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夸张句 > 正文

我见|我见什么意思

时间:2019-02-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09年2月6日至26日,我随团赴澳大利亚参加了“人才队伍结构科学化及整体效能发挥”的培训,尽管外籍专家学者的讲授方式受其文化背景的局限,可是多了一层翻译的缓冲,所以在囫囵吞枣中竟也感受到了国门外一些新鲜的事物,收获还是不少的。
  
  一
  
   澳大利亚是个号称“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的确是名不虚传,2100万人口拥有1.5亿只羊,先不说羊皮、羊毛、绵羊油的土特产满世界的商场比比皆是,仅牧羊犬驱羊表演、剪羊毛竞技大赛也成了草原上引人注目的一道景观。马群、牛群、袋鼠群更是像天际上的五色云彩涌动于丘陵原野之上,目睹之下,恍若误入了动物的世界。也正是由于这个,澳大利亚人才总是发着“羊”财,因为在他们的三大主导产业中农产品、矿产品、高科技产品三分天下,而农产品独占其先。
   因“羊”而富甲天下的澳大利亚是一个高福利国家,政府的税收41%用于福利,24%用于教育,5%用于老年人的保健,而国防的投入仅占4%。由于福利高,所得税的上缴比例也就相对较重,以累进税制的方式从17%至45%,不同收入档次有不同的税收标准。澳大利亚人均纯收入在6万澳元左右,相当于我们25万元。政府在年底会根据个人的收入情况,以退税的方式来补助低收入者的生活,年收入低于8000澳元的人就可以享受这项政策的优待。孩子一出生,政府就全包了下来,每周发200澳元生活费,入学后的义务教育阶段也是国家一包到底,直到上了大学,学费才由家庭负担,但学校每周会发给120至150澳元的生活费。家庭如果交不起孩子的学费,政府可提供最多25万澳元的贷款。这些钱无须急于偿还,待学生毕业有了工作,而且年收入超过8000澳元之后,才每月以5%的比例逐渐偿还,如果收入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无需考虑还贷问题。可这个问题几乎不会出现,因为每个人要立足于社会往往把诚信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况且只要努力工作,收入一般总会高于这个数。
   这个国家没有退休年龄的限制,甚至一个人的年龄、信仰还作为个人隐私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只要愿意工作,有的是岗位在向你招手,一旦不愿意工作了,就有养老保险金保证你晚年过上宽裕的生活。即使一个人一辈子找不到工作,也不要紧,领取政府的社会救济金也完全可以过上中下等的生活。若是大街上遇到卖艺乞讨的,这个人不是在赌场输光了救济金便是让毒品掏空了衣袋,所以他非但不能赢得世人的同情,反而会受到白眼的冷遇。住房在这个国家尤为宽敞,三五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除了墨尔本,多见别墅式的建筑风格,能看到高楼大厦是一件新鲜事,所以城市的摊子铺得极大,每栋房子之间虽是草坪为媒却互不依靠。一般人家的房子都是两三亩地的面积,前草坪,后花园,富人区不乏私家码头上再泊一艘200万澳元的私家游艇,那气派是可以想见的。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里的房地产价格并不高,普通人家的小别墅连地带房投资下来也就是四五十万澳元,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房资投入若在五十万澳元以下的家庭,政府还会发你两万澳元的购房补助金。水、电、路、气的公共设施配备到家是自不必说的。
   汽车在这里多得可与牛羊争高下,740万个家庭仅小轿车就多达800多万辆,用“外星人”的话说就是,在这里“有一种叫汽车的动物被一种叫人的寄生虫操纵着”,街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只见宝马、奔驰、豪顿之类的名牌车在猛跑,车子都崭新铮亮,原因是更新换代得特快,一部新车的保修期为5年,而从政府到私人,这样的新车只开3年便要更新。因为更新车子是一件十分合算的事,若是政府的,可多申报一笔办公经费;是企业或个人的,便可打入成本,免交一笔税收,而二手车的购买者低价买了不错的车子本就暗自高兴,还白送两年的保修期,何乐而不为?所以,汽车修理工总是为就业而垂头丧气。
