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名人故事 > 正文

第二世界小说 上帝创造第一世界,媒体创造第二世界

时间:2019-02-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你很难发现一个“最有力量”的媒体在身后运转,你只发现自己的态度在转变。当媒体不仅传播假消息,而且为各种目的与利益制造新闻时,我们的头脑被塑造,我们的口味被定型,我们的思想被暗示。
  
  
  到一个国家看什么?看电视,读报纸,逛网站。夺人眼目的各色媒体,是无孔不入的强迫阅读。你可以看到迷人的全能总统普京驾驶消防飞机,驱动赛车,捕捉鲸鱼,甚至潜入贝加尔湖1400米深;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刚刚更新推特,将今日行程一清二楚地告之你,顺便用微博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将美国政策传到全世界年轻人的耳朵里”;全球最受爱戴的80后金正恩忙着给民众回信、为妇产医院送蜂蜜,与这位朝鲜年轻领袖呼应,一位20多岁的年轻女主播换下了“人民广播员”李春姬。
  媒体的脸恰如国家的脸,媒体是人造的,议程是设置的,每个国家都在创造自己的事实。“我们知道一些我们知道的事情,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我们不知道,但也还有一些事情,我们并不知道我们不知道。”这是美国前国务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伊拉克战争时被引为经典的一句话。
  “我们生活在‘真实的荒漠’,在这里,客观事实与第一手经验被编造的谎言所取代。”也许,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的论述是对拉姆斯菲尔德那句话的最好诠释,而历史的的确确在如此证明着。
  
  “纳伊拉”的谎言
  
  1990年10月10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的第三个月,一位名叫“纳伊拉”的15岁科威特少女在美国国会众议院人权小组会上声泪俱下,控诉伊拉克士兵的暴行:“我在阿尔?阿丹医院做义工,看到他们闯入医院,把数千名科威特婴儿从育婴箱里拿了出来,眼睁睁看着婴儿在冰冷的地板上死去。”当事人鲜活的细节描述,媒体对作证会的现场直播,数百万美国民众义愤填膺,支持对伊战争的比例急剧上升,于是美国政府“顺民意”,在1991年1月12日发动了第一次海湾战争,使得石油之战在道义上师出有名。
  战后调查表明,“育婴箱事件”子虚乌有,少女纳伊拉竟是科威特驻美国大使的女儿,整个惨案由世界上最大的公关公司之一的希尔?诺顿策划,目的是对美国公众进行战争动员。
  这成了近代历史上最残酷的假新闻。
  19世纪美国著名战略家马汉在《海权论》中提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20世纪最负盛名的美国记者李普曼出版的《公众舆论》,提出的却是“谁控制了舆论,谁就能控制世界”。一位印度记者撰文道:所谓媒体的全球化,就是用美国的声音在全球化世界里制造同意。美国五角大楼专门成立“策略影响办公室”与媒体合作,它们共同涉及的,都是民意操控的课题。
  假新闻的第一重灾区在战地,且操作性极强,战争宣传自古就有,但现代造假技术提升,仅有几句录音、几行文字、几张图片,经过精心策划,都足以产生蘑菇云一样的杀伤力。从越南“北部湾事件”、诺列加总统的走私毒品罪、南斯拉夫屠杀营、拯救女兵林奇、摧毁萨达姆铜像、本?拉登之生生死死、卡扎菲的倒下,乃至伊拉克人对着镜头高呼“谢谢你,布什。谢谢你,美国”,媒体成为战争最艺术的迷彩,把冷血变人道、偏私变公正,塑造了一个个操控民意的经典范例。
  
