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化解课堂失误 让课堂小失误转化为教学资源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关键词: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学片断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1-0060-01
  
  在学校的一次公开课中,我们听了同事的《圆的周长》教学。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及时点拨,学生的动手操作,师生互动,概括总结等一系列井然有序的教学活动,学生很快得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接下来是练习,其问题(1)是“在教师的办公室有一圆形钟表,在钟表周围有一金属圈,测量其直径是30厘米,这个金属圈长多少厘米?”学生分析后知道求周长,并很快算出结果。师出示问题(2):钟表上的分针长20厘米,其转动一周尖端走了多少厘米?学生释题,指名学生说说“尖端所走的距离”表示的意思。然后学生自己完成。当时我有些不解,表盘的直径才30厘米,钟表的分针怎么会20厘米长呢?只见执教的同事到学生间看学生完成情况,然后回到讲台上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在学生回答后,老师问:哪位同学发现这道题有什么问题呢?有的学生举手回答:“钟表分针的长度不合适。”老师问:为什么呢?学生答:钟表的表盘直径是30厘米,分针的长度是20厘米会出表盘的。老师再问:你认为分针的长度是多少比较合理呢?学生回答:15厘米。这时老师让其它同学讨论:分针的长度是15厘米可以吗?如何不可以依你的生活经验分针的长度是多少厘米比较合适?一石激起千层浪,最后确定在13厘米或14厘米。师:好,用你们自己得到的数据再次计算好吗?
  课下我们对同事说:“你的练习设计太棒了!”话还没说完,同事却说:“这两道题是我课上临时想的,当时只是想出一道已知直径求周长和一道已知半径求周长的习题,却出现了课上的插曲,我到下面看学生解答才发现了问题,临时想了解决办法。
  同事的话说起来显得很轻松,其实正充分体现了一位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位教师能冷静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体现了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处理中能委婉地把自己因不慎造成的失误顺利解决,需要有深厚的课堂功力和灵活多变的教学能力。在转化过程中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充分培养学生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客观分析事物的正确性。课堂因教师的应变能力更加精彩。

标签:转化为 教学资源 失误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