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励志 > 正文

【王蒙“季节系列”小说叙事结构论】王蒙季节系列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王蒙的“季节系列”小说受生活的多样复杂的启示,用生活一样的复杂多样去结构作品。在故事叙述中,作家根据反映的时代生活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结构方式,如《恋爱的季节》采用了与之相应的自然流畅的常规叙事方式,《失态的季节》则以一个亲历者在新的时代回看过往历史的方式来结构作品,因而带有主观审视的特点,《踌躇的季节》更是从生活的难以预料来叙述故事,用祝正鸿表舅的人生经历来预示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浮沉,《狂欢的季节》则不再置身于文革故事的讲述中,而是另辟蹊径,采用时空跨越和时空穿梭的方式,既有了文革历史的真实再现又体现了客观、冷静的历史反思。
   关键词:结构;常规性叙事;主观性叙事;寓言性叙事;时空式叙事
   在“季节系列”中,王蒙力求用一种最佳的叙事角度和文体形式来表现那段复杂的历史,他采用“时空转换上的大开大合,把前前后后的人事纳入现在时叙述,作者当下(九十年代)的思考也往往提前注入‘夹叙夹议的宏大文体’,……”①王蒙小说情节的设置不注重外在的故事情节而注重人物内心联想,作家也无意于在故事中塑造性格形象,更无意于故事的营造和建构,而是在反思中去突现事件、人性、心灵和人生,因而注重生活实录。“王蒙总是把生活作为小说的依据,甚至用生活逻辑来组建和阐释小说。”②“对于王蒙来说,历史是他亲身经历的历史,是活生生的生命体验。……他渴望忠实地全面地甚至是史诗性地把当时的历史还原出来,描摹出来,从而作为活的历史见证,为后人立此存照。因此,他努力采取纪实的方式、生活化的方式,把历史的人和事记录下来。……这使得他的小说更像生活本身,或者说更像历史本身。”③这就是王蒙创作小说的意图和结构作品铺演情节的出发点。王蒙的“季节四部”从总体上看是遵循时间的顺序,按历史发展的年代推演而结构作品的,但每一部作品的内部结构又彼此不同,它们各具特色。
   一、常规性叙事
   《恋爱的季节》在结构技巧上与《青春万岁》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展开情节,也许王蒙太怀念和留恋这个季节了,他借钱文之口道出了这样的情结:“但是我还是特别怀念一九四八、一九四九、一九五0、一九五一年的日子……”④所以作家以纪实的方式充分展示了50 年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以及青年的恋爱情状。小说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小说情节也不复杂曲折离奇,而是像现实生活一样平淡无奇。小说很真实地再现了共和国刚刚诞生时一切都充满了希望、兴奋和愉快的社会氛围,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那种欣喜、激动和幸福,那种能自由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亲手参与缔造新中国的自豪、自大和狂热,以至于他们在工作时忘我的投入,把日常生活和革命工作革命激情混同在一起,把自己的恋爱这种最私密最个人化的东西都与革命工作和革命思想相容在一起。作品的情节结构就是按照这种生活的和历史的进程安排,先写时代气氛、革命热情,钱文等人的革命工作,他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所做的所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纷纷陷入爱河,然后集中笔力写他们各式各样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恋爱,如周碧云的因爱革命而舍弃了青梅竹马的舒亦冰,在狂欢中与满沙结合;洪嘉在政治狂热中找不到自己的爱的对象,她先是与徐诗人压马路夜不归宿,后与李英雄闪电式订婚,继而与鲁若无聊结婚;赵林用团的领导者的身份教导心爱的还是中学生的林娜娜;洪有兰感恩于党,尽管有病还要嫁给老革命朱振东……随后又写到时局改变带来了革命任务、工作任务、环境的改变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的变化。真正地体现了王蒙创作小说的初衷:生活怎样,小说便怎样。这种结构看似没有精心编织,实际上却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自然相融,完美地表达了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的创作目的。
   二、主观性叙事
   《失态的季节》在情节安排和故事讲述方面明显不同于第一部。从这个“季节”开始王蒙在小说中加进了自己对历史和生活的主观认识,用主观来掌控客观叙事,历史的时间进程和人物的命运沉浮以及作者的主观认识或理性反思相交织,形成一个全新的小说结构。
