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拟人句 > 正文

[后危机时代我国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分析]产业比较优势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探讨了我国目前竞争力上升较快的汽车产业和信息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进一步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提出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途径。
  关键词:后危机 产业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现代开放经济中,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离开别国而独立生存,国家之间都具有紧密的依赖关系。金融危机对一国产业发展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恶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对产业发展的直接冲击。在交织的两个层面上,金融危机对产业产生复杂多重影响。“后危机时代”是指危机过后经济开始复苏后的一段时期,复苏并不意味着危机已过。在当前的后危机时代,金融危机的冲击有所缓和,全球经济已趋于好转,但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全球经济仍有再次衰退的可能。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影响,我国产业也受到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后危机时代我国优势产业的SWOT分析
  (一)我国汽车产业SWOT分析
  优势分析(S)。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汽车产业的发展。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汽车购买能力不断增强。全国公路、城市道路及停车场建设步伐的加快将为汽车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使用条件。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汽车的使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在相当长时间内主要依靠石油为动力能源的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由于我国人力资本的低廉,目前汽车生产领域的成本优势还比较明显。我国消费能力的提升,汽车进入家庭的加速,使得我国成为全球汽车销售增幅最快的国家之一。《汽车产业政策》的实施,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指出了方向,促进了汽车产业良性发展。
  劣势分析(W)。中国的汽车产业规模小而分散,生产规模集中度不够。资源紧缺导致制造成本不断升高。同时,汽车作为消费产品随着油价的上涨其使用成本也在上升。中国汽车产业产品开发能力薄弱,产品开发能力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自主品牌汽车产品还没有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熟知和认可的品牌核心价值。
  机会分析(O)。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宏观经济持续看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在今后10到1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汽车消费国,汽车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国家的能源政策使得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步伐加快,新型高效节能环保传统动力研发与产业化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新的机遇。为了使我国汽车产业获得良性发展,国家对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的大力支持。国家积极鼓励汽车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汽车法律法规。随着政府对汽车行业的规范管理,汽车发展和使用环境将逐步改善。
  挑战分析(T)。随着WTO承诺的履行,整车进口规模的不断增加以及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市场战略和投资战略逐步深化,使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也更加国际化,使我国汽车企业面对严峻的挑战。众多厂家的进入和总规模的迅速提高,使国内汽车制造企业都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产能大量放空和价格战不可避免。由于自主品牌的发展滞后,仍然存在产业空心化的问题。我国汽车市场己经从以公车消费为主转向以私车消费为主,即开始进入私车时代。消费主体发生变化,对汽车产品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用油需求急剧上升,给能源供给带来巨大压力,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
  我国汽车产业SWOT分析如图1所示。
  (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SWOT分析
  信息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波及到几乎所有与资本市场相关的行业,信息产业也难以幸免。危机与机遇并存,我国信息产业未来仍有广阔发展前景。
  采用SWOT分析工具,可分析我国信息产业在国际上所处的竞争状态:
  优势分析(S)。外资转移进一步加速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带的形成,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和福厦沿海等地区地位愈加突出。随着“走出去”加快,本土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从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从发展中国家拓展到发达国家,并积极开展跨国并购,国际竞争力日益提高。在国家支持和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的推动下,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劣势分析(W)。与国际一流跨国公司对比,我国本土电子企业竞争力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弱、技术创新落后、研发投入不足、品牌影响力小以及跨国经营能力弱等方面。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技术、市场、资本、人才和资源等方面存在诸多制约瓶颈。行业发展秩序仍需规范。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突出;低价竞争现象明显;山寨产品已成为行业发展不容忽视的力量;部分领域盲目建设的苗头有所显现。
  机会分析(O)。国家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信息产业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信息产业提供了更快的发展机会。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地区受资源、劳动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加快了产业转移的力度,这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产业调整升级趋势加快。主要表现在:技术与网络的融合、服务化趋势和产业链分工整合趋势明显。
