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_文言文翻译技巧顺口溜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是高考试题中较为成熟、最具信度的板块,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本文拟从试题选材、试题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对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阅读做一简要分析。
  
  一、试题选材:文体多样性
  
  今年试卷中,含义深刻,文质兼美、典范浅显的文言文依然是命题者的重点,但是,文言文试题选材异彩纷呈,体裁也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各种体裁的作品纷纷进入文言文试题,避免了试题的单一化,符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也完全吻合考纲要求的高考语文命题在保持相对稳定下继续改革的这一要求。
  在21篇选文中,传记11篇,出自《宋史》三篇,《明史》两篇,《汉书》一篇,《魏书》一篇,《周书》一篇,保持了继续以史书为主的趋势,其余几篇出自柳宗元、张慧言和汪琬为个人写的传记。宋明清时代的散文5篇,小说两篇,墓志铭三篇。体裁虽然仍然以写人物的传记类文章为主,但相对增加了散文、墓志铭等,且有上升之趋势。从上表还可以看出欧阳修的文章竟然出现在三家的试卷中,柳宗元、苏轼、王安石、韩愈等大家所熟悉的唐代或宋代文人作品出现且有增多之势。
  
  
  选文内容多是积极阳刚的、典范的作品,主人公为人或孝或忠,或机智或勇猛;为官或勇敢果断,或勤政廉明,而且还增加了小人物的传记内容。如北京卷中的商人宋清,还有福建卷的孝行隐德的周维城等,都有一定积极意义,而且还有欧阳修为谢氏所做的墓志铭,以歌颂谢氏的德行的文章,其教育功能是不容忽视的。
  从选文的数量(见表2)来看,除了北京卷、上海卷和重庆卷外,都只选了一篇,篇幅平均648字,今年上海的两篇文章803字,难度有所降低。题目设计,一般为4到5题,北京卷为6题,上海卷为n题。从分值来看,19分者居多,福建的15分是最低的,22分的情况则是新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山东、广东等省市,且北京达到了27分,最高者为上海卷竟达30分。近几年来这类题目形式少有变化,只有上海试卷出了两个材料,但总体字数相对去年少了一百多个字,北京、重庆虽是两材料,但第二个相对来说很短,而且只要求部分断句,这显示出命题者的共识,即文言文阅读首先必须读懂文章,对选文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在没有读懂原文的情况下,无法完成对文章信息的筛选,更无法概括文章的思想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文言文的考察形式与内容
  
  (一)试题呈现形式:稳中有变,主观题大幅提升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一般以选择、翻译的形式出现(参见表2),但今年浙江、重庆、北京和广东还出现了断句题型,上海卷则继续独领风骚,依然以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倡导者为傲,选择、翻译、填空和简析样样都有,更为出彩的是北京卷今年没有翻译,而是出现了与现实相联系的对原文其中的概念的领悟。客观题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上海卷则还有填空题的形式。主观题主要是以翻译、断句、简析的形式出现的。今年的语文文言文出题还是客观题和主观题共存的局面,但是个别省市的主观题有大幅度提升的趋势,尤其是上海卷,主观题占到总分的三分之二还要多,其次是北京卷,主观题也在总分的一半以上。
  
  (二)试题形式所反映的语文能力:理解能力仍是主角,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能力有所突破
  ①相同点:大部分省市考卷其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考察理解能力层级的“翻译”均占到了1u分。
  ②不同点:这二十套卷文言文阅读部分考查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的分配比例不同。有四川卷考查理解能力竟达84%,有湖南卷、江西卷、山东卷理解占到了文言文阅读的72%,全国卷1和2、安徽等九个省客观题都达到了68%以上;而上海卷只是36%,重庆卷是52%,浙江卷54%。考察理解能力的比例大,就降低了试题难度,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字词掌握量、翻译能力等文言知识;北京、上海等较前沿省市试卷较注重对文言文的分析、赏评,侧重在检测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和其中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侧重在检测学生的感受、体验与相应的鉴别、评判能力,考查内容主要涉及分析、筛选与概括。
  
