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一株紫丁香评课稿

时间:2017-05-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窗前一株紫丁香评课稿

《窗前一株紫丁香》评课稿

《窗前一株紫丁香》是语文出版社s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上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首诗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低段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第一是重视朗读,以读为本。教学中,教师多处设计了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赛读、诵读等学习环节,教师还作了范读。为提高朗读水平,教师适时组织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如何读得正确、读出感情。第二是重视学生提问题。学生读了课题后,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学生自读课文后,让他们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改变了以往教师不顾学生实际大量提问的做法。第三是正确引导学生体会词句的意思。如“疲倦”和“牵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 ”,启发学生想像,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表达了同学们对老师的爱。第四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重点内容3、4、5小节。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呢?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中互相读读,讨论讨论,让学生互相启发,共同学习,从而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热爱。

篇二:“一株紫丁香”说课稿

《一株紫丁香》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2013级教育学专业的李彦霏。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5课《一株紫丁香》。《一株紫丁香》的第一课时。下面从以下九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二、说设计理念

三、说学情

四、说教法

五、说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布置

九、结束语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一株紫丁香》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是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结构及情感特点,也可以为之后的诗歌鉴赏打下基础。《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诗句欢快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讲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老师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让绿叶和花香送去他们对老师的问候,表达他们对老师无限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2.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A.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的书写,绿线内的只读不作写的要求。

B.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在掌握理解每小节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整首诗的内涵。

(3)情感态度目标:A.品读课文,体会老师勤勤恳恳地工作。

B.树立起尊师爱师的情感。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 这就说明,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训练手段,不能简单地认为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还原成口头语言,它不但有助于强化记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文章的美学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从朗读和引导自我感悟两方面来确立了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阶段朗读训练都有明确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因此我的教学重点是:

A.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会认8个生字。

(2)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表达对老师的赞美和感激之情,感悟浓浓的师生情意。

二.说设计理念

这是一首有着独特体式特点的现代儿童诗歌。因此需让学生了解到诗歌与一般文本的结构、音律上的不同特征。结合二年级的年级特点,可重点让他们初步感知诗歌的少字多段、句尾押韵等基本特点,让他们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想象美、情感美。

三.说学情

1、二年级学生已有自主识字及简单地朗读能力,因此我设计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以及情感美,让学生享受审美乐

趣。

2 、结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我运用图片导入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直观显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紫丁香。

四.说教法

第斯多惠认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文本特点,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积极、主动地走进文本世界。因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法:

1、多媒体教学:精美得当的课件能创设出一个个诗情画意的情境,缩短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般都没见过紫丁香,运用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什么是紫丁香,也使课堂充满美的情境,为美的朗读营造氛围。

2、以读代讲法:我采用的是“四读四入”的教学方法。初读感知,字字入目;导读感悟,句句入心;品读积累,入情入境;以读促读,迁移运用。这样逐层递进地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诗中蕴含的师生之间美好真挚的情谊。

3、暂延评价法:在教学中我采用暂延评价的方法,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阅读,耐心等待学生思维的结果。因而我在课堂上尽可能的把发言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各抒己见,发散思维,形成一种动态生成的课堂。

五.说学法

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

因此我将让学生自读感悟中指引他们感悟理解重点词语来感知课文情感:

1、自主阅读法: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和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这一过程完全体现自主性,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2、合作探究法:学生在学习时分成小组合作学习,一起探讨问题,一起创造性地朗读。

3、词汇自疑自解法: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探讨文中的重点词语用意,与同学共同探讨后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4、多方式朗读感悟法:齐读,小组读,师生同读,表情读,配乐读,让读成为情感体验的快乐过程,从中自主感悟课文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意思是读者进人了作品所描绘的情境,对作品的人物、表达的情感才会产生亲切感。

孔子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居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因此教学时,我会运用音乐、图画、视频、语言描述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生动、可感的文本情境,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使其在情境中与文本亲密接触,体悟文本意蕴。同时我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设置,对题目适当引申,是他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和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具体教学过程为:

