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拟人句 > 正文

中国青年代表团访印度【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印度侧记】

时间:2019-02-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月24日至3月4日,本刊记者有幸参加共青团中央组织的中国青年代表团,到印度进行了为期十天的青年交流之旅。2010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与辛格总理约定,为加深两国青年友谊、促进中印文化交流而互派500人青年代表团。2011年9月印度青年代表团访华,今年年初中国青年代表团实现回访。此次代表团兵分六路,访问印度德里、孟买、班加罗尔、阿格拉等城市。记者所在第四分团参观了德里、阿格拉、巴特那和菩提伽耶,主要游历了泰姬陵、藏有佛陀舍利的巴特那博物馆、佛教的两大圣地――王舍城附近的灵鹫山和摩诃菩提寺的菩提树以及世界上第一所佛学院那烂陀大学遗址。作为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和评论的媒体人,我调动起我对印度的全部认识和理解,试着用学术的眼光探究此行的所见所闻……
  
  晚宴上的思考
  在德里的第一个外交活动是印度青年体育部秘书长代表其部长在尼赫鲁体育馆为中国青年代表团准备的晚宴。这是全团500人第一次聚在一起,也是我们第一次感受印度方面的热情。中印双方演出的节目足以让所有在场的观众动容。印度的音乐韵律怡然,连绵不绝,一个演奏节目大概会持续30分钟之久,中国青年代表们则经常以为行将结束而报以热烈掌声,弄出了那么点小尴尬。此时我心念一转:对印度音乐的陌生,大概可以作为双方缺乏了解的象征吧,不正是因为这样的不了解,才需要更多的交流吗?信任是国际关系中最为稀缺的资源,正因为如此,互信才成为世界各国领导人发言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之一。简言之,强调最多的反倒是最缺乏的。文化交流是规避不信任的有效手段,此刻我才深感此行重任在肩。在中印两国诸多媒体报道的对立情绪中,在两国民间彼此戒备的心态下,如何让中印两个带有诸多相同和相似特点的国家能够放下戒心,稳固周边,和平发展双边关系从而有利于两国同时崛起,这正是温家宝总理与辛格总理约定两国青年代表团互访的良苦用心所在。在随后爆发的晚宴高潮中,包括印度体育部秘书长和中国团中央书记罗梅在内的所有人,都手拉手围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形,跳起了印度舞蹈。欢乐点燃了激情,激情则打破了国界,此时的我联想起在印度门时团员们与印度孩子开心地握手,他们做出各种动作与我们合影的场景,此乐何及。我真的希望国际政治中的中国和印度也能如此。抛弃了所有的利益考量,背离了丛林原则,或许那才是地球的明天,也是中印这两个古老国度的希望……
  
  总统府内外
  代表团本次出访的重头戏是接受印度总统帕蒂尔的召见。我作为随团记者,则先要抵达印度国家体育局采访印度青体部部长麦肯先生并记录他与团中央书记罗梅的会谈。会谈一开始,服务生就开始不断送上很多甜点,而狭小的会议室本来就难以“承接”部长级官员的国际会晤,他们的频繁穿梭就让这小屋子更加拥挤了。麦肯先生是个儒雅的人,他与罗梅书记就中印的共同点和区别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麦肯先生也非常“亲华”,他们的交流倒是有几分探讨问题的意味了。
  随后我们驱车前往总统府,来到这里我才发现原来印度除了泰姬陵外也有很养眼的地方。宽阔的街道,高大的复古建筑群,这还是新德里么?这是我们每个人的疑问。印度的总统府与周边相比,实在奢华太多了,印度标志性的红砖建筑,高大的门庭,彰显着权力的无比崇高与威严。
  在总统府的草坪上,帕蒂尔总统一身红色纱丽,步频很慢,优雅而庄重地出场。岁月印刻的皱纹不但没有突出老态,反倒让我们更多了一层尊敬。帕蒂尔阁下首先代表整个印度欢迎了中国青年代表团,并宣讲了我们这次访问印度进行文化交流的深远意义。青年者,国家之未来,青年之间的频繁互动对于中印两国的世代友好意义非凡。中印有着2000余年的交往历史,相信在两国新一代的努力之下,中印关系将有着更为广阔的未来。总统府的花园很美,池亭水阁、燕语蝉鸣,然而想起这几天在高墙之外我所看到的场景,哪怕是泰姬陵这样的圣境附近,也会有衣不遮体的人幕天席地而“独眠”:这就是印度,神奇而充满矛盾的印度……
  