   就医对澳大利亚人来说是一种享受,只要是公立医院,一切都予免费,病房条件也犹如宾馆,所以常有一些小病大养的人寻个理由,就把医院当作宾馆住了下来。有人耽搁不起时间,就在药店买药吃,然而不管多贵的药品只要你选购了,只需付3澳元药费,剩下的部分哪怕高达万元,政府也会代你来支付,吃药的人享受了高福利,而卖药的老板也绝不会吃亏。私人医院似乎也并非因为公立医院的免费而灭绝,反而自成体系与公立医院并行而立,甚至高出一筹,因为富人看病、生孩子要享受特殊待遇,只要享受了,也就满足了。至于钱,只管开价吧。
   劳动保护是这个国家一项严格的法律制度,为员工买保险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工作时间也不强调一致性,一天之内或一周之内出勤时间只要达到规定标准即可。妇女生孩子有带薪四个月的哺乳假,若愿意在家带孩子,还可以享受两年停薪留职的假期,而做丈夫的还允许请适当时间的带薪陪床假。工休假的法制性更强,一年之内,每个从业人员必须休够规定假期,以保障体力的恢复。否则,疲劳上岗,视作违法。
   这里的就业压力不大,4%的失业率已是很高的了。大学升学率为17%,83%的学生高中一毕业就找了工作,而且考取低级公务员是一般毕业生的首选。工作之后继续学习,可以把大学、硕士、博士一直读下去,教育的终身制使得这里学生两代同桌,三世同窗的现象司空见惯,毫不为怪。社会从业人员也无白领蓝领之分,反而是干苦力的收入高过了坐办公室的。建筑工地一个搬砖工人每周可以挣上千澳元,而一个七、八级公务员的初始收入或许也就是每周八九百澳元收入不等。由于收入高,人人又都享受着国家福利,所以澳大利亚人毫无攒的意识。他们实行周工资制,每周四是发工资的时间,工资一打进卡里,就盼着快点下班去消受了,周六周日不是一家人开着汽车拉上房车去海边度假,便是朋友、家人们成群结队奔向娱乐场所、酒吧咖啡厅里取乐。超级富人则会驾上豪华游艇,带着科技含量颇高的鱼竿,从私家码头一路乘风破浪去南太平洋里优哉游哉。可是等到周一上了班,工薪阶层口袋里的钱也便花得差不多了。星期二,连全国的油价也会下跌,因为,人人手中的工资已所剩无几,若油价不降,很多人的车子会瘫痪在路上。星期三,全国的工资族艰难得会吃不起晚餐,硬是耐着性子朝天明后的周四巴望:发工资的日子快点到来吧!
   澳大利亚是全民皆富,高税收的政策会将高收入者的“蛋糕”狠切一刀分给低收入者,意在使所有人的生活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说:在这里想过舒服宽裕的日子很容易,可要一夜暴富比登天还难。人人的信息资料包括收入,全都被国家相关机构随时掌握着,政府公务员的收入来源一旦与薪酬不符,立即会有人找上门来问个究竟,企业或个人的收入若与信息资料不符,税务机关也会从偷税的嫌疑追根问底,直到水落石出。以至于个别心怀鬼胎者,为了逃避廉政公署和税务机关的法眼,竟变着法子去“洗钱”,但最终受到惩罚的还是自作聪明者自己。
   很强的法律意识在生活的角角落落随时感受得出,比如高速路上行车不得超过100公里时速,任乘客赶路的愿望多么强烈,司机总会微笑着说“法律不许那样去做”。任何一个书店几乎都有普通与成人之分,对于成人专柜的禁区,未成年人若敢越雷池一步,不知从哪儿肯定会伸出一只巨手将你捉拿归案。未满十八岁者不许吸烟饮酒,谁若敢以身试法,必将受到应有的惩处,即使做父亲的懒得出门,让孩子去做买烟酒的代劳,倒霉的不光是孩子,罪魁祸首的父亲将获罪更重。路边上划定的车位标有可以停车的具体时间,时间未到,即使空闲着,也绝无一辆车子开进去丢人现眼。宾馆的房间规定不许吸烟,这不是只写在纸上闹着玩的,因为每一个房间都接通了火警的网络,那日与我们同楼的不知道哪里来的客人恶习不改,一支烟还未抽完,两部消防警车便开到宾馆楼下,弄得满楼客人紧急疏散,等险情排除,原因查清,500澳元的罚单也铁面无私地搁在了肇事者面前,让满楼客人大吃一惊,又哑然失笑。公众场合的大声喧哗也在法律管理之中,一旦旁边的人认定你的声音干扰了他的生活,投诉电话打出去,立即会有人来为他做主。这些眼见为实的例子,无法不让人感受到这个国家法律的细致严肃和国民法律保护意识的随时闪现。
  
