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美术高考 > 正文

牵动了我的情丝 [以情为带,牵动语文教学]

时间:2019-02-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是情感教学,师生阅读文本会产生情,师生交流的是情,生生交流的也是情,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如何找到情感阅读途径,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和情感迁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情感体验;设景生情;以情生情;情感释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3-0031-02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课堂是最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的。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依然是情。因此语文课堂应洋溢生机,真情流淌,成为师生的“情场”。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从感知到领悟到情感释放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找到情感阅读途径,培养阅读感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设景生情
  有人说:无情境不教学,情境无处不在。关于情境,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如《城南旧事》一课,李叔同的《送别》始终贯穿文本,在上课之前先播放《送别》,再带领学生唱《送别》,让学生沉浸在一种淡淡的忧伤中,再让学生去阅读文本,学生就会比较容易体会“小英子”在回忆童年时代的人和事时那种深深的缅怀及淡淡的忧愁。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能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诵读来创设情境。如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对月下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进行了细腻的描写,给读者描绘了一幅美丽、宁静、雅致的荷塘月色图。如果仅仅是分析文本的技巧或语言的特点,还不足以体会画面的意境美,这些需要学生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荷塘月色的优美、宁静,进而体验作者情思。当然,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读出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情境会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其真切动人的情意,宽阔感人的意境使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变为具有语文魅力的、有趣而又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为此,语文教师就必须利用一切课堂环境因素,巧妙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
  二、以情生情
  情感心理学认为,情感具有感染功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情施教,可以发挥情感的感染功能,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1.语文教师通过自己对文本的作者及文本中的人物道德评价表现出情绪,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在《拣麦穗》一文中,确定教学重点是体会作品中“含而不露的忧伤”。在教学前,教师先建议学生去阅读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和《世界上最痛我的那个人去了》,初步感知张洁作品的语言特点。然后在赏析文本时,从“忧伤的故事、舒缓的语气、平实的语言”三个方面来体会《拣麦穗》文中“含而不露的忧伤”,再结合文革这一特殊的背景和社会现实来体会文中的人性美。在讲袁隆平的传记时,教师先找到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其中有一篇是为袁隆平写的。教师饱含感情地朗读了这一颁奖词,并说袁隆平是自己最崇拜的人之一,因为他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把杂交水稻推广到国际,特别是柬埔寨、缅甸这些国家,同时还为国际禁毒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学生一下子就被袁隆平伟大的事业和崇高的精神吸引住了。教师的道德评价最忌不真实,随意拔高。这样的评价老师本身都觉得牵强别扭,又如何感染学生呢?
  2.语文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情再现文本中的情感,让学生获得真切、动人的感受,由此产生相应情绪体验。在学习老舍《我的母亲》时,教师可以先说老舍给我们写下了他那一辈子辛劳、好客、有求必应、最会吃亏却不软弱的母亲,讲到母亲送“三姐”出嫁的时候,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想到自己的母亲每次在为我准备行李的时候就开始哭,一直哭到车站,看我的车驶出车站后再哭着回家。特别是在去年春节的时候,母亲在我打开车门的那一刻,突然抱了我一个满怀,只是说了一句“哎呀”,让我不知所措。这是母亲唯一没哭的一次,自己却再也没忍住眼泪,因为我知道母亲的“哎呀”中隐含了太多想说而没说出口的话,饱含了母亲对我的深情。学生都被我的真情感染,接下来有的学生讲到老舍请了两个小时的假陪母亲过除夕又不得不回学校这一片段时,想到自己每次周末回去,妈妈都会把最好吃的食物留给自己,每次回学校的时候妈妈都会去车站深情相送,以前总以为妈妈把自己当小孩,不放心自己才这样做,现在才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爱;有的学生讲到老舍不能给老母送终,想到自己的奶奶虽然含辛茹苦养大了七个小孩,但是没有一个小孩愿意和她住,最后奶奶什么时候死的也不知道。讲到动情之处不禁大哭,很多学生受到感染,也流下了伤感的眼泪。人与人之间最容易相通的就是情感,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去体验这种情感。
  三、情感释放
  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色”,反映的是内在和外显的统一,“释放”是外显的表现,也是阅读教学中“感悟”的效果反馈,“释放”的评价标准是“真”。它是个体体验的真实流露,内心世界的真诚袒露,情感世界的纯真表露。
  释放的手段是多样的,可以是学生间的口头交流,感同身受的深情朗读,付诸笔端的文情抒发,内心波动发出的情感体验……如在《“布衣总统”孙中山》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通过文本知道孙中山先生虽然贵为总统,但是依然具有平民的品质。此刻,学生心中也涌动着对孙中山的崇敬之情、缅怀之情,刚好文中有一副孙中山求见张之洞的对联,我也让学生写一副对联来称赞孙先生。学生们写下了“平等自由传天下,民主共和入人心”、“八方革命,天下为公”、“革命已成功,总统仍努力”等等,虽然限于学生的阅读和基础有些对联对得并不工整,但是这些发自肺腑的言语让人感受到学生喷发的激情、兴奋和自豪,对于崇高美的欣赏和折服会植根于学生心灵并享用终身。又如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学生对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很是气愤,教师因势导利,让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扩写兰芝回娘家的场景,让学生真正走入兰芝的情感世界,并把这种体验表达出来。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让我深深感到:语文课堂是“情感地带”,给人以情思的滋养和心灵的启迪。只要我们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就能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感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作者独特的个性、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真正达到文与意的融合。
  [1]叶利钊.《创设情境教好语文》,《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0期.

标签:牵动 语文教学 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