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格式 > 正文

妙用运动处方,提高有氧耐力 运动处方模板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以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指导思想,以“运动处方”为教学程序,提高学生专项能力的教学活动。本文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处方”;提高耐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3-044-1
  
  一、运动处方的教学模式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以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指导思想,以“运动处方”为教学程序,提高学生专项能力的教学活动。其本质特征是对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及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心肺功能状况和个体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应的运动种类、负荷、频率,从而有计划地提高专项能力。实施程序是:测试→分析比较→制定处方→实施处方→再测试、再比较→调整个体、优化处方。
  通过“表格一”中任一项目的测验(对于年龄较小或体质弱而不能完成表中两个项目测验的,也可安排台阶试验),将受训者的成绩和上表进行对照,依据评价标准和受训者测验时的表现,将受训者分成ABC三组。
  二、运动处方的实施
  根据分析结果,将受训学生分成三个训练组,即ABC三个组,所在同一组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小,容易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A组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好,作风顽强,实践表明,通过间歇性锻炼和持续训练两种方法提高A组学生有氧耐力的效果较为显著。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增加运动重复的次数。负荷数量常以距离(m)和时间(s)两个指标来表示,以时间指标衡量工作时间可控制在30s至120s内,以距离指标衡量,练习距离范围可控制在50m至200m之间。
  2.增加每次重复运动的时间。每次练习的时间为1min~1min30s,整个练习时间保持在30min以上。
  3.提高每次重复运动的强度。可训练学生的心率控制在170~180次/min,只有用较大的强度才能使运动后10s到30s之间的心搏量得到增加,从而有效地提高心脏功能,达到发展有氧耐力的目的。
  4.缩短每次运动间歇时间。教师应使学生机体在不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进行下一次练习,心率为120~140次/min左右时进行下一次练习。
  5.持续训练的练习形式。匀速连续跑,心率可控制在150次/min左右,运动时间一小时以上;变速跑,心率可控制在130~145次/min至170~180次/min,负荷强度由低到高,持续时间30 min以上。
  6.休息方式。作积极性休息的练习。
  7.注意事项。为了提高全身有氧耐力,必须达到改善心肺功能的有效强度,超过这个强度就有一定的危险,因此这个强度也被称为安全界限,最低效果的下限也被称为有效界限,在安全界限和有效界限之间,就是运动处方的安全范围。对于不同年年龄、不同个体,处方中的练习强度还应在安全范围内灵活运用。
  B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运动节奏感不好,意志也需要培养,待动作技能逐步形成后才能试训A组的运动处方。在这一组学生中,笔者建议以结对形式(水平较接近的结为一对),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在完成一个周期的训练后,教师对体力进行再测试,依据测试成绩,对照测验标准,及时调整分组,让个体的有氧耐力适应更高层次的运动处方。
  C组学生基础薄弱,动作技能的表象尚未建立,建议从以下四方面改进入手:
  1.掌握正确的跑步动作。跑步的技术要领很重要,总的要求是动作要自然、协调、放松。
  2.掌握好呼吸节奏。在掌握正确跑步动作基础上,掌握呼吸节奏。
  3.正确处理运动极点。极点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惰性跟不上肌肉活动的需要而出现的一些机能变化。在运动前,教师应带领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让学生对极点的到来提前有个心理准备。运动中,极点到来时,大声提醒学生,速度放慢,尽量将气呼出来,借此加深呼吸,控制好摆臂与运动节奏,鼓励他们坚持,直到获得“第二次呼吸”。此时,内脏器官的惰性得到克服,供氧量增加,运动轻松有力,这是人体在运动中感觉最好的阶段,也是获得锻炼效果最有效阶段。
  4.通过小型竞赛来使他们获得成功,以此提高训练的积极性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也为他们取得上一级运动处方奠定基础。
  与医学处方一样,运动处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课程进行一个周期以后,需组织学生再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及实施处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教师应对处方的内容、实施的方法、生理负荷等做必要的调整,以保证处方更有针对性,更适合个体发展需要。

标签:妙用 耐力 处方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