  二
  
   澳大利亚人的物质生活可以说到了令人羡慕的地步,但人的精神却常常处于空虚饥饿状态。
   一是政治不力。联邦制的政体使得国家的凝聚力永远不足。联邦政府的职能似乎除了依法行政就是收税分钱,而州政府则是想方设法向联邦政府要钱花钱,所以他们自己也说这个国家的联邦政府,以分钱为乐事,州政府则在花钱上寻找快感,地方政府才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机构。这样的国家在统筹解决一些应急事件上,无时不暴露出国家机器反应的迟钝来。二月初的那场山火,烧了几天几夜,可是消防机构仅几架直升机在天空急得干打转转没法子,眼看着火烧连营,就是断不开火路。这场大火让170多人死于非难,还有近2000人失去家园无处可归。政府下了很大力气,总理也亲临现场,才勉强动员出500人员投入到防火救灾之中。这时候他们倒赞叹起中国来了,说“5?12”汶川大地震那么惨烈的灾难,中国政府竟然一夜之间就组织起了全国力量去分担灾区人民的痛苦,那才叫国家的伟大、民族的伟大。这个国家不管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地方政府都不搞任命制,而是以选举的方式来产生行政长官和议员。十多年前联邦政府为了消除公务员队伍的臃肿,也曾搞过一次政治体制改革,消减了65%的公务员,同时又推行了政府服务外包的做法。有个叫普鲁斯的教授对我们讲“这个改革,中国千万不要去学它。”原因是,看起来政府工作人员减少了,工资开支减少了,可各种咨询公司却应运而生,并且挤破了头来挣政府服务外包的钱,还把公司办事机构设在政府办公楼里。如此一来不仅使得政府形象不伦不类,还让政府不得不比削减人员前多支付了几倍的行政经费开支。普鲁斯说他本人就是一个被削减了的公务员,可他现在仍从事着原来的工作,只是过去为政府干,现在为公司老板干,一样的工作,薪酬却高出当公务员时的几倍,但他仍不满足,还在往上要价。因为公司老板想留住他,就不得不满足他的要求,而公司又因此多了一条向政府索取更高服务经费的理由。这个失败的改革带来的弊端还不至于这些,更令人忧虑的是公务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落千丈。人们把进入公务员队伍当作就业的途径,当作开办政府服务外包公司的一次岗前培训,一旦掌握了业务,建立了自己的关系网,就会立即挥手走人,然后到私人公司去,或自己开办公司,摇身一变再来到政府继续干以前的工作,而享受的工资待遇却比原来高了许多。普鲁斯说,中国有一部叫《西游记》的电视剧,而澳大利亚政府就是那个唐僧,谁都想吃他的肉。
   二是人情冷漠。这大概是西方世界的通病,拟或是高福利的衍生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全包罗在法律的内涵之中了。以家庭为例,人一生下来,首先受到的是法律的保护,亲情的天然法则却被冷淡到了一边,如果谁家孩子哭叫得厉害,邻居决不会像我们这里敲门去关心一下,而是直接拨了报警的电话,忠于职守的警察也会闻风而至,如果发现父母双方没有精心看护好孩子,轻则给一个警告,重责会以虐待问罪于这孩子的父母。可能父母对于孩子来说仅是监护人的角色而以吧,所以孩子是不能随便打骂的,如果要以父道尊严来施行“家法”,孩子也有报警的权利。一旦警察出警,打骂孩子的父母不是被课以重罚,便是带进拘留室里来“侍候”。而在18岁以前,一个孩子犯了罪,作为监护人的父母会首先受到法律的惩处,及至到了18岁之后,才直接承担法律的责任。在这个时候,父子母子、父女母女的关系几乎完全变成了法律的关系,任你把“血缘”二字挂在嘴上,也很难换回亲情的回应。孩子有孩子的生活,他们会像鸟儿出巢一样,再不留恋属于父母的旧窝。