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致谢 > 正文

手背静脉穿刺 手背静脉网离心性穿刺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时间:2019-01-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速度变缓,老龄化社会已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据近年来的统计,目前我院内科治疗的患者中,>60岁的患者约占85%。显然,老年人的静脉穿刺要比青壮年困难得多,而静脉输液是发生护理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静脉穿刺技术是患者满意度的直接指标[1]。为了提高老年患者的1次穿刺成功率,减少输液过程中重新穿刺,减少护患纠纷,2010年6月~2011年3月我院内科采用了手背静脉网离心穿刺,并与常规穿刺进行比较,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本院内科2010年6月~2011年3月治疗的老年输液患者400例,其中男236例,女164例,年龄62~91岁,平均7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手背静脉网离心性穿刺,对照组采用手背静脉网常规穿刺。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由静脉穿刺技术熟练的同一护士完成,穿刺针头均为5.5号,两种方法均选择手背指掌关节附近的静脉网。
  ⑴离心性静脉穿刺:患者取平卧位,被穿刺的手平放于床上,也可放于腹部,护士站在患者一侧近心端,扎止血带于腕部,消毒皮肤,待干,嘱患者微握拳,不可用力握拳,以免手背皮肤被拉紧压迫血管,导致进针时容易穿透血管下壁[2],以皮肤自然平展,静脉充分暴露为宜,操作者左手拇指轻轻绷紧拉直穿刺部位皮肤,必要时左手食指在穿刺血管旁开5~6cm处轻轻协助拉平皮肤,以易于显露静脉,右手持针柄,与皮肤呈5°~15°角向手指方向快速进针,见回血后稍进针少许,如果血管较短,则在血管后方0.5~1cm处刺入皮肤,潜至血管旁再将针头刺入血管,这样使针头刺入血管前有一段皮下组织固定针梗,见回血后松止血带,左手拇指固定针柄,查点滴通畅后用胶布固定针头,调节输液速度,给患者取舒适体位。
  ⑵常规静脉穿刺:选择手背静脉网的静脉,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右手持针柄,与皮肤呈15°~30°角向心方向进针,见回血后沿血管再进针少许,滴入通畅后固定,调节滴速,取舒适体位。
  评价指标:观察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输液过程中的重注率、对手活动的影响、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穿刺输液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1次穿刺成功率、输液过程中的重注率、手活动的影响、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论
  老年人血管脆性大,而且又硬又滑,多数患者都经过反复住院治疗,穿刺输液,常规输液法一般都采用手背近腕关节端的静脉输液,反复穿刺后血管损伤更大,穿刺更困难,。而手背指掌关节附近的血管,由于使用较少,弹性相对较好,穿刺成功率高,也符合长期输液的患者应从远端开始的原则。
  从手背静脉的解剖学基础看,手背静脉网是上肢浅静脉的一部分,位于皮下,与深静脉之间存在丰富的吻合支,浅静脉起于手指,在手背不形成网状结构[3]。因此,输入的液体通过这些网状结构回流右心,不存在逆流。另外,管径小于2mm的静脉也没有瓣膜[4]。因此,也不影响静脉回流。
  手背指掌关节附近静脉离心性穿刺时,由于持针的右手着力点在腕关节侧,范围较大,容易掌握进针角度和深度,穿刺成功后,针柄正好贴在手背中部,弥补了常规穿刺时由于关节凹凸不平,穿刺时无固定点及穿刺后固定不牢的缺点,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输液过程中的反复穿刺。“一针见血”仍然是患者评定静脉输液技术水平的主要因素[5]。
  手背静脉网是患者最容易接受的穿刺部位之一,它具有暴露部位最少,活动限制最小等优点[6]。尤其是老年人,耐性差,此处部位的常规穿刺肢体活动受限制度大,输液过程中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易致不良情绪。而离心性穿刺由于固定稳妥,肢体活动度增加,减轻了患者紧张情绪,方便了患者,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另外,输液过程中,常规穿刺由于固定不牢,针头容易移位、滑脱或液体外渗,需重新穿刺,增加患者痛苦,而离心性穿刺刚好弥补了这一缺点。
  根据临床实践结果、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及手背静脉的解剖特点等,表明此处部位的离心性穿刺优点多,值得推广。在临床工作中,从实际出发,把向心性和离心性穿刺结合起来,哪种有利可行就选哪种方法,以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
  参考文献
  1 韦文萍.手背静脉离心穿刺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20):3256-3257.
  

标签:穿刺 手背 静脉 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