  挑战分析(T)。国家力量介入明显,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贸易摩擦更加激烈。大企业并购增多,产业链竞争突出,将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产生深远影响。核心领域的政策仍不能满足产业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在发展产业中的手段依然不足,难以有效反映和协调产业发展的问题,管理机制仍不适应产业发展和三网融合的要求。
  我国信息产业SWOT分析如图2所示。
  后危机时代我国优势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的思想是:如果世界上每个国家专业化生产其具有优势的产品,那么贸易对每个国家都有利。作为基础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善与发展,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也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优势,一国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从我国汽车产业和信息产业的SWOT分析可见,我国产业的优势和机会一般集中在软环境方面:政府支持,政策,需求等。而我国产业的劣势和威胁一般在于产业自身的实力:技术、品牌、市场等。我国产业所享有的政府支持、政策、以及需求等,可视为我国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而涉及到产业自身实力的技术、品牌、市场等,可视为竞争优势。如图3所示。
  在后危机时代,我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将长期存在,各产业竞争优势的增强仍将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前提,而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不断升级将成为我国产业新的比较优势。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比较优势逐渐向竞争优势转化,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共同作用,经济将得到长足发展。
  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
  积极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引导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基于我国劳动力丰富而资本、技术稀缺的现状,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分两步进行,以产业结构的内部调整为基础,扩大技术投入,实现产业结构的外部调整即从低技术要素产业向高技术要素产业的升级,从而形成竞争优势。首先,优化产业内要素结构。在生产的诸多要素中,科学技术要素是关键,应该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投入量,通过提高科技含量来提高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的劳动生产力水平,为实现竞争优势打下基础。其次,充分挖掘优势产业潜力,实现内部要素升级的基础上,积极培育高科技、信息产业的发展。构建以高科技竞争优势产业为主导的高级的产业结构体系。
  积极合理地利用外资。以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来促进要素的优化配置,是提高外贸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虽然通过进口科技含量较高的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使之与我国拥有的其他优势要素形成互补,从而形成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但是,关键要素的进口常常由于我国外汇有限和要素的外国所有者的技术垄断而不能顺利实现,因此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成为培育竞争优势产业的可选之路。外资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积极引导外资流向主导产业,加快竞争优势的形成,以获得最大的收益。
  加快技术创新,注重人力资本。动态地分析比较优势,离不开技术创新这一关键因素。技术不存在边际效用递减,任何一次生产率的超越提升都离不开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的作用是使一定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以前生产出更多的产品。高科技、高生产率已成为决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一方面要大力增加科技开发和研究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利用劳动力人口多的优势,加大教育、智力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与人力资本对我国形成竞争优势的促进作用。
  组建企业集团,创建竞争优势。跨国公司的实践表明,多种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可以创造出竞争优势。因此,可以通过组织大型企业集团,使各种比较优势在集团内有机地结合起来,降低生产成本,形成国际竞争优势,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注重发挥政府作用。实践表明,处于幼年阶段的产业需要政府来助其一臂之力。作为宏观经济调控主体的政府,在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国内竞争环境,创建竞争优势产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应寻求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结合点分步骤地实现对外贸易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换。在积极利用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推动比较优势的高级化,即比较优势由自然禀赋上升到技术、管理和营销网络等后天禀赋,升级产业内要素,进而通过技术创新及竞争机制,建立起竞争优势,构筑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及创新优势依托型的外贸优势,最终实现我国贸易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和优化。
  结论
  本文用SWOT方法分析我国近年来上升较快的汽车产业和信息产业,可见我国产业的优势其实集中在软环境方面:政府支持,政策,需求等。而我国产业的劣势和威胁一般在于产业自身的实力:技术、品牌、市场等。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我国产业的发展道路仍是充满艰辛而曲折。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角度而言,我国产业的发展更多依赖于比较优势,而在竞争优势上还有待于提高。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是我国产业发展的可持续道路。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2.李学成.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张明志著.比较优势、贸易增长与产业发展: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4.王世军.综合比较优势理论与实证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标签:产业发展 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 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