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有效课堂中预习理论,从预习要目标明确,内容要具体;加强方法的指导,为自学打基础;及时评价,激发学生预习主动性;预习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来阐述课前如何预习才是有效,课上怎样检测预习对高效课堂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高效的预习还体现在掌握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关键词:目标明确 方法指导 及时评价 因人而异
  新课程标准要求树立“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理念,倡导实施“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要任务,这也是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主要目标。课前预习就是让学生以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依据教师的提示,通过自己的感知、理解、分析、判断、想象等心智活动,经历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尝试探究、归纳创新的过程。其着眼点是为学生自己“更好地学”,为教师“更顺利地教”,为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高效打下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往往忽视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即使有的教师要学生预习,也习惯于这样说:“明天要上新课了,请大家好好预习一下。”而预习什么,如何预习,却没有明确地告诉学生,学生虽是口头上答应,但大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不知从何下手。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下面就结合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方法。
  一、师生共同认清预习的意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做好预习,发现新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和不理解的地方,为听课确定方向,这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同时,预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生。 语文学习,尤其是文本阅读,是一种高级的心智活动。让学生懂得必须“多用自己的心力”,“要靠自己的能力阅读,自己能力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不可专等老师给讲解。”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目标明确,内容要具体
  明确要求,使预习有章可循。预习不只是为新课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教师还要设计预习作业,预习作业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设计。预习作业中要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点难点的预习,还要梳理预习之后有什么不懂得内容。
  三、加强方法的指导,为自学打基础
  要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关键是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同样的道理,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要比空洞的要求好得多,因此,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
  预习有明确目标,预习内容具体,预习有方向,预习得法。这样预习才能使学生知识与能力有提升,这就是有效预习。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或者是不会预习的学生,因为年龄小,没有自己预习的能力,不懂预习方法,教师还是先做统一要求,扶着走一段之后,再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四、及时评价,激发学生预习主动性
  叶圣陶老师指出:预习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课程实施有很强的导向、激励和反馈作用。所以,每次布置的预习作业,第二天学生来了以后,教师一定要检查,并建立检查机制,确保预习的质量。教师当堂检查预习效果,引起学生重视。一上课,教师先不要忙着开讲新课,在新旧知识链接过之后教师就应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比如:语文学科出示生字,正音,出示新词检查是否理解,检查课文是否读通顺流利,课文大意的概括,梳理出不懂的问题,围绕问题展开深入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过程进行再次提升。
  我尝试课上以小组竞争的形势,展示、汇报预习成果,激发学生预习兴趣,促进有效预习。实行班级小组制,组内互助,组间竞争,让每次的作业验收都成为一种展示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竞争评比,介绍收获,互相启迪,增加趣味,让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提高实效。
  读文预习评价:与学习对手共读此文,组织大家从正确、流利、有感情三方面进行评价,对手便是评委,评价时或鼓励、或指出不足帮助改正。学生会努力将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展现在同学面前,这样将检查作业变成展示自己,让充分预习成为展示自我的最佳手段。
  生字、词语预习评价:可以采用向对抗组质疑重点词语的理解,自己来补充的方式交流。学生在“难为对方,展示自我”的思想下,经过思维碰撞,在交流与思辨中扫清词语理解障碍。老师的评价也非常的重要。生字词的检查主要通过抽读、听写的形式完成字词句的理解;
  对课文的理解评价:可以通过学习课文时进行检查。随教学设计适时监测,可以出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回答,可以围绕主要问题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也可以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精彩批注。学生质疑的问题有些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解决,课近尾声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表扬学生有价值的问题,并帮助解决。教师要围绕课堂,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恰当的评价和引导,以评价促预习。
  查找资料评价:学生查找的资料尽量减少不经消化,照搬照度。可以在课堂上随老师备课时预设的环节,以抢答、补充答的形式出现。要求脱离文字资料,全凭学生自己口述。答出有价值的资料信息,能为自己所在小组加票。在“集体荣誉”的刺激下,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整理吸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并对文本的理解有了补充和提升。
  五、指导学生预习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不同年级学生的预习要求也不同。低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应少布置预习任务,培养预习习惯时,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量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步骤,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绝对不能布置给学生一句“预习课本第几页至第几页"了事。
  中、高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布置的预习任务自然就要多一些。可以完全把预习活动“置之课外”了,但预习前要给学生以“预习提示”指导,让学生按预习提示,结合学到的预习方法去进行预习,这样一路走下去,学生就可以独立进行预习了。课堂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布置的预习问题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前,自己先要做精心的准备,要对新课内容有充分的认识,预习题目要精心准备反复斟酌,以求真正达到预习目的。
  学生课前有目的有方法地预习,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锻炼思维能力、自控能力,并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轻松地与同学老师合作去解决重点难点,从而会增强个人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让课前预习成就课堂高效。

标签:预习 高效 课堂 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