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基础、难点及对策 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十二五”是南通发展的关键时期,居民收入能否实现快速增长,不仅关系到发展方式的成功转型,也关系到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因此,“十二五”期间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意义重大。文章结合南通实际,提出南通要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其基本条件已具备,但也存在制约因素和一些不确定因素,同时有针对地探讨了南通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的对策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南通 城乡居民 收入倍增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216-03
  
   江苏省南通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未来五年南通经济和社会发展做了全面部署,同时对民生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其中“力争居民收入五年实现倍增”则是规划的一大亮点。实现“收入倍增”计划,将使南通城镇居民经过五年翻一番。但如果仍然保持近年来收入增长现状,不能真正形成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机制,“倍增”计划将难以实现。因此,建立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机制,切实解决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难题,是南通“十二五”时期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南通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条件基本具备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特别在“十一五”期间,南通市委、市政府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在加快富民进程、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富民、惠民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10年底,南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14元。以2005年为基数,年均增速分别为13.7%和12.5%。尽管“十二五”增长目标有进一步提高,但总体认为,“倍增”计划实施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主要依据的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南通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奠定了物质基础
   五年来,南通跨越发展态势强劲,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处于长三角前列,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完成情况好于预期。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17.88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中前移至第26位、列全国地级市第8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500元,均是“十五”期末的2.3倍;财政总收入713.4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779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1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较“十五”末提高12.5个百分点,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21800元和9900元,五年分别增长88.3%和80.2%。南通市于2009年提前三年在全省江北地区率先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开启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南通的发展目标将由注重经济总量向注重民生改善转变,居民收入也将随着“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总量的翻番而得到快速提高。
   (二)就业环境的改善为居民收入的提高提供了内生动力
   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十一五”期间,南通在政府、企业、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南通市城乡居民就业环境不断趋好,建立了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就业机制,工作条件日益改善,劳动报酬不断提高。“十二五”时期,劳动力供给无限时代将被终结,长期被压抑的劳动力收入将迎来抬升时期。可以预计,未来五年全市将面临持续的加速性市场化工资上涨。南通将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就业政策,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促进就业创业的社会环境,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劳动力市场,努力创造各种就业机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三)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为南通城乡居民收入倍增提供了重要支撑
   进入新世纪以来,南通全市上下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着力塑造新的体制和机制优势,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离、政事分开,构建新型政府运行机制,将全市的市场化改革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进。不断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扩大转移支付,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强化税收的调节。在城镇,建立健全了企业职工工资正常的增长机制和支付的保障机制;在农村,全面取消农业税,建立了促进农民平等就业的基本制度,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农村的金融制度、土地经营管理制度的创新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制度保障。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南通城乡居民收入倍增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为南通城乡居民收入倍增提供了政策支持
   进入新世纪以来,南通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核心发展理念,并制定了一系列富民政策,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收入分配方面,先后颁发了《关于促进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意见》,并率先制定了《南通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南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更加注重分配的公平合理,促进社会共同富裕,力争五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和2万元,总量实现倍增,增幅全国领先。并且将进一步拓宽创业、就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突出农村居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类群体增收,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十二五”时期,全市要全面实施富民优先战略,目的是要把富民作为优先的发展目标,着力加强和改善民生,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财富积累。南通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相关政策的实施为城乡居民的收入倍增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南通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制约因素和不确定因素
   (一)南通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制约因素
   “十二五”时期,虽然南通实现“收入倍增”的基础条件基本具备,但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南通现实发展来看,制约南通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速度仍然不快,制约了经济总量实现倍增。虽然南通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但是第三产业的比重一直在50%~52%之间徘徊,产业升级的步伐与邻近发达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从产业内部来看,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而附加价值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偏低。电子信息、船舶制造、化工医药等附加价值较高的产业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其销售收入占比不大。同时,作为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主体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身创新转型的动力不足。当前,诸多中小企业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和原有发展模式的依赖性很强,同时受资金和技术能力的限制,产品研发能力不强。虽然南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推进措施,但是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不仅如此,诸多中小企业还面临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的缺乏,再加上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相对滞后,使得企业无法保持良性发展。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了我们经济转型升级的速度,影响了经济总量倍增,进而加大了居民收入倍增的难度。
