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空军招飞 > 正文

[城市雕塑与城市景观的和谐]城市雕塑激活城市空间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城市雕塑是工业革命后产生的一种公共艺术形式,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城市雕塑逐渐开始发展。现在广泛运用于中国的各大城市,但由于缺乏良好的规划和高品味的审美,使得各个城市里都存在与此城市不和谐的作品。如何让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经济发展、人文民俗,风情景观更加和谐,是我们现代城市进行基础建设时着重考虑的。
  城市雕塑是城市的点睛之笔,是城市公共艺术的一部分。在工业化的单调机械的发展过程中中,城市开始意识到艺术的价值,在城市寻求艺术的过程中,艺术家们开始创作与城市环境密切相关的的作品。同时,建筑师、风景建筑师等也加入到雕塑领域,艺术家和建筑师的协作,创作出丰富的城市雕塑作品。
  由于雕塑是公共艺术中最重要的一部份,所谓公共艺术注定必须具有公共特质,或者以公众作为依归,艺术家必须把主体摆在后头,以大众的需求为前题。因此当公共艺术与大众品味发生冲突量,艺术家往往是输家。 很多艺术家为了达到与民众的审美保持一致的步伐,在创作上变得缩手缩脚,千篇一律。真正地创造出本质的、人性的丰富内容的作品不多。
  如何让城市的雕塑与城市固有的文化、民俗、人文风情和独特的自然风景结合得更加地完美,是我们今天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应着重思考的一个问题。这和城市规划一样,公共雕塑艺术品也需要一个合理的规划。城市雕塑的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性质、城市发展目标相协调。
  比如深圳,城市主体建设是在九十年代初完成的,然而进入九五年以后,深圳开始了一次新城区的建设,诸如深南大道,滨河大道,及北环路。打通了老城区与蛇口之间的土路,并使当时全国最有特点和最大的人造景观《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成为了市区内的景观。与对面的华侨城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深圳是中国最早在人行道上设计立亲近类雕塑艺术品的城市,使雕塑艺术品不再曲高和寡。在世界之窗沿深南大道的人行道上,有一组人物雕像――拿笔记本电脑的白领,滑滑板的少年,跳绳的小女孩等。此组雕塑为九十年代中后期,深南大道建成后一组非常成功的铜雕像。反映了深圳这个年轻的城市所独有的活力,述叙着这个城市现代正发生着什么和将要发生什么。同比八十年代的许多城市的公共艺术品,题材大多以歌颂社会主义,母与子、伟大祖国,伟人故事及和带有政治影响的题材为多数。
  就以最初蛇口的女娲补天的汉白玉雕像到八十中后期代末深圳证券前的儒子牛的铜雕塑,以及九十年代街头反映现实文化的题材,到2000年以后华侨城沃尔玛广场里所展示的,现代雕塑家天马行空的个性雕塑……
  实际上每一个时期的作品都是适应了当初那个时代的特征,进行的创作和展示。相对而言,深圳总体上是一个开放得很早且很年轻的城市,城市里并没有过多的因政治因素而创作的公共艺术品。除了莲花山上的邓小平像外,我们很难在这个城市里找到政治特点明显的创作,更没有残缺不全的拙劣的陈列。这得宜于深圳早期就有一套完整的城市规划蓝图,里面详尽地指出了公共艺术品展示的要求。这也就使我们在这个城市里能看到一些非常好的露天雕塑,公益宣传,以及体现深圳活力的艺术品。这个城市是一个典型的绿色经济的城市,旅游是深圳支柱产业之一。最早的开放式花园社区,社区与人造景区相连成一线,并在社区里建起了一个现代主义的雕塑公园,展示了九十年代以后的现代雕塑的审美思想。不但促进雕塑发展题材多样化、形式多元化,使雕塑创作受到的约束条件减少到最低程度,为各种形式的雕塑创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由于深圳的城市规划上在某段时期的成功,对其它城市起了表率作用,城市的雕塑渐渐地更多地体现了民俗的文化,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导,使得更多本城市的居民,开始对自己的生活多年的城市重新认识,更重要的是使其有了更多的归属感。
  城市都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如观光旅游,金融贸易等,如何让城市建设更适合此种经济的发展,正是很多城市正在研究的。
  总体上看,城市雕塑发展的几种主要形式在形成过程中有一定的时间序列关系,但形式的增加并不排斥原有形式的存在,多元共存使城市雕塑创作活动更加丰富。在九十年代都是非常新的概念,这种概念的贯穿,到今天也不是所有的城市能做到。散落在城区闹市中的公共艺术品映了这个城市的基本面貌。
  那么如何让城市雕塑承载城市风格,和谐地与城市各大景观、建筑、公园、小区等场所溶为一体,又起到点睛的作用。特别是倡导绿色经济的今天,我们怎么把握这个度,整个城市展放的数量,选定的作品、作品大小材质与展放地点等,这都是我们在城市雕塑规划中应着重考虑的,居民和旅游者才有可能领会一个城市的秩序美和城市雕塑的点睛美。
  雕塑规划主要是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把城市雕塑纳入到城市整体环境建设中,不是代替和指挥雕塑创作的具体活动。通过雕塑规划建立一条城市设计和艺术创作的桥梁,使城市规划师、建筑师以及艺术家能够更好地合作,体现百花齐放的方针,展现城市艺术的多样化和多元化。
  首先确立城市雕塑的定位与体系城市性质、城市发展目标应是城市雕塑的规划蓝本。雕塑体系应该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城市雕塑的环境渲染性、艺术感染力、整体意象性,使个体的雕塑纳入到城市景观环境系统中,纳入到整体雕塑环境的塑造中。
  如厦门市鼓浪屿岛尖的铜塑――郑成功水操台,集美教育区的陈嘉庚铜像、配套的陈嘉庚博物馆以及环岛路上对台战争时期遗留下的炮台,讲述的就是――鹭岛一部完整的近现代史。作为旅游城市,厦门雕塑对历史的诠述是成功的,雕塑群具有标志性的作用。游客一定会前往环岛路登上炮台感受几十年前两岸剑拔驽张的火药味。
  其次城市雕塑需要层次分明、分布合理、整体协调。雕塑与城市的其它文化形成特有的氛围,加强城市的文化归属感,有秩序地建立城市的雕塑体系。 对雕塑体系的宏观控制显得特别重要,计划、选址、设计、等具体内容都要引入宏面控制中来,并与城市规划同步进行。使雕塑设置与城市环境浑然一体,成为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不仅与城市景观、自然环境相协调,还要保持作品的人文价值。
  因此我们有对待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时,对待城市雕塑的规划必须有着一个较为完善的系统来统筹和安排艺术家的创作,进行对城市景观自然的和谐的安放,城市雕塑会有更好更多的作品来装点我们的空间环境。
  参考书目:
  [1]《桂林城市雕塑体系发展规划》第二大城市雕塑发展背景:现在雕塑的产生
  [2]《桂林城市雕塑体系发展规划》第二大城市雕塑发展背景:现在雕塑发展阶段
  [3]《德国城市雕塑》前言
  [4]《中国雕塑史》梁思成

标签:景观 和谐 城市雕塑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