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提纲 > 正文

论文提纲的表示方法

时间:2017-05-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论文提纲样本

、文艺理论

试评方方的小说

试评池莉的小说

试评先锋派的文学

当代文学与现实主义

论新时期文学的现实主义

浅谈抒情文学的意境

通俗文学漫谈

试论情感在文学中的作用

儒道文学观之比较

从”诗言志”到”诗缘情而绮靡”的逻辑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论概述

知音的审美赏评方法

试论韩愈的文体革新理论

白居易诗论与司空图诗论比较

明代”真诗在民间”的提出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风格论概述

说”意境”

也谈无言之美

-------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说开去

试谈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

现实主义新论

现代主义新论

优美的实质与特征

崇高的实质与特征

中西方悲剧结局的心理效应

贾宝玉性格的深层心理因素

“意境”与”典型”的比较研究

中西悲剧观比较

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研究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

文学批评的性质、特征论

论审美距离

审美共鸣的心理基础和生理基础研究

自然主义新探

简论形式美

略论当代中国艺术的审美风格

自然美的欣赏及其美育价值

审美知觉的特点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美的规律对现代生活和艺术的启示

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简评现代文学中的隐瞒化倾向

文艺批评的功用价值论

中西文艺批评方法比较

二、现代汉语

次字的词性研究

略论”了1”和”了2”的区别与辩论

还、又、也的功能比较

“名+名”语法小类试析

试论汉语概数表示法的多样性

谈谈状语的非常规位置及其作用

中学生作文中一种常见的语法错误简析

试谈中学教材中的长句教学

中学生作文中复句作用情况的调查

次字的词性研究略论”了1”和”了2”的区别与辩论还、又、也的功能比较“名+名”语法小类试析试论汉语概数表示法的多样性谈谈状语的非常规位置及其作用中学生作文中一种常见的语法错误简析试谈中学教材中的长句教学中学生作文中复句作用情况的调查10.语法知识在作文批改中的运用(体会)

11.某某地方人怎样学习普通话

(提示:主要从语音的声、韵、调方面揭示某某地方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并提出辩正方音的有效方法)

12.试论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提示:一般语文教学存在重写作能力轻口语能力培养的倾向,如何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状况,

做过哪些尝试,效果及规律)

13.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分析

(提示:中学语文教学存在重文学轻语言倾向,语言分析往往孤立进行,如何综合内容及篇章进行语言分析,分析

要领及原则是什么?试以具体的课文分析为例,展开具体论述)

14.文学语言的规范与变异

(提示: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运用往往不合一般语法,这些超出常规现象有些是积极的修辞现象(变异),有些是消

极的语病(不规范),如何确立和运用区分变异和语病的标准?请搜集具体语言材料加以分析论述)15.人民日报中的语言失误分析

(提示:搜集报中字、语、句等语言失误现象并进行分析,也可就其他某一较有影响的报刊搜集材料而分析(题目作相应改动)三、古代文学

如何评价唐代边塞诗?

论唐人七绝的艺术成就

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

论中晚唐咏史诗的思想艺术成就

论王维山水诗的美学特征

试论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李贺诗歌对唐诗风格转变之影响探索

试谈建安诗歌中的山水景物诗

陶渊明诗歌中的玄风理趣

10.南北朝乐府不同论

11.大小谢山水诗不同论

12.读元杂剧中水浒戏思想和艺术

13.论宋代的爱国诗

14.汉代楚歌诗简论

15.《史记》与《汉书》的比较研究

16.论《史记》史传文的艺术价值

17.论晚清宋诗运动

18.”同光体诗”的评价

19.论晚清”中晚唐诗派”

20.王鹏运诗歌论

21.论晚清”诗界革命派”的诗

22.论谭嗣同《莽苍苍斋诗》

23.元杂剧研究(可在其中定小题)

24.论范成大的使金诗

25.论辛弃疾词

26.试探江西诗派

27.论陆游的爱国诗

28.谈谈《水浒传》中的招安

29.试谈《西游记》主题

30.《聊斋志异》中的妇女形象

31.《红楼梦》人物论(可任选其中一个人物)