   2.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阻碍南通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的实现。就业是居民增收的源头,由于南通是人口大市,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2010年底,全市登记失业人数为3.61万人,登记失业率为2.74%,其中市区登记失业人数为1.14万人,登记失业率为2.62%。虽然登记失业率成下降趋势,但全市和市区登记失业人数却比上年有所增加,再加上社会隐形失业,全市的劳动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全市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的局面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这已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就业问题成为影响城镇居民增收的瓶颈,是造成南通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3.配套体制与机制不健全,加大了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的难度。日本的收入倍增计划的成功,除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注重教育培训外,完善相应的配套体制和机制是重要的原因。南通在实行收入倍增计划时期,配套体制机制的建设任重而道远。第一,城乡分割等二元管理体制的存在,加大了收入倍增的难度。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社会经济存在诸如城乡二元结构、国有与民营结构、工农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东部与西部结构所形成的双重结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而对农村投入的不足,又加剧了收入差距。第二,“十一五”期间尽管南通市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实现翻番,但由于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和薪酬考核制度尚不完善,企业内部分配不均衡,导致全市企业一线职工的工资收入倍增存在难度。第三,在企业实质性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仍有较大难度。收入倍增计划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企业里积极推进并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立足通过协商来解决企业的工资增长问题。但在实际过程中,除了企业怕被捆住手脚,不愿意配合外,作为职工利益代表的工会,其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有限。第四,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成为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的一大影响因素。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社保资金的投入力度,在扩大社保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方面作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面对社保资金庞大的供需缺口,以及社保城乡不均衡的现实,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二)南通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不确定因素
   “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南通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中,也要考虑到以下不确定因素:
   1.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变化对居民收入带来的不确定性。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上升。只要在这五年中世界经济不出现全球性的大波动、我国的宏观经济状况比较正常的话,这个倍增计划是能够实现的。如果世界经济出现第二次探底,那么,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可能难以实现。
   2.工资性收入继续快速增长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2010年,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家庭总收入的62.1%,占农民纯收入的58%。可见,在“十二五”期间,能否实现南通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工资性收入能否有一定幅度的增长。而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企业用工成本增加,现在,日益上涨的人力成本已成为企业的一大负担,对企业来说,增加工资要与员工工作效率、企业整体效益挂钩,否则加工资就没有基础,难以持续。目前小微型企业确实出现了一些诸如贷款难、费用成本增加过快这样一些困难。这将会使企业在劳动力与资本使用之间进行平衡。城镇职工工资性收入增长速度也将随着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普遍实施而放缓。
   3.农村居民增收预期不稳定。一是农业生产发展极不稳定。农村居民的农业收入容易受到气候条件、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因此要充分考虑到未来五年间的不确定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二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引起的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增加了农村居民增收的不确定性。由于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农民掌握市场需求的滞后性,使得农产品的价格有大起大落的现象。同时,各种农产品产量在年度间会有一定波动,使得农业收入也会随之波动。2010年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农村居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2012年农产品价格能否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来源,还要看后期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变化趋势,以及农产品与农业生产资料的比价变化。
   4.物价上涨会减缓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在“十二五”时期,随着扩大内需措施成效逐渐显现,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内货币流动性增加,国内居民水、电、气价格上涨,加之国际经济的复苏,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开始大幅上扬,增加了通胀预期。在抵消物价上涨因素后,工资增长率就没有那么高了。实际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通胀因素会让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大打折扣。因此,物价水平不稳定,居民实际收入不确定因素增多。
   5.后续政策能否连续带来的不确定性。随着近年各项惠民政策逐步到位,原有政策对转移性收入的拉动作用会减弱。政策性补贴对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在下降,从影响城镇居民增收的因素看,“十一五”以来,南通多次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连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调高社会保障标准水平。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到位,对2011年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将会减少;从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看,2010年四项农业生产补贴收入(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增速在下降。在没有新的政策性补贴出台前,政策性转移收入增速可能会下降。
   三、南通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对策
   “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大范围实施,是大势所趋,也是众望所归。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从而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改善、中等收入阶层占人口比重大幅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大幅提升的目标。结合南通发展实际,实施倍增计划过程中,需要我们着眼全局、通盘考虑,采取综合措施,深入推进,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以推进:
   (一)优化产业结构,带动收入结构合理调整
   要继续做大做强经济总量,从而不断扩大收入的源泉,是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十二五”是南通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关系到生产方式的成功转型,也关系到富民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以三次产业融合并进为动力的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扩大高素质高收入人员就业的重要渠道。把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水平作为拓展普通产业工人收入空间的主要方法。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提高从业人员收入水平的重要手段。一是重点加强企业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国家应重点扶持一批大企业集团、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创新体系建设,并带动其他企业技术水平提档升级。二是以推进重大项目为重点,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把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机结合,以推进重大项目为重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三是加快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推进专业化生产,以产业链整合生产要素,通过联合、重组、股份置换等方式,形成若干开发和集成能力较强的产业集团和一批高技术、专业化的小巨人企业,进而实现规模经济,不断提升老百姓的收入源泉。
