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休斯 [兰斯特.休斯《初秋》中叙事视点的巧妙运用]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本文参照若奈特等学者对叙事视点的描述,对兰斯特?休斯作品《初秋》的叙事视点进行了分析,发现多叙事视点的恰当运用使得该部作品真实可信、扣人心弦。   关键词:视点 叙事学 休斯作品《初秋》
  
  曾经惺惺相惜的一对恋人,由于“并不重要”的事开始冷战,女人冲动之下嫁给了其他人,男人随后离开,多年之后两人再次邂逅,但事过境迁,女人仍然对旧情念念不忘,而男人早已淡忘过去,娶妻生子,事业亨通――这就是兰斯特?休斯作品《初秋》的内容。故事极其简短,仅有454个单词,故事内容也并无新意,甚至可称为老套,但读后,那种感染于作品的淡淡的忧伤和对男女主人公重逢不同境遇和心理的思考却让人难以释怀。这也许就是该部作品的魅力。作者兰斯特?休斯精心设计了故事的叙事方式,使得一个本来平淡的邂逅浓缩了两个人几年的生活,并充满了激荡的悲情。其中叙事视点的巧妙运用在叙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按照哈罗德?温里克和若奈特的观点,“视点:这个术语泛指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的所有方面。视点包括距离(细节和意识描写的详略,密切还是疏远),视角或焦点(我们透过谁的眼睛来看――视觉的角度),以及法国人所谓的声音(叙述者的身份与位置)”。下文将借助此框架对《初秋》的叙事视点进行讨论。
  该故事以第三人称讲述,这是一位全知的叙事者,但是他没有参与到事件的发展之中,他了解主人公的过去,同时又有洞察一切的眼睛,引导着读者观察场景中的人物,探究他们的心理。然而,他并非是毫无倾向的。作品开头有一个简短的段落概括了背景,介绍了主人公当初分手的原因,叙事者用了“并不重要的事”和“一时冲动”两个词表述,似乎带有了某种情绪,好像是说女人首先有了激进的做法才造成了两人关系的破裂。这是叙事者的理解,但也隐隐地影响了读者的认识,所以故事发展到后来,读者会理解为什么都是女人生活中充满了遗憾,并且在分手的几年中一直在追忆同男人相处的美好过去。
  真正的故事发生在昨天,此时叙事者不再是站在近前介绍情况,而是将读者带到主人公身边,去倾听主人公的谈话。两人的谈话没有想象中久别的朋友那种滔滔不绝,只是寥寥数语,有时甚至只是一个表示知道了的词语“噢”,一定程度上暗示两人曾经的爱情已经远去,这同开始交代的从前夜晚散步、闲聊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然而,听觉传递的信息毕竟有限,于是此时叙事者又借助他那一双隐身的眼睛带我们去观察发生的一切。如:
  例1:“他停下来,一开始没有认出她,在他看来,她是如此的苍老。”
  这是女人在广场邂逅男人叫出他名字后男人的反应。男人停下了脚步,这是单纯观察到的行为。但随后叙事者并没有保持自己旁观者的姿态,而是悄悄走入了男人的内心。这是巧妙的焦点(focus)的转换,叙事者现在从男人的眼中来观察女人的样子:她看上去真老呀。所以他并没有像女人一样一眼就认出她。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在男人心目中女人的位置已经发生变化。
  例2:“她下意识地凑过她的脸,想要一个吻,但他只是牵住了她的手。”
  这是男人认出女人后,女人下意识的反应,叙事者此时回归到隐身的旁观者角色,因为人不会意识到自己是无意识的,这只能是其他人的评价。此处只描述了情景,更多的信息留给读者去思考。可以想象在两人相恋的时候,女人抬脸让男人亲吻应该是个习惯性的动作,而多年来,女人也许还在时常回味那段经历,所以此时的动作才会这样自然。而男人的行为是不合作的,他伸出手的回应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对女人的感情已经不同。
  以上是第一个话轮的内容,主人公在这段交流后,交谈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当然文中并没有提到两人都沉默了,但叙事者视野的转化(见例3)却隐含了这样的信息。
  例3:“公园里很多不认识的人从他们旁边经过,这是最后一个傍晚了,太阳也快要落山了,上帝!”
