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拟人句 > 正文

恰亚诺夫提出小农改造的路径 [“品牌强农”的“四川路径”]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品牌兴农、品牌强农”战略的落脚点在于如何使农产品卖得多、卖得好。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对全省农业经济多有研究的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明洪。   农产品该怎么卖?
  记者:杨教授您好。今天主要想跟您探讨一下我省如何实现“品牌强农”这个问题。首先,您觉得如今农产品要怎么卖才更有价又有市?
  杨明洪:农产品与生长环境有密切关联,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出的农产品大不同。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使农产品的外在质量发生改变,比如用催红素使果实看起来更鲜艳诱人,但这样做又损失了一定的内在质量,营养、安全得不到保障。
  在国外,农产品一般都配有两块标牌:一块是生产公司(合作社)的,一块是源产地的,这样消费者可以进行安全追溯,选择了某个品牌,就获得了食品质量安全的承诺。所以说,农产品的卖点首先就体现在“原始生产力”上,这是农产品的“出生证”和“身份证”。
  记者:对初级农产品来说,源产地很关键,但现代农业中更多的是经过加工的农产品,它的“卖点”又如何挖掘?
  杨明洪:你说得很对。如今城镇里大型超市的数量远远多于农贸市场,虽然超市里的菜价高于农贸市场的,但人们还是愿意选择超市。为什么?就是因为能进超市的农产品在质量和安全上更有保障。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耳熟能详的品牌,比如“双汇”火腿肠、“白家”粉丝等,因为这些生产企业的技术力量雄厚,能够实施环保、安全措施,而其社会影响力也决定了万一其产品出了问题,将被更多地监督、问责,这也是对食品安全的一种保障。
  总而言之,加工类农产品要卖得好,打响品牌很重要,龙头企业的带动、影响力尤为重要。
  记者:但现实情况是我省的农业龙头企业不多,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比较传统、甚至原始,与“现代农业”理念和操作模式还相去甚远。
  杨明洪:这确实是我省的实情。我在多次的调研中发现,四川这个农业资源大省距离“农业强省”还有很大的差距,虽说近年来,我们在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广上也有一些亮点和成绩,但比起河南、山东这些地方,还做得很不够。我在绵阳调研时了解到,河南大批量收购我们的生猪用来制作冷鲜肉,这给了我不小的震动。传统生猪大省四川做了别人的“第一车间”,可市场上喊响的还是人家的“双汇”品牌。这件事一方面说明人家的品牌意识比我们强、行动比我们快,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四川缺乏具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加工品牌。同样是做冷鲜肉,人家的“双汇”就是比我们的“春源”、“四海”更具知名度。
  做品牌最核心的要素是“人”
  记者:那您认为做品牌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杨明洪:最紧要的是“人”。其实不论是发展现代农业还是品牌建设推广,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人,即农民。他们是直接的生产者,也直接决定着生产方式。四川的地貌制约着规模化生产的推行,导致我们经营规模小、效益低,特别是人多地狭的川东丘陵地区,很多农民抱怨“就是种金子也致不了富”。
  但我们看看现在农村种地的都是哪些人?“3899”妇孺老人队伍是主力军,加之传统分散式的耕作模式,这样种出来的作物最多能够自给自足,甚至连自家的口粮都满足不了,何以谈市场、谈品牌?
  可以说,几千年来形成的“小农经济”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现代农业最基本的“规模化”属性只在极个别的“样板户”身上看得到影子,从全省层面来讲,没有真正的“大户”。
  再看我们的生产方式。一家一亩几分地,想怎么弄就怎么弄,想种啥就种啥,完全粗放式耕作。耕种也是多凭“个人经验”,对土壤、农药化肥、病虫防治、农业技术等也缺乏认知和权威指导,稍不注意就破坏了土地资源。
  土壤是母亲,只有母亲身强力健,才可能培育出健康的孩子,而农产品就是这个孩子。这个比喻在北欧先进国家已是共识,欧洲人非常注重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所有的开发利用都是基于“保护”的前提,科学合理地规划、使用。在丹麦,农民可不是那么好当的。你首先得是大学毕业,再考取农业学相关资历,最后由政府来给你颁发从业资格证。这样保证农民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和资质,从而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这跟国内“没本事的人才当农民”的观念截然相反。
  如何才能“品牌强农”
  记者:除了农民本身,发展品牌农业还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杨明洪:一个是服务机制,一个是信息化分享。现代农业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系统工程,应该有很多机构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有一个观念要纠正:所谓“社会化服务”指的是农户共同需要的服务,比如农技推广、防病防疫、市场经销等,而不是长久以来被误解成的“由社会提供的服务”。正是由于这种误区,导致一些职能部门在机构改革时被撤并。据我所知,农村现在很少还有农技站这种机构,其实发展现代农业,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科学农业技术指导。专业、正规的农技人员、防疫人员等都应该是生力军。
  此外就是宣传。现代社会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决定人们的消费方式已经不同于以往。品牌化需要借助各种媒体来制造“刺激”,吸引眼球。我认为有效的品牌攻略是先借助宣传制造“焦点效应”,利用这种效应刺激市场需求,用需求来扩大生产,形成规模效应,再借助规模效应来加速整合资源、组建更多龙头企业。在此过程中完善相应的配套服务,影响农民的观念行为。而我们现有的品牌模式是完全逆向的。要从最难改变的农民观念、生产方式变起,等一切都逐渐转变了,市场早没你的立足之地了。
  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范例还是要属农业经济发达的北欧,欧洲的第一个农民营销合作社诞生在丹麦,如今,你可以在丹麦的任何一个农业信息网站上查询到你想知道的产品信息,内容非常详尽,给消费者提供“从田园到餐桌”的一个完整、可靠的可追溯的链条系统,企业生产所使用的原料都有原始来源记录、使用记录和流向记录。制成品的各个储藏、运输和销售环节都有连续记录。同时也有最新的农业动态信息,给农户提供参考,其丰富程度完全不亚于一个综合性的农业专业网站。然而在国内,这样的农业网站并不多见。这都是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
  记者:除了以上建议,您对“品牌强农”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杨明洪:在川东丘陵地区,闲置荒地最多,绝大多数的精壮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空村”现象严重。我们政府、相关部门是否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盘活这些土地资源,使它发挥更大的功效,产生更大的效益?是否可以学习重庆的“弹性退出”机制,让那些长期在外务工的农民享受城镇居民的平等待遇,同时退出土地,把土地交给真正要种地的人,种得好地的人。当然,这只是一种探索,重庆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的启示。

标签:路径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