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开题报告 > 正文

[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作者对湘西吉首大学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行调查研究,得出湘西理工科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与理工科大学生政治认知能力和自我认识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滞后、社会环境以及高校教育环境变化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1-0134-02
  一、前言
  自1997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在校理工科大学生队伍不断壮大,他们已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程度如何。既关系到他们自身政治素养的提高。也关系到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社会政治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进而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系运行的重大问题。
  本次调研样本主要来自湘西吉首大学两校区(吉首校区、张家界校区)7个理工科学院的全日制理工科在校本科学生。共发放问卷680份,其中吉首校区590份,张家界校区90份。两个校区一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80份。回收的问卷经过仔细、严格的检查,保证问卷的有效性,最后共保留有效问卷642份,问卷有效率为94.41%。同时结合抽样访谈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湘西吉首大学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探析。
  二、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结果来看。湘西吉首大学绝大多数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予以认真对待,加以正确引导。
  1.政治理论学习不积极
  通过调研发现,不管是高年级的还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比较感兴趣,有个人的专业学习规划。学习特别努力,学习成绩也不差。但对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性不强,到课率普遍不高。或是人在心不在,有的同学是在老师点名的情况下被动呆在教室,这样课堂秩序也不太理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发短信。看与上课无关的书籍甚至打瞌睡等等厌学情绪。这有各方面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通过调查以及访谈,我们了解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一方面是对老师上课的方式不感兴趣,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主要是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政治认知不完整
  “政治认知是政治主体对于政治生活中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有相当一部分理工科大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认识不完整,一知半解,在认识层面上存在片面或模糊的现象,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政治生活感到不解。他们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既跟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有关,又与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有关,当然,主要还是理工科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取向慢慢的趋向于功利化。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现象,他们往往从自己的实际感受去评判和思考,从实际生活中去认识和理解,而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表现比较冷淡。因此,他们的政治认知非常直观。虽然他们的政治认知总体方向是对的,但在认识深度上有待加强,甚至在政治认知上存在模糊观念或错误的认识,这不得不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3.政治参与具有盲目性
  政治参与的一般意义就是普通的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当前,部分理工科大学生在政治参与方面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方面,在政治参与意识上不清晰,另一方面,在政治参与行为上责任感不强,缺乏理性。随波逐流的现象比较多,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的把握。相当一部分理工科大学生政治参与主体意识比较强烈,走进社会。接触社会,同外界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班上同学谈论社会热点,关注国际社会的动态,政治热情表现的相当强烈,但有的参与行为缺乏一贯性。
  理工科大学生虽然政治参与的主体意识比较强烈,政治认知和政治评价也基本正确,也有一定的政治参与能力。但实际上政治参与行为投入不多,在现实生活中甚至还会出现与认知相反的行为。比如:在调查问卷中可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贪污腐败反映非常强烈,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又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腐败意识,如果通过行贿能解决他们在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们表示可能会或肯定会行贿。
  三、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与他们自身政治认知和自我认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高校教育环境变化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1.政治认知能力和自我认识水平的影响
  理工科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能力,在政治社会化进程中,主要是对现有的政治制度、政治行为规范的认同能力。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理工科大学生对政治体系的认同程度将直接影响或决定他们的政治态度以及政治观念和政治情感。由政治认知能力因素所形成的对于政治制度、政治行为规范的印象和观点,是大学生借以形成政治情感体验并产生一定政治意向的基础。理工科大学自身的政治认知能力和自我认知水平对其政治社会化有重要的影响。政治体系传播政治文化,与大学生自身的条件有着紧密的关系,换言之,广大学生在接受一种政治文化时只有具备接受某种政治文化观念的能力。政治社会化才能得以顺利完成。如果大学生主体不具备相应的政治认知能力、评估能力、理解能力和自我认知水平的话。政治体系所传播的政治文化就会失去自身的效应,达不到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效果。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滞后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高校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顺利进行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地方。这些方面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方面不够,与学生的交流太少,尤其是平等交流,所以广大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大多没有被掌握,存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被忽视的现象。很多的高等院校仍然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主,这种模式注重单向灌输和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忽视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忽视了只有受教育者内化了政治教育的内容时才是真正完成政治教育的事实,单方面的强制灌输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受教育者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大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弱化了政治教育的功能,削弱了其效果。所以。作为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进程。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没有与时代内容同步,说服力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没有和现实结合起来, 理论没有联系实际。学生没有认识到教育的实际意义。因此,学生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情感和信念,进而不能将教育内容外化为行为。
  第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并不断冲击人的思想观念,社会上产生了某些淡化政治教育的错误观念,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在政治教育过程中角色的扮演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角色失误的情况。严重地阻碍了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教育者不仅指高等学校直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也包括那些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者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很大。教育者所具有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往往会无形而持久地影响着他们的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3.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社会环境中。个体总是通过相互关系而从事社会活动的。在这里。个体活动不但受着社会关系的制约,而且还受着社会环境的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首先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大学生是整个社会中思想最积极、活跃、敏感的一个群体,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多样化。大学生以各种最新的形式和手段获取他们所需的社会信息,用自己的思维论释社会信息,体验社会环境。学生所接受的社会信息容量很大,其中有积极向上的正面信息,也有一些消极负面信息,这些消极负面的信息对家庭和学校的正面的教育有抵消的作用。尤其是社会不正之风和党内腐败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最为突出。这些现象得不到解决就会消解大学生政治认同,弱化大学生政治信念。大学生很强的社会责任感驱使他们对这些不良现象恨之入骨,希望能很好的解决。社会转型中,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并渗透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但是国家宏观调控机制却被动延缓,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过程漫长,官僚主义盛行,某些政府的行政行为相对滞后,大学生对现实政治存在许多困惑,政治权力在不能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的弱点在转型中被部分政治权力利用,某些政治权力对经济活动进行非正常渗透,对党的领导理念和政治权力的人民性构成挑战,法律的权威被其损害;平均主义的打破产生新的物质利益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少数腐败分子和钻改革中法律空子的暴发户使社会贫富差距非正常扩大,有失社会公平,没有实现理想中的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构建带来负效应,发达的民主和现实的民主存在很大差距,人民对社会主义民主好感不强,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彻底性产生怀疑。上述现象不只发生于社会层面,社会转型矛盾在大学生群体里体现明显,比如,都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有的同学上学时有父母开小车送行,而有的却连旅途的路费都是通过借贷来支付。有的学生有父母所给的上万元的零花钱,而有的却要申请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等等,所有这些,都使大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了疑问,现实困惑不断地冲击着大学生的政治信念。
  4.高校教育环境变化的影响
  高等教育市场国际化。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逐步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教育市场进一步开放,高等教育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要与世界进行全面的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这种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世界高等教育资源来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从而提高我国的教育和科技水平,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文化创新。促进国际的互相交流与理解,另一方也使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文化选择、价值判断以及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消极的影响。部分学生存在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对大学生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击和挑战,久而久之,会使一些免疫能力弱的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政治观、价值观产生倾斜、偏离。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如何坚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信念。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和传统文化的教育,如何使广大学生顺利实现政治社会化,成为合格的政治人。是学生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浦,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32
  [2]王芳,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政治教育对策分析[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06)
  [3]薛其林,伍春晖,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J],长沙大学学报,2003,(02)
  (4]张首宏,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J],泰安师专学报,2000,17:(02)
  [5]陈龙彪,加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教育的对策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03)
  [6]闵绪国,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学校消极因素及其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6)
  [责任编辑:侯庆海]

标签:理工科 社会化 原因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