  印度小姑娘的话让我震撼
  在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我们参观了议会的真实运作形式,也与当地的青少年进行了一些交流。比哈尔邦的议会房间大体可以视作圆形,以议长坐席为分割线,分为六个坐席区,上面坐着代表各种利益、持各种政见的议员们。当我们从二楼俯视议会全景时,在圆心处席地而坐着一位中年妇女,她是提出议会讨论问题的当事人,而一位女性议员正在阐述自己的看法。通过翻译得知,他们讨论的正是印度的贫困问题。议长很快就打断了这位女性议员的讲话,告知整个议会有一支中国代表团来次参观,所有人都用右手敲击桌面以示欢迎。
  之后与印度青少年的交流对我来说十分期待,这几乎是我们此行中惟一一次进行私下交流的机会了。寒暄完毕,我便与眼前这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谈起了印度的宗教与种姓制度。她属于第二等级(印度的种姓分为四种: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因此也才有资格来到帮政府与我们交流。印度的不同种姓等级之间是不能交谈的,而平时需要通过衣着习惯来分辨。低等级的人尽管拥有选举权,但却永远无法被选举。因此不论他们如何奋斗,即便可以进入政府,从事的工作也是低等级的。在被我问及她是否觉得这是非常不公平的现实时,小姑娘微微一笑,她说:“世界上的不平等到处都有,即便在美国乡村出身的人也总不比城市里面的人进入上流社会的机会多,因此全世界都这样。”我心头一震,只是觉得这样的话语从一个还在读高中的小姑娘口中说出,真是有点意料之外。尤其是如此小的孩子就已经对种姓制度的理念根深蒂固,而且以之为世间公理,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她最感兴趣的则是中国的经济崛起:既然中印同样是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为什么中国的发展会那么快呢?显然,印度人对于中国的崛起既有羡慕也有疑问,同时也急切希望自己能够像中国那样成为一个更加富裕强大的国家。
  
  我眼中印度社会发展的桎梏
  在与当地导游的交谈中他告诉我说,佛教也是印度教的一个分支,从来都从属于印度教。释迦摩尼是从印度教主神衍生出来的一个小神。对于这个观点,我只是点头表示明白,却并没有从心底赞同。印度教与佛教都讲求轮回转世不假,但佛教的另一个基本思想就是众生平等,而以种姓制度为核心理念的印度教从根本上说是众生不平等,这才是佛教在印度日渐式微的根本原因。不能以对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认识看待印度教。它没有确定的创建者,也不是一神教,与其他宗教由多神崇拜向一神崇拜,由有形崇拜向无形崇拜进化的规律完全不同。它甚至完全起源于印度的传说,或许也正因此才使得印度这样一个非暴力的国家信奉它。但印度本质还是一个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交织的国家,尽管印度教占绝对多数,但是就好比泰姬陵这种伊斯兰教的标志性建筑对于印度国家的品牌效应一样,印度与巴基斯坦根据1947年的蒙巴顿方案分别建立了国家,但印度并未完全脱离伊斯兰属性。印度有一个家喻户晓的舞蹈,表现的就是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为争夺一个少年的信仰而大动干戈的故事,直到甘地出现才稍微平息了双方的怒火。然而,两个宗教的争斗并没有停止,这种争夺更体现在印度大选中,加之印度教本身的几大教派诸如锡克教等相互之间的角力,构成了印度的政治版图。
  另一方面,印度教的统治地位凸显在种姓制度之上,在巴特那与那个高中小姑娘的谈话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印度社会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没有人敢于挑战这个根本上不平等的制度。同时,种姓制度的存在导致了印度广场上众人幕天席地的一幕,低等级的人的一生是没有奋斗的必要可言的,不能与高等级的人通婚、乃至不能同他们说话,无法从事许多职业,更无法进入政府部门任职。整个社会呈完全封闭的状态,没有任何的流动性。印度政府为了稳定金字塔的下层,为全国民众提供了免费的医疗保险,也给予了低等级人群一些特别的优惠和照顾。于是这些人从生下来就拥有了基本保障,却也就已经丧失了奋斗的必要,更使得国家丧失了可能存在其中的精英分子和劳动力。作为印度教信徒,他们等待的只是轮回转世,希望下辈子可以出生在高种姓之家。因此印度人的幸福指数也非常高,印度这个贫富差距十分悬殊的社会非常稳定而和谐。而这也是印度社会发展和经济崛起的症结所在。
  短短十天,远不足以将印度尽收眼底,但仍然感慨良多。由是写下了上述文字,最后再次感谢共青团中央提供这次机会,同时也感谢和想念第四分团团长关威、秘书长王婷、协调员张奔放等所有第四分团成员,能够与你们共聚印度,是我的荣幸。

标签:侧记 印度 中国青年 代表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