可是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国家尽管提供给每位公民一份优厚的生活待遇,可人到晚年亲情友情还是少不了的。然而高福利的社会让人从小就知道小孩子无需父母来抚养,父母老了也无需要儿女的钱来生活,所以人与人之间好像谁也不欠谁的,在这一种观念的引导下,做父母的尤其晚景凄凉。儿女的钱不用完全可以,但亲情愈老愈浓,而飞出窝的鸟儿们哪知感情反哺的孝道,一年半载不来看老人一次。做父母的心寒久了,也便悟透了世道,把终身的财产宁肯让宠物狗猫继承也不留给子女,好点的会捐给慈善机构。因为在他们有病的时候只要一个电话打出去,慈善机构里的义工会准时赶来为他提供任何能够做到的帮助,且无需付费。作为儿女们也似乎并不把父母那点遗产看在眼里,一旦继承了那份家业,不但要支付相当于半数的遗产税,还会落个没出息的名气,干脆你的钱我不要,你的事我不管,彻底视为路人了。亲情尚且如此,夫妻情就更为微妙了,从一而终的终身夫妻早作为撇履掷于门外,相互封闭却谁都心知肚明的无限艳遇才是生活的极大乐趣。奇怪的是这里的法律永远向女人倾斜,只要离婚,家产的一半就归于女方,所以聪明的女人总是向法律致敬。女人一旦把生活的快乐选定在不断离婚的准星上,傻男人的钱财用“2”除不了几次,不由分说,便会把生活的质量由天堂降到地狱里去了。于是,这里的夫妻们,许多男人即使花心怒放情人如云,却也不敢随意与妻子撕破脸皮,而不少女人则专干红杏出墙、挖个大坑,日弄丈夫跳进离婚陷阱的勾当。血缘关系、夫妻关系都是这个样子,一般朋友之间的关系又能亲密到哪里去?所以在这样的国家里,别以为朋友聚餐会像我们,总有一个侠肝义胆、古道热肠的人来抢先埋单,吃饱喝足各自老老实实掏腰包吧,“AA制”才是这个国度里的规矩。
   三是经济萧条。澳大利亚一半是沙漠戈壁,45%是森林草原,5%才用来种粮食。曾为殖民地的性质决定了他们无法形成自成体系的国民经济系统,建国100年来,经济的支柱产业就是农业、矿业和高科技产业,近些年,教育和旅游产业才渐露头角。全国经济总量为965亿澳元,增长速度连续八年稳定在4%的水平上。国内商业是这个国家的弱项,大街小巷任你开上车子跑,也很难见到一个商店,农贸市场更是少之又少,居民的生活用品必须专程到城市商业区的超市里去购买,而且买与卖是以一周为单位,在家庭与商场里循环着,平时的商店清静得能听见钟表的走动声。干旱缺水似乎让澳大利亚经济总是感到“口渴”。入澳之初,我们问及牛奶里是否有掺水之虞,他们耸肩摊手,一脸苦相说,如有可能,牧场主会给水里掺牛奶,因为大量的奶牛养殖致使鲜奶的价格从来都是低于纯净水。电力的浪费也令人惊讶,法律竟然规定城市里的公司、写字楼、商场,总之,一切房子里的灯下了班必须亮着,他们要用无数的灯光来烘托人气不旺的城市夜的氛围。由于国内市场有限,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强,尤其是矿产品,更是他们国民经济的命脉,去年以前,他们蓄意抬高铁矿石对我国的出口价格,结果我们减少了进口量,这个小小的惩罚立即让他们感到是自己错打了算盘。经济发展的稳步上升,让澳大利亚政府陶醉了八年,可今年,面对金融危机风暴的袭击,他们不无沮丧地说“不行了”,而且感觉到了“疼”。阵痛中他们反思说,中国是澳大利亚的第二贸易伙伴,他们真的希望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只要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不患重感冒,他们打几个喷嚏也不算什么。所以,很主动地取消了外贸上的森严壁垒,还指给我们看商场的货架,不无风趣地说:“来自中国的商品不算少吧!”
  