  做人不能太CNN
  
  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形象广告被无数媒体效仿,“你见证了灾后的绝望,你见证了战争的残酷;有人传播上帝之声,有人用上帝之名杀戮……跟随CNN,去追寻事实的真相。”而最先阵亡的,就是事实的真相。
  2008年3月,对于中国少数“藏独”分子在拉萨街头制造的血腥事件,CNN竟然剪切图片中暴乱分子部分,仅剩下“军车进城”的场面。BBC(英国广播公司)网站刊登了一幅图片,明明是中国公安武警协助医护人员将受伤人员送进救护车的场景,图片说明却写道:“在拉萨有很多军队”。“做人不能太CNN,做事不能太BBC”在中国网民群起声讨中迅速流行。
  外媒历来有历史偏见,伴随中国经济崛起,始终在这个“叙述框架”中,恶意丑化和无中生有是惯用手法。在越来越依赖媒体的年代,媒体带着偏见叙述,受众对这个事实的理解也无法公正,不信问问你的国际友人,被灌输的中国印象大都是“没有人权、落后贫穷……的国家”。
  比歪曲事实更恶劣的,是抹杀史实。日本名古屋市长当着南京官员的面否认南京大屠杀,并不是个人表演,在日本国内,持类似历史观的人普遍存在。从媒体到教科书,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民众的历史观。当年日军实施大屠杀时,就实行了严密的新闻封锁。南京城里,只有日本随军记者与摄影师在活动。他们遵照政府命令,连篇累牍地发出一篇篇捏造南京“祥和”景象的电讯、特稿与新闻图片。1938年1月,金陵大学鼓楼医院美籍行政主管麦卡伦在日记中记载:“有些(日本)报界人士来到一个难民营入口处,(向中国难民)分发饼干、苹果,并且拿出少许铜板给难民,还为这种善行拍了电影。就在同一时间,一伙日本兵爬越大院后墙,强奸了约12个妇女,却没有拍电影带回去。”
  假新闻为政治服务当然不只是他国特色,中国与此同流。1958年,举国“大跃进”,这场假新闻造势的最高纪录,是广西环江县中稻亩产十三万斤。喜剧谢幕时已成悲剧――持续三年的全国大饥荒,以上千万的人口负增长写入历史,刘少奇后来追究责任说:“这几年的事情是中央领导一半,《人民日报》一半”。这股忽悠风延续到“文化大革命”,除了相互斗争,相互防范,说假话也成了日常生活一部分。进入改革开放至今,泥沙俱下,人与人之间鲜有道德诚信可言,现实生活各种矛盾纠结,而媒体还是像婚纱照,“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效率没有不显著的,扫黄没有不彻底的,遗憾没有不深表的……”,也留下了“俯卧撑”、“躲猫猫”之类的黑色幽默。
  
  “假”是一门生意
  
  政治圈如此,其他圈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很多假象就在一层又一层的媒体包装中,变成大众知晓的“真实”事件,而藏其间的必是“利”字当先。
  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坊间流传某台有两大晚会,一个是你有钱有势就可以上,一个是你有钱有势就可以不上,前一个是春?,后一个是”3?15“。传媒巨头默多克则直言不讳:“对报纸来说,关键是出产有人读的产品报纸,同其他行业一样,是一门生意,而不是行善。”
  一张“华南虎”照片,道出了地方政府对于政策倾斜与经济利益的渴望。商业机构在这方面更加主动:2008年奥运期间,“只租不售,年租金1亿元,比尔?盖茨租空中四合院看奥运”的新闻传得有鼻子有眼儿,某房地产商制造的“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以解决民众住房问题的闹剧,后均被证实为假新闻,盖茨来没来北京不得而知,俩楼盘倒是火了。医药保健品行业用得最多的方式是在人民大会堂开新闻发布会,邀请著名主持人、老专家、退休干部对产品进行评价。然后直接拍摄成产品的专题片,在二三线市场播放,效果很好,老百姓不相信产品,但相信人民大会堂、相信著名节目主持人。
  对于娱乐圈来讲,假新闻背后同样隐藏种种利益觊觎。一方面,为了销量和点击率,对于部分媒体来讲,每位明星的故事都可以在笔下得到任意角度的发挥和演绎。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做梦都想出名的人来讲,假新闻也经常被拿来炒作以谋求登上娱乐版面,继而赚足人气。新闻是事先拟好的,现场是正巧撞上的,稿件还都是通稿。种种设计之下,有人“结婚”,有人“离婚”,有人“出轨”,一台演唱会后,第二天便能看到“假唱”、“嘘场”的报道;一场颁奖晚会后,立刻有“黑幕”。今天造谣,明天辟谣,哪天都是头条。说这类假新闻迎合人民忒不实在,人家迎合的是人民币。
  谎言、口水,构成沸沸扬扬的媒体奇观。同一时刻、不同地点,许多人都看到这一幕幕,甚至成为身体力行的参与者。这之中,也可能包括正在读杂志的你。

标签:创造 世界 上帝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