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美术高考 > 正文

_如何指导学生思想品德课的预习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所谓“预”就是“事先”、“预备”;“习”,是“学习”、“练习”之意。预习就是在学习新课之前的自学,以便有准备地去听老师讲课。   【关键词】指导 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065――01
  1 师生达成共识
  少部分学生不太重视课前预习,认为反正课堂上老师会详细地讲解,预习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绝大部分学生曾经做过预习,但不得要领,没有什么效果,因而不能坚持。在这种现状下,如果生硬地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就会有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预习效果就不会太理想,甚至会有一部分学生不预习。所以要把预习的好处,预习的必要性,讲给学生听,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预习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而是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更好的掌握知识,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养成这个良好的习惯,就能受益终身。
  2 教师指导学生预习,从而掌握预习方法
  2.1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一般是指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但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践和方法的指导。所以预习初期应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根据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方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实践中都能尽快的掌握方法。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看、去想、去做,防止不知如何人手的现象。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预习、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进行个别指导。预习后让学生进行汇报,反馈预习效果。
  2.2 介绍预习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有规律可寻
  (1)指导学生看。预习时首先要指导“看”。它包括以下内容:看新课前的准备题是否掌握;看新课中有哪些需要理解的概念或要记的东西;看练习题,对照例题尝试解答。通过看,使学生初步了解要学的内容,促使学生积极地听讲,认真地练习。
  (2)引导学生想。拟定预习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初步了解甚至达到基本掌握内容的程度。
  (3)指导学生找。引导学生“找”出与此类似的知识,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迁移类推出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4)指导学生比。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进行比较区分。
  (5)指导学生画。让学生把不懂的地方勾出来,明确问题,上课时带着问题去听。
  3 精心设置预习作业
  所有的老师都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本学科知识进行预习,但真正能作到的恐怕只是那些学习习惯非常好的学生,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课前要预习”这句话只是左耳进右耳出。预习作业就给了预习以硬性的保证。把关键知识设计成填空、选择的形式,非常适合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独立完成。预习作业要收上来批改。长久下来我们发现预习作业不仅对学生有利,保证他们切实的作到预习,还可以让老师通过批改预习作业在上课之前就清楚学生在这节知识上哪些地方理解上存在问题,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的有的放矢。
  对预习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及时反馈。及时批改,及时讲评是所有老师都能作到的,但及时反馈却可能被老师所忽视,这里的反馈是指在作业上某种类型的题目出现错误的情况下紧接着在下次作业中再出现类似的题目检验学生的反馈。很多教师发现错的题目讲过了等下次再做的时候哪怕是一模一样的题目还会有人再错。是讲的时候他们不理解吗?究其原因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很多学生都是问了后,懂了后就以为会了,不会再回顾一下,自己试着再做一下。教师可以通过变化数据、变换情景等方法将原来的错题重组,进行反馈,以这种形式尽量杜绝同一道题讲了再错的现象。
  4 学生预习,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1)预习作业要明确、灵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多变化地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
  (2)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学生们的成果必须得到认可才会促使其进一步努力。教师在检查预习效果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能进一步树立学生的信心,激起学生不断进取的勇气。评价不仅可以针对个人,还可以针对小组,让学生有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
  5 在我校教改探索下的指导学生预习已有近两年的时间,在反复实践。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5.1 提高了教学效率
  课前预习,使学生问题明确,听课思路清晰,师生互动,难点容易突破,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5.2 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课前预习,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思考,归纳了一些问题。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好多课时是学生问学生答。教师的任务是组织、指导、点拨、提升。这样的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形成。
  在预习中学生学会了看问题提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活跃起来,能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看待一个问题;能够结合实际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这证明在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形成的过程中,自学能力逐渐建立起来,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6设想与建议
  (1)学生预习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初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习惯都尚在形成阶段,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还可指导学生自主开展,记笔记等。
  (2)选择恰当内容,学生适时、适度的预习。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让学生预习效果较好;而全新的知识应由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和提升,给学生一个正确、条理、完整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还应正确处理预习与作业的关系。
  (3)提高个人素质,灵活驾驭课堂。学生能力的提高在于教师的能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打破了教师按着备课思路走的老路子,而是要跟着学生问题进行指导、点拨,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全面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才能做到灵活应变,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标签:预习 指导学生 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