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夸张句 > 正文

[从文化的视角来阐释和解读中等职校语文课文] 中西文论阐释大视角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中等职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课程性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如今,在中等职校越来越关注学生专业培养的同时,学生的人文素养却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缺失,而从文化的视角来阐释和解读课文,正是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人文价值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释和解读课文时,要以文化意蕴为分析的标准和取向,重视文化熏陶,发挥语文的文化功能,突出语文的鉴赏和感悟作用,使学生能因文悟理,融情入理,引导学生文化习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文化 中等职校 语文 文本解读??
   一、阐释和解读课文,要以文化意蕴为分析的标准和取向?
   过去,课文阐释的主流框架是泛政治化的。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这种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同时也降低了课文本身内在意蕴的解读,结果导致语文教学刻板无趣、千篇一律的弊端,也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从文化视角考察和阐释课文,就是在课文的题解、注释、分析、比较和讨论等整个阐释系统中把课文的读解重心转移到文学、文化观念与文化教育上来。在文化传统、思想道德、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更深层次上寻求文化的审视点,阐扬课文中的文化意蕴,传承课文中的文化特质,进而开掘作品内在的思想和趣味,而不是流于表面化和概念化。比如读解《阿Q正传》,从政治的角度考察,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阿Q与赵太爷属于两个阶级,二者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其间的对立与冲突十分尖锐,显然,这种读解易于形成公式化;如果从文化的角度阐述,就会发现,阿Q与赵太爷文化心理上的内在一致性:阿Q同样具有“主子性”,也决不放弃统治别人、凌辱别人的机会,而赵太爷失意的时候也是奴性十足。实质上,阿Q与赵太爷具有同样的封建性和劣根性等农民心理。鲁迅抨击的正是民族的这种劣根性,即失意时逆来顺受,甘于屈辱,得势时则以强凌弱,在兽面前显示出“羊”性,在“羊”面前显示出兽性,惟独缺少个性和主体性。?
   从理论上说,“老”课文可以“新”编,更可以“新”上。如果从文化的观念和视角出发,那么几千年、几百年、几十年前的作品也完全可以与今天的文化精神水乳交融。现行的语文教材为这种交融做出不少提示和引导。比如《项链》的主题,传统的理解一般是: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揭露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对人们的毒害。但是,社会在不断进步,认识也在不断更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人们已经无法满足于这种解释。因此,在掌握最新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教材又提出了新的观点:《项链》主要对女主人公追求奢华生活遭到失败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对女主人公以诚实劳动偿还债务的行为予以肯定,而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作了批评。当然,这种认识也不是唯一正确的,它只代表了一种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说说每个人的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
   二、重视文化熏陶,发挥文化功能?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掌握语文这个交际工具的过程,本来就应当是学习人类文化遗产的过程,是接受人类文化熏陶的过程。从这个高度来认识语文教材,使用语文教材,才会使语文教材鲜活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得到充分展现,才能有效地发挥语文教材的人文价值。?
   文化熏陶首先表现在通过解读课文,使学生增长知识,认识社会,提高文化品位。这是语文教材文化价值的基本表现。如果我们仍然囿于“阅读”是十分狭隘的“工具”这一陈旧的观点,语文教材的人文性就会悄悄被湮没,流失。例如我们读汪曾棋的《胡同文化》,就能了解旧京城胡同的沿革,体味民居文化丰富的内涵,揣摩作者行文中流露出的情感,体会到作者对民族文化内涵的深深眷念;读杨振宁的《美与物理学》,就能了解课文里科技的研究思想,了解那充满神奇魅力的科学世界。好的文章读多了,知识面就宽了,见识就广了,文化积累就深厚了,语文能力的层次也提高了。?
   文化熏陶还表现在通过解读课文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的情感上。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编选了占选文总数40%以上的文言文和大量的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和文化著作,洋溢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读几十篇文言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积累若干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从而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了解进而认同中华传统文化,从知识到情感实现民族文化“根”的培植。从教育学意义上说,这种培植正是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所必需的。现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著作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阅读这些课文,接受的是民族文化传统教育,以及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从文化的视角来阐释和解读课文内涵的熏陶,激发的是热爱、继承、发展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热情。?
   文化熏陶又是与文学教育交融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分开。因为第一,文学教育与语言文化教育是同步的。文学作品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丰富而又优美,保留了语言文化的精华。古代的《祭十二郎文》、《陈情表》,现代的鲁迅的书信,郭沫若的序,有不少也是用文学语言写的。第二,文学作品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寄寓着作家美好的社会理想和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表现出作家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正确评价,总是告诉读者什么是好的,值得赞美的,什么是坏的,应该反对的。由于文学作品的思想倾向,一般不是表现为论辩的方式或者作者的说教,而是借助对事物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自然地流露出来的,因此给读者的教育特别深刻。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强的意志性格,以至形成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都是大有裨益的,这就是文学作品所产生的文化熏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顾黄初主编.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
  [2] 李镇西著.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M】.四川少儿出版社.?
  [3]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
  [4] 刘文献.浅谈中国现实文化与教育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6.?
  [5] 刘正伟.语文教育与文化阐扬【J】.中学语文教学,2006,5.
  

标签:阐释 课文 视角 职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