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面试技巧 > 正文

明“理”知意,轻松识字|识字明理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人生识字聪明始。”“教育从识字开始。”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直接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关系到儿童早期智力的开发和一生的成长,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可是,综观当前的小学识字教学,我们的老师把“独体字问有多少画,合体字问是什么结构”当作了主流教法,我们的孩子习惯了字形分析,习惯了死记硬背,习惯了机械重复,他们不仅很少能从识字中感受到汉字的魅力,而且对识字的兴趣也不大,甚至使孩子心生厌倦。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语文课程标准》),自觉地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字理知识,让孩子们不仅知道怎么写,而且知道为什么这么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文字学家殷焕先先生说:“汉字是有‘理性’的文字。所谓有‘理性’,即是合乎‘六书’。”汉字的“理性”也就是它的造字原理,简说为字理。通过字理识字,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感受到汉字内涵的博大精深,体会到学习汉字的趣味。
  一、明字理,知其意,变“苦学”为“乐学”
  皮亚杰说:“兴趣,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先导。”有研究表明:做任何一件事情,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识字并无多大兴趣。有的字学生早已认识,课堂上再次见面再去反复读,枯燥无味,毫无新鲜感可言;老师的一些常见的外在激励手段,学生也习以为常,提不上有多大的兴趣;课后还要反复抄写,小手写得发麻发胀。如此识字,孩子的兴趣从何而来?其实,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每一个汉字,都有一张表情奇特的面孔、一段源远流长的故事。识字教学中,如能将作为汉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字理给学生讲清楚,既能丰富教学的内容,增加信息量,又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例如苏教版第一册《我叫“神舟号”》中有一个生字“飞”,我用简笔画画了一只飞鸟,又在旁边写了个“飞”字,然后说:“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观察小鸟的图,再看看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飞’,你发现了什么呢?”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立刻在底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有的说:老师,“飞”的横折斜钩很像小鸟的身躯。有的说:老师,我知道了,“飞”的两点就像小鸟展开的翅膀。孩子边说还边张开双臂模仿起了小鸟飞行的样子。此时,“飞”字已不再是一个枯燥的文字,而是一只飞翔的小鸟。这样的识字,渗透了字理,既培养了孩子观察、比较的能力,又使他们初步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孩子们哪有不喜欢之理?
  又如教学该册的另一篇课文《家》,尽管“家”是二类字,但却很常见,而且又是本课的课题,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揭示课题时讲一讲这个“家”。在导入课文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了头可爱的小猪,学生显然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今天不是学习《家》吗?老师画头小猪干什么?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纳闷之余很快就被那小猪所吸引,不由地发出“好可爱”、“真有趣”、“真好玩”的赞叹。接着,我板书“豕”,教学生读正确,然后再次激趣:猜猜,“豕”是什么?学生很快猜到是“猪”,我微笑着肯定,又在“豕”上面板书宝盖头,边写边说:房子里养了头猪,这就代表“家”。听到这儿,学生十分惊讶,感到有点不可理解――房子里有猪怎么就能代表家呢?于是,我趁热打铁,给学生讲了原始社会时人们靠渔猎为生,那时猪是野生的,后来把活捉来的豕养在屋里,这才定居下来,所以,屋内养猪就表示定居的人家。学生听到这儿,一个个恍然大悟:原来,“家”以前是这个意思啊!真有趣!虽然导入新课多花了一点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孩子们在汉字知识的熏陶中,很好地记住了“家”的音、形、义,不仅加深了对“家”字的理解、记忆,而且粗浅地了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由于这一新奇的导入,孩子们整节课的学习兴趣很高。
  汉字中的象形字让古今中外的人感到神奇。在教学时,我们很有必要引导学生体会它的神奇和魅力,从而对汉字产生喜爱之情。在教学苏教版第二册的《识字3》时,我运用字理图,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悟汉字的演变规律,从形象逼真的图画到简洁而形似的古文字到端正而神似的楷书字,清楚鲜明地显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豁然开朗,惊叹于汉字的神奇:原来汉字是这么来的!在孩子们的眼里,汉字已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祖国汉字深厚的文化内涵自然地融入学生的心里。
  二、明字理,懂方法,从“学会”到“会学”
  1. 偏旁辨析,以少带多
  汉字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声字,掌握了常用的、组字率较高的偏旁部首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意思,就能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进而“无师自通”地、创造性地学习大量的形声字以及会意字。
  苏教版第一册《看菊花》中有一个生字“放”。“方”表音,那“攵”表示什么呢?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反文旁”顾名思义,与文化、文字有关。其实不然,“反文旁”是“手”的变形。理解了这一点,学生也就理解了“放”。当学到苏教版第二册中的“牧”和“收”等字时,学生就会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牧”,手拿鞭子去放牛;“收”,左边部分像一个深深的袋子,用手把东西放入袋中即为“收”。此外,“手”还可以演变成“扌”、“ 爪”、“又”、“寸”等,那么,当学生学到“挥”、“爬”、“采”、“友”、“夺”等字时,就能用“手”或与手有关的动作去析解它们的形义。
  所以,明白了字理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常见偏旁的含义,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例如“烹饪”一词,尽管学生没学过,但是,只要懂得四点底“灬”表示火(个别字除外),“饣”与食物有关,那么,就能轻易地推出“烹饪”的大意。
  2.晓字理,牢记字形
  作业中学生经常写错别字,令老师很头疼。有的字尽管反复讲过,也让学生抄写巩固过,但效果却不大,好多学生还是照错不误。这关键在于学生不懂字理,不知道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机械地抄写巩固,意义当然不大。如苏教版第八册《生命的壮歌》里有一个“虐”字,很多学生会把下面部分写成开口朝左,在查阅资料弄明白了“虐”的字理后,我是这样教学生的:“虐”是头朝右的虎形,“虐”的下面部分是“爪”的横写,老虎扑食时爪子向前朝外,所以横爪开口向右、朝外,如果写成向左开口朝里的话,不就变成老虎残害自己了吗?听到这儿,学生纷纷点头。课后的听写,该字的正确率达到100%。只是一句“老虎怎么会残害自己呢”就让学生牢牢记住了“虐”字,巩固时学生没有重复抄写,明白了字理,便有了意义识记。这样的教学是高效的。
  再如“酒”字,很多学生会少写右边部分里面的一横,可以告诉他们:这一横代表酒坛里有酒,少写一横,酒坛里没有酒还怎么倒出酒呢?当学生漏掉这一横时,我只轻轻点一句:你的酒呢?学生随即心领神会,不好意思地改正过来。
  “倚木为休,合手为拿,分手为掰,‘牛和羊’紧紧抓住了角的不同指向使温顺听话的羊的形象和牛气冲天的牛的形象迥然不同……”(于漪语)是的,汉字就是这样神奇而有魅力,在识字教学中,需要我们的教师提高自身的文字学素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汉字的字理开展适宜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轻松识字的过程中领悟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引发遐想,催生创造力。
  (责编 钟 岚)

标签:识字 轻松 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