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提纲 > 正文

历史论文提纲范文

时间:2017-05-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学年论文提纲

学年论文提纲

学号:222010313011030 姓名:邓丽菊 专业:历史师范 指导教师:杨光华

论文题目:关中地区古代都城的地理变迁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都城的选址,不仅要满足政治筹划,军事防卫,还需要有合适的环境和足够的土地,保障城中大量人口的生产过程。关中平原内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为农业耕种和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都城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关中平原孕育了最早的都城文化,西周的丰镐、秦朝的咸阳都处于关中地区。中国历史上先后还有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片土地上建都,其中两个最为兴盛的封建王朝,“盛唐强汉”同时选择了长安作为政治中心。本文旨在通过对关东地区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以了解地理环境因素在古代都城选择问题上的重要性。同时也通过对关东地区都城衰落的探讨,总结出其中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失败经验,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

二、该题目相关研究动态

以北京大学侯仁之先生、复旦大学谭其骧先生和陕西师范大学史念海先生等人为代表,研究机构有中国古都学会和历史名城研究会,各省市还有分会,出版《历史地理》、《古都研究》等刊物,并多次举办学术会议,出版论文集,成果丰富。同时以西安、洛阳等古都为重点考古地区,长期从事考古发掘和分析研究,学者王仲殊、徐苹芳总结了汉唐长安、洛阳的城市历史面貌,发表在《考古》等杂志上。

关于关中地区都城长安的研究始终是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有史念海主编的《汉唐长安与黄土高原》是该方面的代表作,该书收录了中日学者十几篇相关文章,其中史念海《黄土高原的演变及其对汉唐长安城的影响》、史念海与马驰《关陇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关陇集团的建立和巩固》、妹尾达彦《唐代长安城与关中平原的生态环境的变迁》、鹤间和幸《汉长安城的自然景观》等,揭示了汉唐长安城与黄土高原至少存在的四个层次的地域生态关系;李健超《汉唐长安城地下水的污染与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朱士光《汉唐长安城的兴衰对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则对汉唐长安城本身兴衰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进

行探究,朱士光在其文中指出“国势的强弱、国都的兴废与社会经济的盛衰、生态环境的优劣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正相关制约关系”。另外,史念海《汉唐长安城与生态环境》和朱士光《西汉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特征与都城长安相互影响之关系》,则继续论证了汉唐长安城与关中地区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关系。

三、内容提纲

一、关中地区都城的历史

1、西周丰镐与秦朝咸阳

2、汉唐长安

二、关中地区地理环境在都城选址上的优势

1、植被、气候因素

2、河流、交通因素

3、地势、防守因素

4、其他因素

三、唐晚时期关东地区地位的衰落与地理环境的恶化

1、关东地区衰落概况

2、地理环境恶化概况

3、古都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结论

关东地区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中。自然环境变迁的作用不言而喻——兴盛是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及温润宜人的气候,然而当气候突变、生态恶化,加之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破坏性开发等因素交汇之时,则文明之衰落不可避免。吸取历史教训,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主要参考文献

史念海《汉唐长安城与生态环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01).

卢佳洁.《环境对古代都城选择的影响——以汉、唐时期西安地区为例》,丝绸之路2009,(6).

史念海.《中国古都形成的因素》,中国古都研究(第四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朱士光.西汉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特征及其与都城长安相互影响之关系[C].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菖文化研讨会论文集.1999. 马正林.《丰镐一长安一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8

王贵祥主编.《巍巍古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篇二: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标题:浅析颜色词的英汉文化差异

尚勤彬

(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12级应用英语2班,12083020217)

指导老师:张小宁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颜色词成为语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

地理位置、自然现象、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等方面的原因,颜色词在不同文化中

被赋予了不同的喻意和文化象征。可以说英汉颜色次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区分颜色词在各自文化中的喻意及差异对我们进行跨文化交

流大有助益。本文以红、蓝、白、黑、黄、绿为主要切入点来阐述其所反应的英

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 红色 蓝色 白色 黑色 黄色 绿色 白色 黑色 文化差异 内涵

[引言] 在人类生活的这个神奇的彩色世界里,颜色渗透着我们生活的各个领

域。虽然不同语言中基本颜色词的数量不同,但他们几乎是所有语言的词汇组

成部分。作为具有文化伴随意义的词汇,基本颜色词反映着社会心理、风俗习

惯、颜色取向等文化因素方面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同为源远流长的语言,都

有丰富的基本颜色词。但是,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地理等原因,英语和汉

语的许多基本颜色词都反映了各自民族的文化特点。。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

不断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基本颜色词不可避免地成为

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障碍。国内的英汉基本颜色词比较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九

十年代,是建立在已有的国际、国内英语、汉语基本颜色词的研究成果基础

上的跨语言词汇比较研究因此研究英语和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具有

一定的现实意义。

[正文]

1、引 言

2、红色与Red

2. 1 汉语中的红色

2.2英语中的Red

3、蓝色与Blue

3.1汉语中的蓝色

3.2英语中的Blue

4、黑色与Black

4.1汉语中的黑色

4.2英语中的Black

4.3黑色在英汉文化中的相同点

5、白色与White

5.1汉语中的白色

5.2英语中的White

6、黄色与Yellow

6.1汉语中的黄色

6.2英语中的Yellow

7、绿色与Green

7.1汉语中的绿色

7.2英语中的Green

8、结束语

9、参考文献

江峰,丁丽军.实用英语翻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P90.