32.论《左传》的成书时代

33.论司马迁的世界观

34.汉赋的艺术价值

35.谈《诗经》中的爱国主义诗篇

36.论汉乐府民歌中的叙事诗

37.论建安诗歌为我国抒情诗发展奠定了情景相生的基本特征

38.论建安诗歌由质朴趋向华丽的发展

39.曹操诗歌如何描写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

40.论曹丕诗歌的语言特色

41.论曹植的宴游诗

42.论阮籍《咏怀诗》的言、象、意

43.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想象

44.论陶渊明的《饮酒》诗

45.论陶渊明描写动乱现实的艺术特色

46.论陶渊明散文和辞赋的艺术特色

47.论中古诗歌词藻、偶句典故和声律的发展

48.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性

49.试论李白与魏晋风度

50.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手法

51.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表现

52.《花间集》作者群的心态分析

53.论温庭筠、韦庄词风格的异同

54.李煜词的抒情特征

55.唐传奇中的妇女形象及唐代知识分子的婚姻理想

56.苏东坡词抒情艺术探讨

57.辛弃疾登临词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

58.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

59.论李清照的深层苦闷

60.二晏词比较

61.论柳永词的铺叙艺术四、写作

写作的模仿与创造

论写作模式

论写作灵感

论写作想象

论张抗抗小说的艺术特点

论文章的开头艺术

报告文学的艺术想象与虚构的区别

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异同

散文的纪实性与虚构问题

10.黄宗英报告文学研究

11.从《论孙超现象》(《文汇》86年第12期)看陈祖芬报告文学的语言特色

12.试论琼瑶小说----《在水一方》

13.莫言小说的艺术特色

14.试论短篇小说的艺术特征

15.分析高晓声或王安忆的短篇小说

16.浅谈近几年来报告文学的艺术进步

17.评《芙蓉镇》

18.论陆地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19.长篇小说《劫波》的结构艺术

20.论韦良山的性格特征

21.壮族文学中的当代意识

22.壮族文学的民族特色

23.论新诗的音乐美

24.民间文学专题研究

25.壮族神话研究

26.壮族传说故事研究

27.壮族歌谣研究

28.壮族歌圩

29.论诗歌的意象

30.论小说的抒情趋向

31.论童话的假定性和逻辑性

32.论儿歌的艺术特色

33.为何短篇不短

34.------论短篇小说结构技巧

35.谈莫泊桑和契诃夫的短篇小说

36.论唐传奇与中国短篇小说的关系

37.试论微型小说的艺术特征

38.试论小说的叙事艺术

39.试论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40.论散文的”散”

41.论《唐山大地震》的思想艺术成就

42.童话的意境

43.论写作的自我意识

44.谈文章的结尾艺术

45.略论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

46.论诗歌的音乐美感

47.散文的真实性刍议

48.论转折关头写人

49.从《笑》看冰心早期散文作品的艺术风格

50.鲁迅小说《药》的剪裁艺术

51.论文章标题的艺术魅力

52.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

53.诗歌的音乐美感

54.散文的真实性

55.论冰心的散文艺术特点

56.论诗歌象征

57.小说的时空艺术

58.论小说模式五、教学法

中学生心理特点与语文教学

中学生阅读心理初探

中学生作文心理特点分析

中学考试心理研究

试论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想象力问题 试论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观察力问题 语文读文教学的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语文读文教学的板书设计艺术初探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初探

10.作文教学的指导艺术初探

11.叶圣陶语文教育(教学)思想初探

12.论课堂内外教学的结合

13.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教学与智能培养的关系

14.论中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

15.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16.关于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诵问题

17.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18.试论单元教学的优越性及局限

19.听说训练的重要性及训练的方法

20.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21.教学方法的最佳选择应掌握的原则

篇二: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

题目:从《孔乙己》和《伤逝》看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基本论点:鲁迅通过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刻画,不仅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礼教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和迫害,更主要寄予了作者对他们命运的无限同情。 内容纲要:

1. 鲁迅在作品中描写了知识分子的社会环境。

2. 鲁迅对他所描写的知识分子究竟持何种态度。

3.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刻画表现了巨大的社会意义。

结论:

看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既要看到他们的不足,又要看到他们的苦难,在旧社会里他们和劳动人民的处境大体相同,了解到这一点,才能正确认识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才不至于过于强调鲁迅对知识分子的批评。

从《孔乙己》和《伤逝》看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张延科

完成时间:2008-5-9

摘要:旧社会,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和劳苦大众一样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他们也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形象。虽然他们由于所受教育和自身经历各不相同,生活和结局很不一

样,但他们的命运大致相同。孔乙己是旧式知识分子的代表,作者以喜剧的形式塑造了这个受科举制度毒害的悲剧形象,让他在人们的笑声中凄然离开人生舞台,子君和消生是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勇于挑战,勇于追求,但最终被封建势力毁灭,这些都深深寄托了鲁迅的同情。