   作品开头写到“我们互为历史,互为博物馆的展览,互为寻找和追怀、欣赏和叹息的缘起。我们互为长篇小说。”⑤作者有意把历史时间化,把小说故事历史化、生活化,这样的构思充分表明作者的创作态度:不是单纯的回顾历史,也不是有意的要营造小说故事,而是要对曾经发生过的事进行展示和反思,要理性的主观的叙事和结构小说。于是小说就有了两套时间:一是故事时间,另一个是文本时间。这两个时间怎样共存于作品中,王蒙的办法很是出人意料:作品从对时间的探讨开始,从小说中故事发生时间的二十年后写起。也就是说用文本时间做纲,故事时间做目。纲举目张。作者对历史的认识和反思就被巧妙的寄寓期间。叙事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先从文本时间也即作者写作的时间写起,“整整二十多年间,钱文常常想起那个最后的夏天,……”⑥然后作品顺势交代了二十年后下放劳动期间赶上了“大跃进”这样的时代背景。又一个倒叙,先从返城回家开始,然后写到了反右斗争。先写曲风明的婚姻以及在反右斗争中的表现,还写到了因此而遭难的萧连甲、钱文的故事。但到此故事不再接着往下续了,而是笔锋一转又回到了许多年以后,“事后许多年,时过境迁,恩消怨泯,……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故事――传说。”⑦以下就以传说而不是亲历的方式来讲述更荒诞不经的划右派事件,接着写钱文亲历闵秀梅平反时才知自己并不是右派之事,由此作者不写划右派之事,而是转而写到了钱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反应:他要为他的被揪斗找出原因以便安心改造更好的改造自己;二十二年后他听说当年划右派时的情形,以后许多年还想起多年前自己交代了吃饭时遇到廖琼琼的事件。这样作者再次在这里使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相交织,让读者不能完全进入到故事中,进入到当年的时空里而是不断的提醒你要从故事中出来,要从历史中出来,跳出历史的局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从时间的快速推移去认识当年的那些事。同时也看到作品的结构不是单纯的以事或是以人为主线展开情节,而是以对历史的感思为起点,写到反右,先从事后写起写到事发,再写到事后,这样结构起来的是反右这场政治运动带给人们的沉思和反省而不是反右期间的故事链条,作者带着读者出入于历史,就像参观一个展览一样。这样结构作品,虽然叙事不连贯不完整,但却完成了对历史的反省和认识。当然用王蒙自己的话说这才是历史生活本身。
   三、寓言性叙事
   到《踌躇的季节》,王蒙从一个现实的思考者和人生的感悟者切入进去写小说写历史,作品开始不是直接进入故事叙述,而是从文本时间开始,写当下对历史和所经历过的人生进行反思,感慨以及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和对生活人生的豁达。于是,王蒙选择了与之相适应的小说结构方式―寓言性叙事。
   作为小说的开始,作家却安排了一个与整个情节没有多大关系的情节,那就是祝正鸿的表舅的生活经历,从表舅在解放前的生活写到表舅在解放以后的种种起起落落和生命的结束,这个情节与全书关系不大,舅舅在小说中从没有出现过,如果有关系的话那就是除了祝正鸿是小说中的人物外,他的一生也是大多数国人都经历过的人生,因而这个情节的安排在全书中显得很突兀,但它很具有象征意义,用表舅的人生遭际来象征普遍国人的人生遭际。作者用这个故事来做小说的开始,想要告诉人们与历史拉开了距离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历史的发生,当然也有旧式小说的“得胜头回”的功效。所以接下来才接《失态的季节》,写钱文回城后的所见所作所思,其中作者用了很大的笔墨来写钱文眼里的犁原,犁原的身世以及他在各个时代的经历直至他的身后都成为了钱文的思考:犁原作为一代知识分子,在时代面前藏藏掖掖,丝丝哈哈,风光过也倒霉过,但到头来,连自己深爱的女人都不能表白不能帮助,人生如戏,任你怎样费尽心机,都不会如愿以偿。还有廖琼琼、刘丽芳的遭遇,虽各有别,但她们的人生和命运都出乎人们的意料。更有钱文自己的命运,由到大学当老师到发表诗作受到关注和礼遇再到不被信任不重用,独享摘帽右派的尴尬处境,当他求助于张银波和陆浩生时才知曾经全身心的革命的高层领导也面临着迷茫。这些在钱文的生活里的人们,包括钱文自己,都是时代中的一小卒。作品结尾也加了一个与全文关系不大的情节:介绍李劫夫的生平,李在六十年代红极一时,林彪事件后受到了打击,粉碎“四人帮”后郁郁而终,而到了九十年代李的部分歌曲重新活了起来。这一情节与开篇的关于祝正鸿舅舅的极其相似,人物命运起起落落,毫无定数。在结构上起到了首尾呼应,在内容和主题表达上再次突显了人生无常的无限感慨,具有寓言的性质。总体上,此季节的结构以寓言的结构方式统领全篇,展开情节时使用了倒叙和穿插散点相结合的结构办法,这种结构既能打破时空任作者驰骋于历史和现实之间,又能让每一个生活中的人和事活动起来思考起来,完全适合作家的创作意图。
   四、时空式叙事
   在《狂欢的季节》中,王蒙更是把故事放在时空中,即从世纪末去看世纪初的事情,并动用了多重叙事者把人事放在不同人的眼里,进行纵向和横向地书写。这样结构作品,便于作家君临于故事之上,进行反省和反思。