李肖雨.颜色含义知多少【J】.大学英语,1998(11)

陆谷孙.《英汉大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潘红.英汉国俗词语例话【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P137.

宋晓燕.中英文中”黄“的区别与联系.【J】甘肃日报,2009.09.17

王秀琴,赵鹏.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西北: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P51-P55 伍卓.英汉颜色词及其文化内涵之比较【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1)

王利.浅谈英汉”红、蓝“颜色词的文化差异.【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第3期

杨适应.英汉颜色词“green”和“绿色”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J】总裁,2009年第

3期

篇三:中国现代史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新中国的筹备会议------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1949. 9 地点:北平主要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新中国的成立

时间: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内意义----①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②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

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际意义------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四、抗美援朝战争

背景:美国侵略活动威胁中国安全;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开始时间:1950年作战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主要战役:五战五捷(上甘岭战役)

英雄人物:用身躯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和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

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结束标志: 1953年 7月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作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五、土地改革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依据文件: 1950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主要进行地区:新解放区

开始时间: 1950年

结束:到 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3亿农民获得土地。

土地改革的意义: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②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③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④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时间:从 1953 年开始执行,到 1957 年提前完成。

4.成就是:工业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②沈阳第一机床厂③第一个飞机制造厂④鞍山钢铁公司⑤东北工业基地形成⑥川藏、青藏、新

历史论文提纲范文

藏铁路⑦武汉长江大桥

5.作用: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三、社会主义改造

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公私合营。在改造过程中实行和平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完成时间:和意义: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年---1966年)

1.中共八大:

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私有制被消灭,基于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

时间: 1956 年

内容:明确指出了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2. 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左”的错误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人对国情认识不足,缺少经验、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启示:经济建设要符合国情、要符合经济规律。

4.1956—1966年的经济建设成就: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

5.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铁人)、邓稼先(两弹元勋)、县委书记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五、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 1966 年,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号召文化大革命开始。

2.老革命家对文革的错误做法提出批评,被诬蔑为“二月逆流”

3.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两个反革命集团是: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4.1971 年林 彪等人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5. 1976年、周恩来、毛泽东相继去世。

6. 1976 年 10月,华国锋、叶剑英代表中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时间: 1978年底

3.内容:这次会议否定了两个凡是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2 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较为完善的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一系列法律。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随后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措施:1985年以后,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1992年,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3.对外开放: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现在,已经形成经济特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邓小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的总设计师

①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②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又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1987年他在党的十三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根据这一设想,当做出了社会主义持机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④1992年,发表南巡讲话(特区姓社不姓资,党的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① 1992年,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次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②1997年在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民族团结

1.中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目前,全国已建立 5 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4.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二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

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2.香港澳门的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从英国手中收回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中国从葡萄牙手中收回澳门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子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4. 台湾问题:

对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的指导思想------八项主张

海峡两岸的交往: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38 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基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协会。

九二共识,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一国防建设

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华东军区海军 ,建于 新中国成立前夕。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 东海、 南海 和 东海舰队。70年代研制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

2.人民空军是在 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刚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

3.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是 1966 年,导弹部队担任的主要任务是核反击 二外交成就

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独立、自主、和平

2.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3.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时间:1953年底;②参与国家:印度缅甸③具体内容:(1)互相尊重领土主权,(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惠,(5)和平共处。④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b、1955年在万隆会议(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倡导万隆精神。

4.20世纪七十年代外交成就

取得成就的背景: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发生变化。

表现:a、中美关系正常化:①1971年基辛格访华②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③1979年,中美建交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①时间:1971年,②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C. 1971年中日关系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5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背景: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表现:a、“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①时间:2001年,②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③主要成果:通过《上海共识》,④影响: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多边外交。b、中国加入“WTO”:时间:2001年

第六单元科学教育与文化

一、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研制。

1964年 10 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 年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成功, 1966 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

弹。

1970 年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 5 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多次发射返回式卫星,一箭三星发射;1999年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州一号”,2003年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往返成功

2.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3. 863计划的制定

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4.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二、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三、文学艺术与体育成就

1.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 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四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 1995年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住房。

标签:提纲 历史论文 范文 历史论文提纲模板 论文提纲模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