关键词: 同情知识分子抗争 追求

鲁迅的小说主要塑造了两类人物形象,一类是辗转于社会底层,受尽压迫和蹂躏的贫苦农民,另一类则是命运多舛、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作者对这两类人物的态度本来是十分清楚的,即认为他们都是“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对他们的悲惨遭遇寄予了深刻的同情;与此同时,也看到他们身上存在的这样那样的弱点、缺点,对他们作了诚恳的并且也是深刻的批判,希望他们能够摆脱现状,奋发努力地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应该说,对这两类人物,鲁迅表示的同情和给予的批评尽管在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基本认识和态度是一致的。长期以来,评论者对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所显示的意义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总的说来分析切合实际,即认为作者通过这些人物揭示了封建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摧残和迫害,以艺术的方式替他们喊出了内心的痛苦,博得了读者的同情。但是,对于知识分子形象,大多数评论者却认为他们的命运固然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他们的压迫和毒害,反映了社会

的黑暗。但主要是显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即追求功名、个人奋斗、脱离群众、软弱动摇等,鲁迅刻画他们,就是要指出知识分子必须彻底改造。努力和工农群众相结合,作者对他们的态度虽有同情,但主要是批评。这种看法是否正确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否符合鲁迅作品的实际?今天我们重新作一番探讨。

一、 鲁迅在自己作品中描写知识分子的社会环境

鲁迅在自己的作品中用那么多的篇幅来描写知识分子,对他们的痛苦生活和不幸的命运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决非出于偶然。他既不象有的评论家所说是为了表现自己“心灵的历程”,也非仅仅为了写出知识分子生活的痛苦和无奈。他对知识分子问题显出很大的兴趣,对知识分子倾注巨大的热情,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就鲁迅进行小说创作的前前后后,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动。资产阶级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导致了清王朝的覆亡。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转眼间成为过去,人们被压抑的承重心情很自然地感到一时的轻松。但是,兴奋的心情并不等于客观现实,资产阶级革命由于没有触动旧社会的根基,原有的社会问题并没有解决。即如孔乙己的生活出路问题,科举制的废除,取仕的道路完全断绝,他们就丧失了仅有的一点支持自己活下去的力量,然而孔乙己们的悲剧命运在辛亥革命之后毕竟并未成为过去,相反,还是当时社会

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子君和涓生们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遭到了失败,感到了幻灭。他们发现,生活比预想的要更重要更复杂得多,冷酷得多。事实上,“五四”以后的中国社会,虽然受到新思想的冲击,仍到处充斥着腐败、落后、黑暗和贫困,封建势力顽固地占据着政治舞台,广大人民群众仍处在军阀专制的奴役之下,遭受着非人的待遇。知识分子在当时也是和劳动人民一道受难。子君、涓生们虽然争得了恋爱自由的胜利,但终承受不了失业和贫困的打击,他(她)们还是没有逃过封建势力施加的迫害。鲁迅正是从现实生活和社会的角度来看待知识分子问题的。他在小说创作中用和对待农民问题几乎相同的注意力来对待知识分子问题,正是把知识分子生活当作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加以考察。他在主要是农民问题的小说《故乡》中,曾提到作为知识分子的“我”和农民闰土其实是同样的命运,如果有什么不同,那也不过一个是辛苦辗转地生活,一个是辛苦麻木地生活。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鲁迅先生在小说中描写知识分子生活时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以及他们为什么这样重视知识分子问题。

二、 鲁迅对他所描写的知识分子究竟持何种态度

鲁迅对他所描写的知识分子究竟主要抱什么态度,是否如一些评论者所说的主要是批判或批评?形象本身最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在《孔乙己》中,鲁迅一方面批评孔乙己懒惰酸腐,一方面也细致刻画了孔乙己纯真善良的性格,喜欢

和孩子们玩耍,用指甲沾了酒教酒店小伙计写字,分茴香豆给孩子吃。更主要的是他写了孔乙己的孤独,被人取笑,没有社会地位,写了他不得不以最末的手段(偷窃)来苟延残喘,并因此而惨遭毒打,终至无法活下去。孔乙己的悲剧固然有他自己的责任,他不该去偷窃,但归根结蒂把他毒害,把他吞噬掉的不正是当时罪恶的社会吗?作者最后写孔乙己“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以后“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到了第二年端午,到中秋,再到年关,也“终于没看见——大概孔乙己的确是死了。”在这里,作者明白地表现出淡淡的哀愁和压抑着的悲愤,显然是在批判吃人的封建制度而被吞噬的孔乙己充满了同情。

至于子君和涓生,可以说无论从作品的基调和表现方式看,鲁迅都是在为他们说话,替他们控诉。子君,作为五四时期的新女性,她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她的大胆和坚决的性格,确是证明了“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的那样的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她对自由的追求,对爱情的忠贞,尽管周围的人对他讥笑,她却大无畏的。涓生在开始也真正是全身心的爱子君,他们一起“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说明他们的思想有着共同的基础。对这些,鲁迅都是赞扬的。鲁迅对子君和涓生思想性格上的弱点和缺点,批评也是很明显的。子君缺乏远大的生活理想,她在建立起小家庭之后,使用全部精力忙于烧饭做菜,

