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句子大全 > 正文

利用“三步六环”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应用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高效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中信息技术如何在已有的条件限制下实现课堂有效性?笔者依据自身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高效课堂;分组合作;展评交流;教学评价
  今年暑假我校提出全面实施“高效课堂”,要求通过教师的“高效教学”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实现师生互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信息技术课如何适应这一转变,讲究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让学生自觉主动快乐地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团结协作,让学生学会积极探究,把课堂变成知识的超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现“高效课堂”,是我和其他老师都面临并且在努力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在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验的同时,也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思考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面对如何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这个问题,我努力尝试着使用其中的“三步六环”理念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三步六环”理念的教学策略与信息技术新教材的编写理念非常匹配,也是彻底让学生做主人。高效课堂讲究的三大步骤:预习、展示、反馈。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 六个环节包括:预习交流即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目标、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展示提升即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穿插巩固即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即教师以纸质或电子档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任务掌握情况进行评定。?
  一、预习交流、明确目标?
  信息技术导学案应该从三个维度阐明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导学案必须在教学内容开展之前提前编写、完成印刷,并于课前下发给学生,或是编写成电子文档。学生根据纸质材料或电子文档自主预习,并在原有知识经验上逐层建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帮助学生梳理科学的知识体系。“预习情况交流”学生交流上课布置的预习任务,教师组织点评。教师从预习交流中继续引发探究,通过导学案中逐级设置的有效支架,对问题层层剖析,依照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引导学生开展有目标、有层次、有方法的学习探究活动。在预习过程中,老师作为每组的指导者,而每个小组在预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这时老师就应给予一定的解答。信息技术的预习与其它课程的预习有所改变,一是只能放课堂上;二是教师要准备充分的学习材料,比如导学案或学习网站;三是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明确学习任务以后,各小组就开始动手尝试自己的任务,这一过程包括明确任务、小组分工、收集材料、分析整理材料、集成准备展示。预习不能放羊式的自由预习。高效的预习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精心设计导学预习提纲,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预习问题的设计要科学,要有针对性,把预习任务具体化。?
  二、分组合作?
  将一个班级均匀划分为八至九个小组,每小组一名正副组长,在上机座次上,同小组相邻。分组依据可以根据班级分组意图灵活选择,基于自愿组合,学生间的沟通效率会更高些,基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分组,有利于复式分层教学等等。组长与教师有优先的交互权,组长的职责是辅导本组同学,组长接受速度快,帮助同学热心。组长的产生主要依据是学生完成作品的速度与质量,组长任用是动态的。分组教学主要面向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确保每位同学都有获帮助的机会,确保每位同学都掌握最基本的练习内容。在分组合作中应根据学生理解操作的情况增减操作练习的数量。如每位同学独立练习有时可调整为分组练习。分组练习有时也可以调整为独立操作练习,让学生全员参与。有时还可以布置一些选择性操作任务练习或调整练习的难易要求来调控课堂练习的量,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有时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这些调整措施均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但不要硬搬原有的教学方案。在设计多样练习的同时,应依据课堂教学过程实际情况,适时调控,交换练习形式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控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另一个方面教师可变换形式以布置“任务”的形式,让各组展开竞赛,在竞争的情境氛围中,对于较难的“任务”学生会频繁地提问,促进了组内学生交流,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有些学生不善于跟同学交流,总喜欢向老师提问,这就会导致教师难以及时响应,许多学生仍处于“失助”状况。这时教师要鼓励这些学生同组内的同学交流,提示小组长及时解决,这时组长的及时指导和组内互帮互助就既能缓解燃眉之急,又能加强组内的协作,而组员间的优势互补、互帮互助、献计献策、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就得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和体现,教师也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巡回指导、逐一点拨,并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与个人,然后组间交流,组间小结,总结经验、方法,博采众长。教师也可以以学习伙伴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和协作学习的过程,指点学习路径,点拨学习疑难,丰富学习交流,深化学习结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各小组长真正地成为组员的好帮手、教学的小助手,组员间的协作关系随之稳固下来,结成“利益共同体”,理论与操作水平不断提高。?
  三、展示提升、穿插巩固?
  分组合作后就是学生在讲台上展示,只要有任务布置就要在课堂上有分组展示,展示的内容就是各小组完成的作品内容、小组共同打造的内容。信息技术课是操作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展示,对于学生的意义非凡,而且学生展示和老师展示不一样,这时学生有一种 “自我比较”的想法,学生之间相互的点评和纠正给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而且老师给每组的评分,主要也是通过展示这一块给出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在网络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审视学生逐渐发展变化的学习状况。教师利用网络提出某个问题,学生围绕此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允许学生通过分工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向老师提出问题,进一步完善老师布置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成功的经验、遇到的困难写下来和老师、同学分享。其他学生针对此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及时地被所有学习者所看到。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将优秀的作品放到校园网上展示,以此表扬学生,肯定学生的成绩,鼓励他们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我能行,但还需努力”,对优秀作品进行及时的展示、点评。 ?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的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更应该关注过程,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了学生水平的差异性,其评价结果才更加接近真实情况。也只有这样,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才会兴趣倍增。另外,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3]《浅论我国21世纪的中小学信息教育》任学宾

标签:高效 信息技术 三步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