  三
  
   为了减轻痛感,以至于尽快恢复创伤,澳大利亚政府想了不少办法,其中人才强国战略就是重要一条。
   首先是引进人才。他们把切入点放在教育出口上,大量吸引海外学子到澳大利亚留学,由于这里有国际品牌的悉尼大学,还有不错的就业环境和人居环境,所以,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一般都把学成之日当作移民之时。他们一年的教育出口收入高达150亿澳元之多,挣了外国留学生大把的钱,还把完成学业的留学生留下来为我所用,这一招真高。如果说这一招为的是吸引高层次人才,那么澳大利亚连技能型人才也不放过,只要你有建筑、环保、规划,医护哪怕是导游方面的一技之长,他们都欢迎你移民进去,成为他们国家的建设者。因为澳大利亚是太缺人了,他们的建筑工地上,我们一路所见,大都是三五个人在施工,而且往往收入不菲。
   其次是培育人才。这一点可以说是从生育上就抓起来的。这个世界第六大国的岛国上,二十年前的人口还不到800万,是大力度的移民政策吸引世界上217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才集中在了这里,使得这个国家的人口很快就增加了近两倍。虽然科学预测澳大利亚这片土地可供养人口的极限为5000万,但他们目前还是采取激励生育的政策,使人口的增长率每年不低于30%,而且一个人一出生就由国家供养了起来,不让任何一个家庭因为多生了孩子而降低生活水准。对于下一代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情况前面已经说过,到了高中毕业时,便有一部分学生相继迈进了职业教育的课堂,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技能培训,使这些学生一走出校门便被社会各个行业以技能型人才招聘一空,而大学生则从一入校门起就规定了严格的社会实践课程,学校的人力资源部会为每一个学生牵线搭桥,找到专业对口、两相满意的工作岗位,让学生边学习书本知识,边接触社会,待读完四年大学,也便是一个有着四年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了。实际上,每个人在正式走向岗位时,还会有系统的岗前培训,工作一段时间后,又会有业务提高培训,个人再发展培训,等等。如此一来,不同时间、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培训会跟随你一生。而且国家把人才培训作为一项福利待遇,渊源不断的送给每一位愿意接受的公民。每一位社会成员也把接受培训当作攀登人生境界的加油站。可见,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中,人才的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是何等的默契。
   第三是使用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说到底是为让人才在社会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能。所以,在澳大利亚,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永远是备受关注的地方,岗位的设置,员工信息档案的管理,愿景与需求的掌握,奖惩措施的兑现,人事的变动与职务的升降,等等,随时随地都体现得极为到位。由于用人机制比较健全,这里每一个人似乎都心悦诚服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连垃圾回收工、环境清洁工,甚至擦桌子抹地板的都是一副麻利洒脱又认真专注的神情,丝毫看不出消极怠工的痕迹。任何一个人的命运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会因为没有背景,不会拉关系、走门子而吃亏。只要你有一技之长,施展才华的舞台总是为你开放着。对于人才的提法,他们的主张是表达准确,无需含糊。需要高级人才的就招聘录用高级人才,中低级人才无需抬高身价,来滥竽充数。需要中级人才的,也会把岗位和条件广告于天下,以免那些高层次人才因为饥不择食而来抢了中级人才的饭碗。就是低级人才,他们也会直言不讳的讲清楚,以便应聘者量体裁衣,只要岗位合适自己,应聘者便乐在其中,至于面子上挂住挂不住的担心,那纯是受儒家思想潜移默化太久的人的迂腐,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澳大利亚人似乎在先天的基因里就不存在这个思维的细胞。
   第四是挽留人才。澳大利亚人说他们“跳槽就像换情人一样简单自如”,这当然是一句笑话,但也说明这里的人才流动比较频繁,所以争抢人才也就成了社会生活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为了挽留人才,政府机关、企业单位都有自己的锦囊妙计,如提拔、加薪、给假、增加保险金份额、奖励一定数额的股权,境外培训、旅游、大额度的发放奖金等,物质刺激方面,凡能上的手段全都用上了,甚至还借鉴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辅之以人生崇高价值观的教育,似乎也能收到一些效果。至于员工有病了送一份礼物去看望一下,过生日了寄一份生日礼物到家,工作出色了口头表扬一番,或请到酒吧撮一顿的做法,已成为不值一提的留人“伎俩”了。总体上说,澳大利亚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上有着独到的惊人之举,其吸引力之大,我们不得不为之慨叹!
  
