证机制的出台则推动了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实践方面的发展。SA8000是全球第一个有关企业道德规范的国际标准,该标准关注的是人,即企业员工的生活质量。当前该标准在全球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发展,国际上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依据此标准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
  此外,国外学者还从社会责任的履行层次上考虑了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同心圈理论,其中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主要说明如下:内层圆表示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包括工作岗位的提供职能;中间层表示次一级的社会责任,包括员工关系;最外圈代表最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是对企业新出现的和不明确的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的要求。阿奇?B.卡罗尔提出了社会责任的金子塔模型,该金字塔分为四个层级:经济责任位于金字塔的最底层,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即企业应通过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而获的合理的利润;法律责任位于经济责任之上,表明企业经营应该在法律允许的条件内;伦理责任位于法律责任之上,表明企业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慈善责任位于金字塔的顶端,即企业履行由企业自行判断和选择的责任,例如慈善捐赠。斯蒂芬?P.罗宾斯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对所有者和管理者负责;第二阶段是企业对雇员负责;第三阶段是企业对环境中的各种威胁负责;第四阶段是企业对更广阔的社会负责。
  (二)国外关于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
  国外关于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评级体系已有很多。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认为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指标包括三个方面:童工和培训;公民权与机会平等;工作场所的安全。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则包含了八大块:(1)童工;(2)强制雇佣;(3)健康安全;(4)联合的自由和集体谈判权;(5)差别待遇;(6)惩罚措施;(7)工作时间;(8)报酬。2010年刚颁布的ISO26000社会责任标准中所涉及的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包含7方面的内容:(1)人权风险状态;(2)保障基本权益;(3)促进就业及雇佣关系;(4)工作条件及就业保障;(5)保持社会对话;(6)估计工作安全及健康;(7)参与人力资源发展与现场培训。莫迪克认为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应该包含四大块内容:(1)对尚未掌握新技术的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来代替解雇;(2)提高员工的工作满足感;(3)雇用员工时没有性别歧视或种族歧视;(4)注重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为员工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
  二、国内关于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对社会责任的研究。最早对社会责任进行定义的学者是袁家方。他在所著的《企业社会责任》书中这样定义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在争取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面对社会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根本利益所必须承担的义务。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对社会责任范围进一步扩大。屈晓华,陈秀娣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思考企业社会责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学者展开了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研究。根据已有文献的整理和回顾,发现当前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研究不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
  本文主要是衡量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列出当前我国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北京大学经济研究院从三方面说明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从劳动时间、工资保障、平等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等基本权益保障;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工作条件和环境;重视员工发展。凌玲学者根据卡罗尔的金子塔模型构建了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具体内容如下:经济责任:为员工生存提供必要报酬;法律责任:尊重员工内部权益,管理规范化;道德责任:提高员工收入,完善员工福利;公益责任:重视员工自我发展,实现与企业利益共享。易开刚通过对浙江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提出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应该包括八方面内容:聘用;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工资福利与社会保障;员工权益;劳动争议与保障;职业发展;员工心理健康。
  (二)对员工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我国学者在构建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时主要根据的是社会责任的层次理论。雷振华和阳秋林(2010),黄素芳和詹颖(2011)学者企业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实践上是满足员工的需要,可以根据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用来构建内部员工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雷振华和阳秋林将员工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归纳为员工的初级需要设置了初级员工指标体系;将员工的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归为员工的中级需要,设置了中级员工指标体系;将自我实现需要归为员工的高级需要,设置了高级员工指标体系。黄素芳和詹颖学者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低到高分别设置各个层次的员工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凌玲(2011)在设计员工社会责任评价模型时,根据卡罗尔的社会责任层次模型、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SA8000构建了一个三维模型。而张兰霞等(2009)学者以契约理论为基础,运用灰关联评价方式构建了我国员工关系层面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三)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履行现状研究
  我国企业在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上做的如何,我们可以根据理论界研究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所揭露的信息做个大致的了解。
  我国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认识和履行都不乐观,损害员工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葛锦林(2007)从员工休息权透视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发现我国企业主要从违法延长工时、侵犯法定休息权以及侵犯其他休息权三个方面侵犯员工的休息权。童泽平(2009)认为我国通过侵犯员工权益,以达到缩减成本,应对经济危机的目的,这种侵犯主要集中在员工民主权利和人身权利。拖欠员工工资以及随意解雇也是企业经常性行为。喻剑利、曲波(2010)认为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我国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行上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招聘甄选员工歧视问题严重;工作环境和条件差;培训体系不完整;薪酬福利不公;绩效考评不完善。
  除了理论界的研究,我们还可以从社会责任报告中看当前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现状。以浙江省为例,通过分析所搜集到的浙江省上市公司2008-2010年度发布的75份社会责任报告,发现当前这些上市公司主要关注于以下几方面的员工责任:(1)劳资;(2)职业健康与安全;(3)社会保障;(4)工会;(5)培训与发展。这说明大多数上市公司意识到了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部分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建设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
  三、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研究的文献述评
  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的研究现状,我们发现,当前关于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的研究还不多,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具体包括哪些内容还没有达到统一的意见。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于国外,目前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我国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整个社会责任的研究落后于国外,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也不例外。首先国内学者关于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研究也主要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如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责任层次理论等。所以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性研究不多。其次,国内关于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研究多属于定性研究,欠缺实证支撑。最后,国内关于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研究还还处于模型的初级构建阶段,理论研究深度不够。
  参考文献:
  [1]陈秀娣.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探索[J].现代商业,2011,(27):118-119.
  [2]李立清.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南方经济学,2006,(1):105-108.
  [3]凌玲.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劳工权益保障分级模型构建[J].湖北社会科学,2011,(2):81-84.
  [4]童泽平. 基于员工权益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9,23(7):52-55.
  [5]易开刚.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浙江省民营企业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6]赵涛,刘保民,朱永明.基于员工权益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探讨[J].郑州大学学报,2008,41(2):80-82.
  作者简介:李贞(1987-),女,浙江绍兴人,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标签:综述 文献 员工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