  (三)试卷内容:翻译是重中之重,断句和简析有所增加
  (1)实词、虚词
  实词考查是所有试卷都涉及的内容。今年的实词考查覆盖面广,词语重复率低,考生平时要有必要的词语积累,有较大的阅读量。18套试卷共考72个实词。上海卷则以“解词”的形式考查实词,考生没有现成的答案,这会考察他们根据上下文的情景判断理解能力,难度比选择要难,但能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将文言虚词单独设题的试卷有广东卷、江西卷、湖南卷、山东卷、四川卷、浙江卷、上海卷及天津卷,共涉及“因、也、以、于、而、乎、乃、所、则、且、其、者、焉、为、之”15个词,覆盖范围较广,其中频率较高的有“之”,共出现6次,“以”、“而”各出现5次。考查虚词的题目一般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并列,让学生比较并选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因为虚词运用对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这样设题可以降低难度,把重点放在语境分析与实际运用上,并且可以考查同一虚词多种用法。
  (2)翻译
  主观题中的翻译能够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一道试题往往能从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特点以及对文章的理解等多个方面对考生进行考查,并能够考查考生深入认识文本的能力、文言文阅读综合素质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这18套试卷大都涉及文言翻译,分值在5~10分之间,需要翻译的句子一般就在选文之中,对考生的要求相对高些,这样的考查更为全面,往往涉及文言文教学的多项内容,是重要采分点(但今年还有个别省市卷还是5到8分不等),只是北京没有翻译,但也有变相的理解文义的选择题出现。此点还是个别省市的“高分值”题目。
  (3)断句
  断句是古文阅读的一项基本功,对于检测学生是否初步读懂文章是具有信度的,考查也具有综合性。下面是北京的断句题:
  11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丸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参考答案: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也/幸也。
  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全面领会。断句前要通读几遍,以便对全句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最后集中精力解决较难的句子。此外,断句时要注意句意的完整,与上下文在语脉上的衔接以及提示性词语的运用,比如上例中的“矣、之、其、也、则”等。
  (4)简析
  简析作为一种主观题型,出现在上海卷和北京卷,上海卷几道简析题:
  23 简析第②段中“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达效果。(2分)
  25 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3分)
  26 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北京也以结合选文的例子让考生谈一下对这一概念的领悟为出彩点。它是这样设计的:
  文言文《宋清传》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括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
  今年上海卷和北京卷设计独到,别开生面,设计赏析领悟板块,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与现实的领悟能力,启发学生由历史联系现实,显现出命题的导向性而又极具创新性。
  
  三、总结与启示
  
  今年的十八套试题,语文文言文阅读选文体裁多样化,而且多是一些名人大家写的规范性的文章,题型主要是选择和翻译,个别省市的语文卷增加了断句,还有鉴赏评价题,只有上海、北京在引领着新课改,尤其是上海的试题形式灵活多变,能多方面考察学生思维能力。从试卷的题型反映语文能力看,依然是上海卷最能反映掌握文言文的三种能力(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其余试卷仍然以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主,考察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而翻译仍是重中之重。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省市试卷的题型稍嫌老套。可鉴之处是题型稳中有变,断句和简析有增多、增值之势,试卷在考察理解能力的基础上会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
  实词考查范围广,侧重学生理解能力,仍是基础的基础,平时要重视知识的积累,而虚词考查重在运用。学生要在掌握一定实词、虚词和认识文言句式的基础上,学会整体把握作品的思想、写作手法及人物性格特点,这就要求必须有一定阅读量,并将其中优秀篇目熟读背诵,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典范作品要多诵读,才能建立文言语感。所以,我认为学生应了解古代的文化或感知古代的语言文化,或是从文本中直接了解占人的思想和价值判断,命题者出题的角度变换一下,让命题形式更加灵活,从而更好的反映出学生的综合文言素养,也让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能很好的传承下去。

标签:文言文 试题 高考语文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