  四
  
   兴之所至,本应搁笔。可是,言犹未尽的感觉却一阵一阵在袭人。非常清楚,有一句未作交代的话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是缘于这次培训任务和内容全与人才有关,加之我们目前正在制定人才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正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所以就格外关注我留学人员和澳籍华人的情况。他乡遇故知是人生一大幸事,况且所遇的“故知”又多是留洋人才,于是与海外同胞的交谈在亲情的寒暄之外,就多了关于“国家”“民族”一类的话题。或许是亲不设防吧,也可能是情满自溢,以至于在几次的谈论中,其间不乏激昂之士,他们竟以“主人”的自豪再辅以滔滔不绝的“见地”,来印证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这就是所谓以他们之见“中国留学生最大的爱国就是当移民”的宏词巨论。这句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话一出口,让谈兴正浓的我们当下就把一脸的笑容如同魔道点穴,僵在原地。待回过神来,才觉得这貌似爱国又爱家的话意间竟漶漫着无限悲哀。
   追求幸福是人之本能,对邻居家的富裕生活称赞几句,甚至投去热羡的目光亦属于人之常理。譬如当移民,完全是个人的自由,有什么值得非议的呢?然而那么自信、那么冠冕堂皇地在“移民”的头上再加一顶“爱国”的桂冠,而且还是“最大”。照这样说,留学生学成归来不就是最大的仇国吗?话出己口,要入人耳,这种口气岂不知话音未落,一股轻贱的酸腐之气立即就弥漫开去,其令人窒息的感觉就像是极不容易把孩子养大了,刚松开一直牵引着的小手,他那蹒跚的步履还没走稳,便被邻居家的华屋肉香诱惑了去,以至于一屁腾跑进人家的屋里,要改名更姓了,而且还对着家门颇为得意的大喊:“爸、妈,咱家日子穷,你们慢慢过吧,我走了,不带走一针一线,全当为您二老尽孝心了。”这一句慷慨的话说得好不动情,可是,孩子啊,你可曾想过,人家的富裕日子里有你几分奉献,你能过得心安自如吗?而我们这个穷家难道要在你这一片“孝心”中继续贫穷下去,直至灭门绝户吗?也许这是中国过于传统的父亲的无知回应,也许这是思想过于僵化的笔者的杞人忧天。然而,作为华夏中国大厦的建设工程正需要大批热血志士为之献智献策,出力流汗的关键时刻,谁都知道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我们受苦扒力养育人才的目的难道是要他以这种方式来尽“孝心”吗?
   “养不教,父母过”。这是我们祖先留在世上的一句古话。咀嚼着其中的含义,看来搞不清何谓“骨气”,何谓“孝心”并非全是孩子的错。家风的熏陶、平时的调教、出门前的嘱咐,人之父母,人之师表是否也该反躬自问:我们究竟尽到了怎样的责任?
   结束了境外培训任务,国门外,22名参训者没有多逗留一刻,立即返程。因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实施计划我们才刚刚拉开了帷幕,大量的具体工作还等待着每一位尽快回家去做。呼唤赤子的海外归来,我们人人有责。

标签: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