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夸张句 > 正文

摇滚是灵魂的一个支点_红眼用支点 黑白灵魂和空城泪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1986年,在北京举行的为纪念国际和平年的音乐会上,25岁的崔健穿了一身长褂走上舞台。演奏了他的新作――《一无所有》,不久后,中国的青年人开始在校园的宿舍,用吉他演奏崔健的歌。与此同时,摇滚,开始崭露头角,在中国的文化土壤里渐渐萌发。
  多少年来,人们对摇滚乐一直毁誉不止,有时候摇滚乐显得与现实生活的表象平静格格不入,多以撕心裂肺的叫嚣和不拘束的格律展示其精神,这也必然导致了人们对摇滚乐的意见分歧。排却个人好恶的因素,也存在了思维的冲突,毕竟批判本身也是摇滚的一个主流思想。无论如何,中国摇滚还是这样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而中国摇滚第一人――崔健,也在摇滚路上开始了自己的长征漫记。
  中国最初的摇滚乐似乎是在压迫中长成,崔健被喻为中国摇滚教父,带动了一场中国摇滚的革命。这场革命未必是晦暗阴天的后继晴日,但注定是劈开沉寂黑暗的一道惊天霹雳。那一代人的成长过程,如他所讲,并没有享太多的福,也没有吃太多的苦。物质领域不存在压迫和激荡,但是安逸的思想是虚无灵魂的乡土,是理想和奋斗的坟墓。社会给予思想的条条框框则是他极想打破的。
  我们会觉得无论是崔健对于社会还是社会对于崔健,两者都是矛盾的,正是这样一种矛盾纷争,才碰撞出了思维和艺术的火花。走到一个极端或者无路可走的时候,必定要跳出束缚的牢笼,谁都不例外。“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要人们都看到我,却不知我是谁。”大概也正是如此,摇滚成为了无知灵魂的祭坛。他唱尽人世的荒唐,却依然相信幸福的存在。因为人心困顿的时候,自己就不足以找到明确的方向,批判,冒险,内省,更多的时候不能安于随波逐流,必然会在现实中磕到痛处。关于这一点,崔健自己也坦言很多时候是迷茫的、灰暗的,而摇滚是抚慰灵魂的一种方式。摇滚首先给他打开了一扇窗,他能够从中跳出来看自己,而不是在社会的摸爬滚打中纠结。
  “我知道人的精神有的时候像水一样,当你碰到了很坚硬的障碍物之后就想拐弯,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强大的水柱覆盖过去,另一种是折回。”他正是需要一种强有力的东西,来突破灵魂上的虚无。他认为执着地追求梦想是好的,是对青春期没有释放干净的一种甚至有点幼稚的遐想进行的滋养和补充。而他所追求的,是尽可能直白地表达自己。人的思想很多是可以产生共鸣的,而最初还要追究到引起共鸣的那个音符,总要有人出声,才会有响应。正如同他在北大食堂的演唱掀起了北大校园里的一阵狂潮一般,要做这样一个先锋,就要首先突破出去,即使,这道路不是那么平坦。
  有人说崔健骨子里的一种狂放是振奋人心的,他歌唱,好比哲学家的尼采像太阳一样发着光,当厌倦追求的时候,可以一觅即中;一股逆风袭来,又可以抗御八面来风,驾舟而行。退却商业的包装和粉饰,摇滚是崔健的形式,崔健是摇滚的化身。他要靠摇滚这样一个灵魂的支点,去承担更多人的洗礼。他的摇滚,是为了娱乐自己,然而决非肤浅的娱乐。摇滚让人的内心真正感受到积极的力量,挑起兴奋,感受到生活的意义,自身价值历历在目。
  “觉着生活是生活,而不仅仅是活着。”20年的摇滚生涯不是为了在自己的传记上锦上添花,而仅仅是真正人生的体验和灵魂的觉醒。我们从崔健身上得到了摇滚精神,而他也从自己的摇滚乐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力量。
  素材运用:
  美学家高尔泰曾经说:“也许崔健和他的摇滚乐是中国唯一可以启蒙的文化形式。”然而中国摇滚的长征之路却是经历了风风雨雨,“摇滚教父”在很多时候也是迷茫的、灰暗的。但是崔健在逆境中呐喊与执着,从摇滚音乐中苦苦追寻自己灵魂上的支点――摇滚让他能够从中跳出来看清自己,实现真正人生的体验和灵魂的觉醒。正如肯尼迪所说:“我们应该不要让自己的畏惧,阻扰我们去追求自己的希望。”的确,我们应当认真努力去增强我们的信念,每一个信念的增强,都是人生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一种拓展与延伸……
  话题拓展:人生路口

标签:支点 摇滚 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