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开题报告 > 正文

【安徽省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安徽省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高职教育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帮助成为其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安徽省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现状的综合分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0 引言
  1999年教育部在《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曾提到“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当前,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安徽省正值经济加速发展、民生逐步改善、效益明显提升时期。而作为影响区域经济合理、健康发展重要因素之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创造出企业所需的人才成为两者之间矛盾的焦点。本文基于此问题,综合分析安徽高职教育以及区域经济现状,进而得出解决两者不相协调的对策和建议。
  1 安徽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现状分析
  1.1 安徽省高职教育发展现状
  安徽省高职教育的发展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将安徽省建设成为职教大省目标的指导下,我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优化其配置,使得高职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办学规模显著扩大,高职教育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输送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有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05年期间,安徽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5%增长至17.3%,其中高职招生人数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比重从50.5%上升至59.49%,具体见表1。2010年末数据显示安徽高职院校增长至71所,普通高校在校生93.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4.3%,比上年上升2个百分点,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87.3万人。
  另外,从目前全省高职院校目录分布情况来看,我省现有专业类75个,占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所有专业类的96.15%;专业422个,占所有专业的42.9%,其中目录内专业370个,目录外专业52个。同时根据安徽省发展规划处2011年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的19个专业大类中在校生数量前5位分别是,财经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制造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和医药卫生大类。
  表1 “十五”期间全省高职院校情况分析
  ■
  表2 2011年全省前5专业大类排名情况
  ■
  1.2 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
  1.2.1 安徽省整体经济现状
  ■
  图1 “十一五”全省生产总值增长
  ■
  图2 “十一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在我省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的战略方针指导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国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并逐步跻身工业化中期阶段。调查近10年安徽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3年全省人均GDP上限仅16000元,下限不足3000元;2007年我省全年生产总值达7364.2亿元,年平均增长10.4%;2010年全年GDP为12263.4亿元,比2009年增长14.5%。图1反映的是“十一五”期间安徽省生产总值历年的增长情况,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从2006年开始,全省经济保持稳步增长。
  另外,2011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601.9亿元,较2010年增长23.6%,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25.9%与22.6%,,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30.9∶69.1变化为29.7∶70.3。图2反映的是“十一五”期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历年的增长情况,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迅速,发展势态良好, 它们对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2.2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2011年3月,《中原经济区发展报告2011》中选取全国六大经济区为样本对其竞争力进行了比较,长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位居第二位(67.53分)。安徽省地处区域经济发展较快的华东地区,作为毗邻长三角的省份之一,近年来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与长三角地区的差距仍然较大,安徽省的人均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仍然偏低。
  另外,由于安徽省幅员辽阔,其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比对近几年来17个地市的人均GDP、三大产业增加值,非农人口比重等指标后得出,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隶属本省经济发达地区,这一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在10000元/人以上,GDP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4.01%,并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对外贸易也较为密切。淮南、淮北、黄山隶属本省经济特色区,GDP平均增长速度为9.26%,第三产业比重在全省最高。蚌埠、滁州、巢湖、池州、宣城和安庆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GDP平均增长速度为7.42%。阜阳、宿州、亳州和六安属于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均GDP在4000元以下,GDP平均增长速度仅为2.64%,第一产业比重较高,非农人口的比重很低。由此可见,四大经济区域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2 安徽省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2.1 安徽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表现
  2.1.1 专业设置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根据省就业部门提供的数据,安徽省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供求缺口约在300万人,高级技工和技师仅占全省技工总数的3.5%,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从自身办学效益出发,热衷于开办所谓“热门”且办学成本低的专业,但往往这些专业培养出的学生缺乏一定的动手能力、眼高手低,导致毕业后就业困难,而实际上企业所需的大量技能型人才却依然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由专业设置不合理引发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难,不仅导致企业技能型人才的短缺,而且会直接影响整个社会对高职教育的看法。
  2.1.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够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培养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体系结构途径和方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跳出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而忽视对职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不仅造成
  教育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体现不出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1.3 本地化服务功能未充分体现
  近十年,尽管安徽省高职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却未能充分与本地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忽略了高职教育的实质是为地方经济服务,从而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地方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从表象上看,高职院校整体就业率很高,但本地化就业率却偏低。“本地培养、异地从业”、职业教育和就业长期“倒挂”、经济与欠发达地区为发达地区输送技能型人才成为当前安徽省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阻碍了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障碍。
  2.2 构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
  2.2.1 优化高职专业设置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仅要适应学生自身的发展,也要实现与地方经济建设相对接,实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依据2011年安徽省高职高专专业情况分析报告以及安徽人事部门的相关资料,随着安徽皖江城市带以及城镇产业群的建设,未来几年我省对汽车工业、装备制造工业、优质金属材料工业、水泥及非金属材料工业、电子信息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能源及煤化工业和生物技术工业八大支柱产业以及新兴产业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大,应鼓励发展此类专业。
  2.2.2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下,高职院校应积极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探索新的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区域经济发展使各行业对人才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因此,在完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要灵活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针对当前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可以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订单式”培养方式,由企业向高职院校“下订单”,学校依据订单要求培养学生,确保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2.2.3 提高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
  “本地化就业率”是衡量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水平发展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要将自身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安徽作为全国典型的职教大省,要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推动地区经济内涵式发展中的技术保障功能。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是一个双向的、共赢的工程,双方在此过程中应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共同努力推动人才培养工程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在合作中必须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确定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企业在合作中需要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把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财、物的支持。通过校企合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使高职院校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型、“永久牌”技能型人才,真正意义上实现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3 结束语
  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涵,随着安徽全面进人到中部崛起的战略发展时期,经济的全面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十分紧迫。在此形势下,只有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才能实现安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创造出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z].2006.
  [2]陈楠.安徽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科技广场,2011:248-250.
  [3]曾令奇.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如何适应社会需求[J].中国高教研究,2007,
  (1):66-67.
  [4]张辉,苑桂鑫.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职教论坛,2008(17).
  基金项目: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1SQRW207)。
  作者简介:李孟晋(1985-),女,汉族,安徽人,硕士,助教,管理科学与工程。

标签:安徽省 区域经济发展 高职教育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