  句中呈现出故事的场景,初秋、太阳快要落山、不相识的行人匆匆离去,叙事者的视线已从两位主人公身上移开转向了更广阔的周围环境。这也许同样是两位主人公看到的情景,他们也正在环顾四周,试图为继续刚刚中断的话轮而寻找什么。此时的情景有些讽刺,广场中这么多人只有他们相识,但他们面对彼此却无话可谈。
  男人首先打破了沉默询问了女人丈夫的状况。他的问话将叙事者和读者的视线再次拉回到两人谈话的场景,女人岔开了话题去谈论自己的孩子和工作,可想而知,她婚姻并不幸福。而男人下面的评论并未说全。
  例4:“‘你看起来很……’(他想说老)‘……好的’,他说。”
  这里括号中的内容是第二次从男人的视角观察所感,与上次相同,他还是很在意女人的外貌。
  例5:“她理解了。在华盛顿广场的大树下,她发现她自己绝望地回到了过去。她现在已经不再年轻了,但是贝尔仍然很年轻。”
  此时,叙事者已经在用女人的观点考虑问题,她眼中的男人像从前一样年轻,她回想到自己原来就比男人年龄大,现在这种差别就更大了,而她原来却没有意识到这些。这里包含着她对过去的留念,隐约间她已开始意识到他们爱情的远去,她想挽回,所以邀请男人去家中做客。男人在接受邀请时强调了他的妻子会非常乐意女人的拜访。那种快乐的语调似乎触动了女人,所以,对话又出现了一个短暂的中断。
  例6:“她慢慢地离开了广场下那棵大树。深秋时节,她感觉并没有风,觉得自己可能要病了。”
  这是全文第二次对景物的描写,对秋叶的描述似乎带着某种象征含义,叶子缺乏树根输送而来的营养,干枯了,即使没有风,也会飘落;男女间的爱情也是一样,当不再有交流,感情就如同秋叶一样无风而逝。这里,叙事的焦点仍在女人身上,现在她更多的是自怨自艾。
  当天色渐暗,路灯亮起时,女人感觉到空气中的亮光是“雾一般的”,这是女人眼中的环境,可以想象眼泪开始涌上了女人的眼帘。当女人提到自己乘坐的公共汽车到了,男人过于迅速的告别,侧面说明了男人早就有意结束他们的谈话,这使女人的情绪有了更大的波动。泪水已经完全模糊了女人的视线,她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多年的悔恨和等待在她发现男人的变化时转化成更深的悲痛。在故事结尾的叙述中,叙事的焦点仍然停留在女人身上,陌生的人群再次被提到,两个曾经相识的人也融入到了无数陌生人当中。此时主人公之间的距离已经被拉开,女人也已经意识到以往爱情的远去。最后一句“迟来的提示”把故事发展推向高潮。
  在西方,给孩子起名,借用父母尊敬的长辈、喜爱的人的名字是一种常规,而女人给孩子取了同男人一样的名字,也在暗示男人在她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不过他们也许不会有机会再见,因为她没有告诉男人具体地址,尽管对于叙事者、读者来讲,这已不再重要。
  对整个故事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感情的调动以及深沉的思考大多来源于视点的转换。正如华莱士?马丁所谈到的“叙事视点不是作为一种传送情节给读者的附属物后加上去的,相反,在绝大多数现代叙事作品中,正是叙事视点创造了兴趣、冲突、悬念、乃至情节本身”。
  作品的聚焦共有三种情况:旁观者观察、评论;男人聚焦;女人聚焦,其中第三种情况在作品中至关重要。
  该故事的主体是男女主人公的对话,全知的叙事者只是在开始将故事的情景以旁观者的视点作了交代,其他的信息都是在对话当中从男人,尤其是女人的焦点侧面显示出来的。这从对小说的词频统计就可见一斑(见下表)。
  男人的聚焦只出现了2次,例1与例4,此时男人似乎在意的只是女人的外表。这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心理学上许多进化论学者的观点,“进化论的观点认为,妇女和男子关注的爱情关系中的事情有所不同。……根据进化论,他们最好是找到一个能生育最健康儿童的女人。结果是,男人总倾向于喜欢那些有健康标志,如年轻和美貌的妇女。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些推论也是成立的”。该作品能这样触动人心,与作者把握住了这一心理学常规,借用聚焦的转换来传递信息不无关系。可以想象如果该作品的聚焦更多的是男人,这样一次邂逅可能只是生活中无趣的插曲罢了。
  如果细读全文,不难发现文章的陈述都使用了过去时,因为叙事者一开始就交代了事情发生在昨天。实际上这里作者是借助叙事者之口,暗埋伏笔:这场相见只能是一场邂逅,并不会成为重逢。但正是旁观者聚焦、男人聚焦、女人聚焦三情况的恰当运用和不着痕迹的转化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真切体味到了主人公相恋、不和、分离、邂逅、再分离的情感历程。可见叙事视角的恰当运用拉近了故事同读者的距离,为读者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氛围,也使作品宛然百年良酿,醇香弥久,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
  [1] [英]路伯克.小说技巧[M].伦敦:考克斯与怀门有限公司,1966.
  [2] [美]马丁.当代叙事学[M].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美]斯滕伯格.心理学:探索人类的心灵[M].李锐等译.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省略

标签:初秋 斯特 叙事 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