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开题报告 > 正文

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_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有效方法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整合为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就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然而,传统教学过分依赖教材――“教教材”的弊端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进行。教育界倡导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用教材教”的理念,对教材的使用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
  笔者是高中一线教师,亲身经历了新课程实施以来一轮高中教学,关注“教材的二次开发”。为了适应新课程条件下教材理念的现代化和内容时代性、学术性、探究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为了实施有效教学,弥补教与学的缺失,本文就高中历史教材的二次开发谈些实践操作的原则、方法以及切身的体会,望与各位历史界同仁共同探讨,共同研究。
  究竟什么是教材的二次开发呢?所谓教材 “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它既有教材为依托,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
  首先,教材“二次开发”是基于教师教育哲学的一种课程实践。教材的“二次开发”存在于教师的日常生活,反映教师职业的内在必然需要,回应教育情景和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诉求,它立足于教师自己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知识,直接指向课堂教学。
  其次,教材“二次开发”不仅是学生要学习掌握的对象,而且也是动态生成课程意义的“媒介”。所以,学生是教材“二次开发”的主体,不能被排斥在“二次开发”的过程之外,被动地接受教师开发的“产品”或“成果”。学生也拥有“二次开发”的权利。
  那么如何才能对教材进行有效、合理的二次开发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总结以下几种方法:
  
  一、 补充典型史实材料,帮助学生突破教材重点、难点
  
  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尤其是教材每一章节中没有史料论证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史料。需要注意的是史料呈现之后,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规律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二、 调整教材中原有知识点的顺序,理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许多研究证明通过对讲述内容进行组织及精心安排所呈现的内容序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挖掘知识内涵,将隐藏在知识背后的联系显性化,将所教内容线索化、结构化。
  这种调整教学顺序,整合教学内容的方法主要有:单篇课文教学顺序的调整;专题内课文的整合;必修、选修之间的整合。
  
  三、 通过挖掘教材易忽视或隐性的内容,实现教材的二次开发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从学生的不同认知角度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当前,文本、图片、音频视频材料、网络等等新型的教学媒体都广为教师所用,而教材本身的助读系统和教材的二次开发却经常被忽视,如注释、图片、附录等,它们往往是教出新意的关键所在。
  尤其是人教版历史教材,无论是必修模块还是选修模块,都有单元导入、《课导入框》、“历史纵横”“学思之窗”“资料回放”,注释和插图,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些内容对正文进行说明、补充或延伸,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正文,提高学生的历史兴趣,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 努力改进测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历史、感悟历史
  
  测评训练是帮助学生运用已学历史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观察、解释、评价历史与历史有关问题,进一步走近、体验与感悟历史的重要手段,是有效实施课程再开发必不可少的环节。历史测评训练应努力突出史料、史法在历史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思考解决问题,形成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思维准则。
  为此,教材在测评部分设计了“探究学习总结”“学习延伸”。“探究学习总结”对每课必须掌握的内容进行检测;“学习延伸”内容丰富是为有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同学设计的可谈探究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实际需要,补充一些测评训练
  历史测评训练的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如何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训练,用足、用活学习空间,达到课标中共性与个性的发展目标,并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综合发展效果,应是中学历史课程测评训练及其设计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
  
  五、 通过组织研究性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实现教材的二次开发
  
  (1) 研究性学习。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研究性学习无疑是一种较开放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只在必要时对学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指点。
  (2) 学案。“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作用。
  学案的编制要以教案为依据,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它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结构”“知识梳理”,“探究思考”,“同步练习”,“质疑与反思”。
  (3) 引入相关课外知识。
  教材是重要知识点的浓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补充和引入相关课外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内知识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认识的深刻性。
  综上所述,教材的二次开发融入了教师鲜明的个性设计,建构出一种研究性的程序与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教学活动充满启发性,让学生得到更多地体验或感染。
  
  参考文献
  [1]陈玉琨.《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与操作》.商务印书馆
  [2]仇忠海著.《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学校教育/全国中学骨干校长高级研究班文库》
  [3]傅道春编.《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新课程与教师成长丛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6]赵丽敏.“论教学过程中的教材开发”,《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7月
  [7]俞红珍.《论教材的“二次开发”》,华东师大博士毕业论文
  [8]杨小荣.“创造性使用教材应突出五变”,《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6期

标签:条件下 新课程 教材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