五个环节:

1.激趣导入,释题质疑;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3.合作读文、加深体验;

4.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5.迁移运用,升华情感。

1. 激趣导入,释题质疑

(1)播放图片,引出课题

上课开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紫丁香图片,直观的图片营造了一种美的情境,接着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美吗?紫丁香不仅美而且芳香扑鼻。请看大屏幕。这么可爱的词语小花我们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请同学们大声地读出来。

(2)欣赏丁香花,引入课文。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使盛开在春天的紫丁香花盎然开放在秋天的课堂上,跨越时空的界限,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美。请同学们自行快速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件出示讨论题:

a、是谁在老师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板书:我们 老师)

b、同学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紫丁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在学生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深入读,通过两个关键问题让学生体验老师与学生间的深情,体现自主阅读过程和阅读的层次性。]

2.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在读文中,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或寻求老师帮助认识有障碍的生字。扫清阅读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识记的字寻求老师帮助,体现了教师的指引性特征,能够正确同读课文也是学习本课的基本要求]

3. 合作读文,加深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 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围绕文本的重点、难点、等创设或对话、或讨论、或合作、或辩论、或交流的互动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积极的思维中走进文本。

(1)同桌再读检查是否读通顺。

(2)小组讨论体会,交流内容、情感。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互相帮助学习加深记忆,小组讨论谈谈自己感受和理解,使情感内化。这符合课标中提到的“要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新理念。这一部分教学既体现了朗读训练的层次性和指导性,又使三维目标融为一体,统一在教学过程中。]

4. 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

文中“挂牵”等词语是一个个抽象静止的语言符号,但教师并不死抠词解,而是通过联系、比较、揣摩、想象等方式,激活学生的经验世界,让他们在意会中诱发语感,领悟诠释词语的丰富内涵。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是要以这种感性的方式让学生把静态的文本语言读成个体言语,从而让学生的个人话语系统得到高品位的文本语言的补充和修正。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暗合了儿童的精神特质——自由与想象。

因此我先根据学生所说的内容,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小结。幻灯片:各小节内容:

(1)在第二、三、四小节学习中通过抓住关键词“做伴”、 “疲倦”、“挂牵”等理解课文内容,再结合多种方式的朗读,培养语感,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辛苦,激起学生的尊师爱师之情。

(2)播放动画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动画歌曲欣赏《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利用欣赏歌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悟师生之情。

(3)学生赛读第5小节,读中再次激发学生的尊师情感。

(4)学生用你想送给老师什么呢?又有

一株紫丁香评课稿

什么希望呢?进行想象说话。

篇三: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评课

《一株紫丁香》评课

一、多媒体教学,恰到好处。通过图片、配音朗读等方式让学生通过直观获取知识。

二、抓住关键词语,品读诗文。在阅读教学中,能够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意思,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文中的小朋友赞美和感激老师辛勤劳动的真挚情感。例如,第一节中,通过动作理解“踮起脚尖儿”,让学生明白这群小朋友栽紫丁香时轻轻地,悄悄地,生怕打扰老师的美好心灵。又例如第二节中,通过读懂“夜夜作伴”让学生感受到这群小朋友对老师的一片敬爱之情。

三、重视朗读,以读为本。“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我始终把“读”贯穿在本课教学中,利用形式多种多样的读,个别读、自由读、男女生对读、比赛读等使学生读得有味,不感到枯燥;使学生读得有情,充分展露学生个性;使学生读得有悟,读出对老师的深厚情谊。

四、目标定位准确。根据教材的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从而激发学生尊师爱师的感情。我觉得这个目标定位十分恰当。细细分析这一教学目标,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能力目标,即朗读能力的训练,二是情感目标,本课的情感目标是激发学生尊师爱师的情感,要想激发孩子们的情感,首先是要孩子们真切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辛苦,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情感积淀,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爱老师。

标签:紫丁香 评课 窗前一株紫丁香配乐 一株紫丁香朗诵