   在本季节的开始,作家首先把文革放在全球化的时空中来描述:美国、苏联、中国成功发射卫星,世界各地各行各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在中国的城乡却在上演滑稽的人生活剧―游街、批斗,而被批斗的国民党县长却在20年后又风光无限。历史的不可思议尽在不言中。同时这样的情节安排也昭示出作家对小说和历史、小说和生活的同一性的认识。任何事情一旦超出时间和地域的局限,其意义就会和发生时大相径庭。这样的和《踌躇的季节》相似的安排,成为整个《狂欢的季节》的人事发展的一个象征,一个预言;但也有不同的处理,那就是,作家把文革放在这样的时空里,然后写小说中的人物在文革时的命运遭际和他们各自的表现以及时过境迁后人们对这些人和事的莫衷一是。
   如写到苗二进时,作家把他放在三十多年后,用多人的讲述来完成对苗二进的叙写。在费可犁的嘴里苗二进是王八蛋、没有人道、善玩权术的害人精。而在移居澳大利亚的廖珠珠那里只转述了二进对自己的辩白,他说他被批斗完全是为了给刘小玲讨还公道,他的“糊涂”和“王八蛋”那叫时所难免,大家都一样,“各有各的账” 。钱文却认为苗二进是一个很努力爱动脑筋的人,也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他的事。从情节结构安排来看,写苗二进不是根据其本人的生活进程和在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客观地去写,而是把他放在不同的时空中以不同人的视域加以全方位的审视,由费可犁、廖珠珠、钱文以及苗二进自己,分别在60年代、70年代、90年代讲述他们各自眼里的苗二进,这样苗二进的一生以及其人就被时间、文化认同和人性好恶切割在几章的内容里。二进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不同时间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真相难说,正如好多事一样,发生了也就结束了,这里作者借二进写出了自己对生活对历史的复杂态度和多样的认识,众说纷纭就变成了莫衷一是,任何事都不能简单地断定其好与坏、是与否,更何况刚刚过去的那段令人震惊令人发狂的政治运动呢。这里作家不再关注苗二进的个性塑造,也不关注“文革”,而是集中再现生活中的苗二进在大家眼里的存在,这样的结构方式像极了现实生活。又如写曲凤鸣、章婉婉、刘小玲、陆月兰,也用到了同样的情节结构的方式,作家把他们的人生片段放在时间的长河中,放在不同人众中去从不同的角度做评判。打破时空顺序,无意于故事的营造而是把故事置于时间的延续中来看故事的意义,并希图还原那段生活,对历史做出更复杂的解释。
   王蒙大胆地突破人们心中既成的小说样式,把小说创作与生活进行了对接。按照生活的丰富复杂来结构小说,使得小说创作更加自由灵动、真实可感可思。王蒙曾言“……我要写的……是生活中的许多小故事。我所要反映的这一角生活本来就不是特殊事件,我如果硬要集中写一个故事,就只能挂一漏万,并人为地对一个事件添油加醋、催肥拉长,从而影响作品的真实性、生活感,……”⑧因而他的小说随生活赋形,时空任意穿插,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随意出入。
  
   课题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课题题目:王蒙小说叙事研究;课题编号:NJ10216。
  
   注释:
   ①郜元宝.“说话的精神” 及其他―略说“季节系列”[J].当代作家评论.2003,(5):22.
   ②吴广晶.王蒙小说:生活与叙事的纠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5):82.
   ③郭宝亮.王蒙小说文体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86.
   ④王蒙.恋爱的季节[A].王蒙文存(4)[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393
   ⑤王蒙.失态的季节[A].王蒙文存(5)[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1.
   ⑥王蒙.失态的季节[A].王蒙文存(5)[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1-2.
   ⑦王蒙.失态的季节[A].王蒙文存(5)[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41.
   ⑧王蒙.我的第一篇小说[A].王蒙文存(21)[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89.
  
   (作者简介:白志坚(1971-),女,集宁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硕士,主讲现代文学,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标签:王蒙 叙事 季节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