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句子大全 > 正文

【创造充盈“语文味”的课堂】如何使数学课堂充盈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文味”的概念是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中?教研员程少堂老师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文味是指在?文教学中,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感。”应该说,“?文味”是?文课堂的灵魂。
  在?文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剥开文字的外壳,挖掘文本中那些流光溢彩的美,让学生充分感悟美、鉴赏美,从而创造美。要让?文课堂充盈“?文味”,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声情并茂的“读”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至于文字?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感,离开了?感,一切说写都无法进行。”?感的训练,离不开声情并茂的朗读,朗读能折射出?言的魅力。朗读是一门艺术,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读法,因为作家所处时代不同,文化背景有异,人生阅历有别。对待不同的文章,阅读方式就不能千篇一律。如学习戴望舒的《雨巷》时,我先引导学生理解古典诗歌中“丁香”意象的特点,让学生明确诗歌的情感基调后,反复朗读,品析句中哀婉幽怨的情感。而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文质兼美,激情飞扬,篇幅较长,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带着激情去读,体会作者作为黑人领袖的使命感、正义感。《飞向太空的航程》知识性较强,我就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阅读,不仅让学生在课内获取了知识,而且还开发了课程资源,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
  二、妙?连珠的“说”
  课堂?言分为教师?言和学生?言。教师的?言技巧是他的魅力所在,教师的?言如果丰富多彩,风趣幽默,言之有物,言之有度,就会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让学生把听课当成一种享受,充分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执教《阿房宫赋》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孟子曾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也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至理名言如黄钟大吕,却未必能打动统治者的心。“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的出现是秦王朝盛极一时的标志,却也因此埋下了灭亡的祸根。“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项羽的一把火,三月不灭,其实,何止三月?千百年来,一直燃烧在志士仁人心中,诗人墨客笔下。晚唐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也如一把火,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震撼人心的?言往往只需那么几句,但它大大增添了课堂文化的内涵,看着同学们兴奋的表情、专注的眼神,我知道这样的开场白是成功的。
  面对满腹经纶的老师,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他们的潜力被唤醒,课堂上他们会精心组织?言,注意遣词造句。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小序里的景物描写很美,我让学生把它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散文,有同学这样写道:
  夜晚,在浔阳江边,风吹动枫叶,瑟瑟作响,月亮高悬,江水冰冷。
  这段文字虽然景物较全面,但明显干瘪,缺少生气。于是,我引导学生考虑深秋景物的特点,从色彩、状态、声音等角度人手,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过了一会儿,有同学写出这样的答案:
  深秋的夜晚,片片火红的枫叶,朵朵洁白的荻花,在凄冷的风中瑟瑟作响,寂静冷清的浔阳江默默东流,一弯孤月悬挂高空,惨白的月光给浔阳江笼上一层凄凉、哀怨的面纱。
  听完他的答案,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仿佛都来到了那个荒凉凄冷的浔阳江畔,久久沉浸其中。
  三、思绪飞扬的“想”
  叶圣陶先生说:“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入选中学?文教材的文章大部分是名家名篇,名家很擅长为读者留下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如沈从文《边城》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他到底回来没有呢?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为故事补写一个自认为满意的结尾。学生们兴致勃勃,反响强烈,很快落笔成文。有的写傩送心怀内疚抑郁而终,有的写有情人终成眷属,有的写翠翠终生未嫁。看到这些答案,笔者除了欣喜,更多的是惊叹。
  执教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时,面对北大的腐败,作为校长的蔡元培内心矛盾而痛苦,而学生无法体会到,所以我让学生找出描写当时北大现状的句子,找出来以后,我让他们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假如此时你就是北大校长,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一石激起千层浪,答案精彩纷呈:忧心忡忡、?重心长、谆谆教诲、激愤伤感、遗憾失望……接着我让学生想想自己就是当年的北大学生,聆听完校长的演说,会有什么样的感触?学生的回答让我颇受感动,有内疚、自责、羞愧、痛心、奋进、昂扬、鼓舞、感动、敬佩、景仰……
  这些空白之处言有尽意无穷,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有价值的“想象点”,巧妙启发,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创作的热情,让他们在?文课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出浓浓的?文味!

标签:充盈 课堂 语文 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