   (二)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推动劳动报酬快速增长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途径。只有增加就业,才会增加居民家庭收入,这是提高收入水平、改善分配关系的重要前提。因此,要把扩大就业作为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为此,要进一步贯彻落实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制定积极可行的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一方面从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入手,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另一方面,发挥投资少、见效快、吸纳劳动力多的优势行业,从根本上解决就业矛盾突出问题;要努力实现公民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和就业机会的公平,促进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合理自由流动;要利用倒闭和破产企业厂房设备,提供优惠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和有技术专长的下岗职工开展创业活动;要做好富裕劳动力的输出工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开拓国内、国际劳务市场;要继续大力实施就业援助,开发适合困难群体特点的就业岗位特别是公益性就业岗位,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用、免费就业服务等政策措施,重点做好下岗职工、“40、50”人员和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三)建立工资稳定增长机制,实现收入可持续增长
   一要通过逐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薪收入,以带动全社会工资收入的快速提高。在兑现落实中央有关工资分配的政策的基础上,按照“小步快走”和“谁出政策谁拿钱”的原则,有计划地适时出台一些地方性的增资政策,使事实上已经存在的补贴变暗补为明补,让居民收入中的隐形部分显性化。二要加强对企业薪酬政策的宏观调控,引导企业树立“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观念,逐步提高企业职工工资,使企业职工的收入随着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企业工资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确保企业职工收入的稳定增长;强化工资指导线作用,试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执法监督监察,确保最低工资标准的贯彻落实;形成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制度,使经营者收入同企业经营成果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挂钩,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收入水平,激励企业家开拓进取;确立企业欠薪责任追究制度,对拖欠职工工资的企业采取综合性限制措施进行严厉处罚。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的间接收入水平
   完善的社会保障有利于从三个方面增加居民收入。第一,社会保障金客观上直接增加了社会保障金领取者的收入。第二,实施社会保障提高了社会保障领取者人力资本积累的可能性,而人力资本积累将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收入。第三,实施社会保障后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居民所面临的社会风险,从而降低了居民由于风险造成的损失,这间接地增加了居民的收入。我们应着眼于建立与南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三条保障线”建设,特别是狠抓社会保障资金的稳定增长,保证养老金、离退休金按时足额发放,保证城市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保证下岗失业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形成社会保障基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和社会保障对象收入水平稳定增长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积极推动“三条保障线”的衔接;稳步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严格保障标准的执行,合理确定保障面;加大保障资金征缴和追欠力度,多渠道筹集并管好社会保障基金。要继续重视解决好城镇贫困群体的生活问题,重点是要严格执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法律法规,要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低保标准;要解决城镇低保工作没有经费保障的问题,避免挤占保障资金的现象;解决好粮油菜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对低保对象、困难大学生和失地农民的生活影响问题;完善城镇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尽快在全区范围内推行分类施保,解决好低保家庭子女就学、医疗等生活困难问题;引导商业保险体系的健康发展,发挥商业保险对城镇居民增收的积极作用,增强最低生活保障的效力。
   (五)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克服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的薄弱环节
   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进行短期的政策调整,开辟农民就业、增收的渠道和领域,更要逐步建立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第一要完善农民增收政策机制,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促进农民长效增收。建立健全农业扶持保护体系,并努力构架农产品销售、流通、加工“绿色通道”,加大农业支持力度和政策倾斜力度。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优化投资结构,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对农民和农业生产补贴体系,要扩大良种推广补贴规模和范围,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第二要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长效增收。要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建立规模优势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调整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结构,以高产、高效、优质、安全为目标,不断选育、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境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第三要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民长效增收。着重抓好已落户南通市的现有龙头企业的正常投产运行和规模扩大,凡是有特色产品的乡镇都要努力建立一个加工型且环保的龙头企业,使特色产品通过精深加工进一步增值,减少农产品“原始”出售,以提高农民增收幅度。第四要研究制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措施,完善企业与农户联结机制,促进龙头企业更多地接纳农民就业、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第五要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民长效增收。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第六要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激活农民的增收欲望,促进农民长效增收。要设立一个有权威的能把生产、商品、市场信息准确传送给农民的专设机构,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避免农民因信息失灵而盲目生产。同时通过信息使农民了解市场、进入市场,从而激活农民增收欲望,达到通过劳动得以增收的目的。
   [本文为江苏省规划办省市合作课题:“十二五”期间南通城乡居民收入倍增问题研究(课题编号:11EYB018)。]
  
   参考文献:
   1.张小平,王迎春.转型期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
   2.张长生.2001年以来我国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演变分析.岭南学刊,2010(1)
   3.王小鲁.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现状、问题及对策.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3)
   4.姚德仓.对中国居民收入现状的思考.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3(2)
   5.南通市统计局.2010年南通统计年鉴.2011
   (作者简介:陈峰燕,研究生学历,中共南通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经济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收入分配理论 江苏南通 226007)
  (责编:若佳)

标签:南通 倍增 难点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