篇三:毕业论文大纲格式

毕业设计报告(论文)

诸 葛 亮 孔 明

设计地点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摘要页样本

摘 要 词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总结概括,应简要说明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大半页左右最好,一般论文摘要的文体比较固定,一般为“三段式”结构,即:开头、展开、结尾。开头就是主题句,开门见山点出主题;展开段进一步阐明论文的内容,研究方法,分析过程及论证要点;结尾段是给全文做出结论,并指出结论的意义。

论文摘要的内容一定要完整。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结果;研究的主要结论。一般论文摘要可独立成篇。一般500字以内,摘要应该在论文完成后撰写。

论文摘要写作应避免过于简短,避免句子结构太呆扳,避免使用非规范的缩略语,一般不用疑问句和感叹句。

论文中文名称宋体小三号加粗居中,段前、段后间距一行,行间距1.25倍,如果一行写不下,可以分行,分行时注意均衡,

“摘要”两字中间空四格字,同一级标题格式,即用宋小三号加粗居中,段前、段后间距0.5行。摘要内容的字

论文提纲的表示方法

体、字号为宋5号,1.25倍行间距。

关键词另起一行,顶格写。不同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说明:文中所指空格如无说明,均指半角空格,示例中以“︼”表示,全角空格占两个空格位置,示例中以“□”表示。

示例:

(空一行)

关键词:网上银行;服务质量;数字证书;服务维度;服务指标(宋体5号字 加粗 一般3-5个关键字

English Title(标题每个单词除介词冠词of on等外首字母大写)

English Title

Abstract

本部分为论文摘要样本,摘要部分由四部分组成,论文英文名称、摘要标题、摘要正文、英文关键词,英文摘要必须和中文摘要内容一一对应。如果有副标题,之间用半角冒号“:”分开。英文名称及Abstract均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小三号,摘要正文Times New Roman字体5号。摘要和关键词之间空一行。

关键词Times New Roman字体5号,加粗,顶左,每个关键词的首字母大写,关键词之间用英文半角分号和一个空格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面不加标点符号。

示例:

(空一行)

Keywords: Keyword1; Keyword2; Keyword3

目 录

Abstract ............................................................................................................................................................ II

第一章 绪 论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的意义 ........................................................................................................................................... 1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

1.4 论文框架 ............................................................................................................................................... 1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或者相关理论) .................................................................................................. 2

第三章 第三章大标题 .................................................................................................................................. 3

3.1 标题31 .................................................................................................................................................. 3

3.2 标题32 .................................................................................................................................................. 3

3.2.1 标题321 ......................................................................................................................................... 3

3.2.2 分析2 ............................................................................................................................................. 3

3.2.3 分析3 ............................................................................................................................................. 3

3.3 标题33 .................................................................................................................................................. 3

3.4 标题34 .................................................................................................................................................. 3

第四章 第四章大标题 .................................................................................................................................. 4

4.1 标题41 .................................................................................................................................................. 4

4.1.1 标题411 ......................................................................................................................................... 4

4.1.2 标题412 ......................................................................................................................................... 4

4.1.3 标题413 ......................................................................................................................................... 4

4.2 标题42 .................................................................................................................................................. 4

4.2.1 标题421 ......................................................................................................................................... 4

4.2.2 标题422 ......................................................................................................................................... 4

4.2.3 标题423 ......................................................................................................................................... 4

4.3 标题43 .................................................................................................................................................. 4

第五章 第五章大标题 .................................................................................................................................. 5

5.1 标题51 .................................................................................................................................................. 5

5.2 标题52 .................................................................................................................................................. 5

5.3 标题53 .................................................................................................................................................. 5

第六章 第六章大标题 .................................................................................................................................. 6

6.1 标题61 .................................................................................................................................................. 6

6.2 标题62 .................................................................................................................................................. 6

6.3 标题63 .................................................................................................................................................. 6

结 论 .......................................................................................................................................................... 7

致 谢 .......................................................................................................................................................... 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9

附录一、经济管理类论文常见参考格式 .................................................................................................... 10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毕业论文

第一章 绪 论

注意使用本大纲格式,标题请手动更改,不要拷贝,否则格式可能会变化,建议内容先在记事本上消除格式后再拷贝。

1.1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研究思路及内容。

1.4 论文框架

论文框架。

标签:提纲 方法 论文 论文提纲的写作方法 学年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